如果你还在为招聘苦恼,那遇见这篇文章是你的小幸运,你关于招聘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01
HR每天忙招聘,对不对?
如果有人问你:HR每天忙招聘,对不对?
你的回答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要看HR部门忙的是什么招聘工作?
如果,HR部门忙的是『招聘管理』,我觉得这个答案是:YES!
反之,HR部门忙的是『执行招聘业务:看履历、面试…』,我建议你回答:NO!!!
为什么呢?请看下述的三个反思:
反思一:如果招聘让HR忙的不可开交,招聘管理体系该由谁建立与提升?
我们常见一种错误的管理思维:只要有关人的事,就是HR的事。
然而,人力资源功能要能良好发挥,需要有两种角色的配合:
(角色1)人力资源制度的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度设计、培训、导入、优化...等
(角色2)人力资源制度的执行者:公司内所有的用人部门主管
换句话说,把招聘工作做好,需要两个角色:
(角色1)招聘制度的管理者:HR部门,确保公司招聘制度的专业性、系统性、有效性。
(角色2)招聘制度的执行者:所有用人部门主管,用心学习HR部门所安排的招聘制度培训,并且根据培训内容,执行公司所颁布的招聘制度。
老天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HR如果都忙细节,就缺少时间构思HR系统!
只有HR做好招聘管理的体系搭建,让用人部门承担起正确的招聘角色,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反思二:如果招聘让HR忙的不可开交,用人部门主管是否已经失职?
要完成本部门的工作目标(结果指标),需要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前驱指标)?
要完成上述的任务,人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
如何在短暂的面试中,鉴别候选人是否有这些专业能力?
如何在试用期中,对候选人进行计划性的考评,以便决策试用期通过与否?
回答上述问题,是每位用人部门主管的基本职责!
HR人员很难比部门管理者更好地具备该部门的专业,自然不能从部门专业的角度去了解部门的用人需求,所以无法比用人部门主管更理解用人需求。
HR部门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套制度,让用人部门能够清楚把握这些问题!
如果HR回答的更好,表示用人主管对部门的用人需求已经失控,你不妨考虑:让该HR人员来做这个部门的部门主管。
反思三:HR部门招聘工作满载时,是不是HR陷在自己打造的恶性循环?
如果HR部门错位,没有做好『招聘管理』的体系搭建,必导致用人部门不能在招聘中扮演正确的执行角色,招聘失败率就会提升.
甚至,优秀人才离职率逐渐提高,其结果是部门绩效缺口逐渐变大,然后,用人部门主管只好要求HR部门为本部门输送更多人才。
祸不单行,公司内有一个部门错误地依赖HR部门的招聘产能时,通常,其他的部门也会依样画葫芦地跟进。
更不幸的是,更多的招聘需求,只会稀释HR部门的招聘品质,
尤其在高端专业人才的招聘上,HR基本没有识别其专业的能力。
当然,招聘失败率居高不下,HR部门将继续陷在雪片般、无止尽的招聘需求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悲催的是,这个招聘恶性循环,似乎是HR自己的错位所打造出来的。
02
你招的是『人』,还是『绩效』?
我常提一个问题供职业经理人思考:是谁付了我们薪水?
虽然开始各类答案不同,最终大家都会有个共识:付我们薪水的是客户!
客户付我们薪水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也就是达成了客户认可的绩效。
当然,这个绩效要优于竞争对手!
我们之所可以达成客户认可的绩效,是因为我们的人才组合具有完成绩效目标的能力。
所以,本篇主题的答案,既不是人才,也不是绩效,而是『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请原谅我用这不太好的标题,来刺激您思考:招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招聘的本质,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根据其中3个关键字,延伸3个招聘的正确理念。
关键字1:团队:你的团队可以是全才,个人应该是专才;
关键字2:绩效:不能提升团队绩效的招聘,都是耍流氓;
关键字3:能力:达成短期绩效也许靠运气,持续达成绩效靠能力。
正确招聘理念1:你的团队可以是全才,个人应该是专才。
当你明确了部门的能力组合之后,至少可以为你的团队带来以下好处:
防止你招聘牛人,也防止你付很牛的工资;
明确辨识能力缺口,就能有效掌握团队培训需求、制定具体的个人发展计划;
认识『结构性面试鉴别求职者能力』的重要性,也是团队成员必须掌握的招聘管理能力。团队越多人正确地参与面试,招聘成功率越高。
正确招聘理念2:不能提升团队绩效的招聘,都是耍流氓!
管理就是投入,绩效就是产出,投入产出比必须>1,才是有效果的管理。
招聘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其目的是为了达成部门绩效,所以必须要以绩效为导向来布置招聘工作,提供以下原则供你参考:
如果不清楚招聘岗位的1年绩效目标(或至少半年),等于没有具体的招聘需求,人力资源部也不该受理你的招聘需求;
你必须明确要招聘的岗位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在流程中有什么具体交付、对他人绩效有什么影响。
因为好的伙伴,不止个人专业能力要合格,合作能力也要合格;
招聘岗位的绩效目标,必须与部门绩效目标挂钩,部绩效目标必须挂钩公司的战略目标。
换句话说,每一位个人绩效的达成,其总和就是部门绩效的达成、也就是公司战略目标的落地。
正确招聘理念3:达成短期绩效也许靠运气,持续达成绩效靠能力。
互联网时代,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的战略目标也随之需要不断优化,甚至有时必须“先开枪、再瞄准”或是“边开飞机,边换引擎”。
现今组织中,也许我们还能够具体把握大部分中、基层岗位的短期绩效目标,例如1年左右,然而时间一长,1年以上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高阶的岗位,所承担的任务随着市场变化而瞬息万变。
换句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老板的一句话。
(老板有3个,一是你的上司,二是内部客户,三是外部客户)
虽然,短期绩效目标常常有所变化.
但是,个人的专业能力、团队的综和能力,不会常常变化。
所以,抓准以『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作为招聘工作的主导思想,就不会被求职者过往的绩效左右你正确的判断。提醒你以下几点:
1.分辨候选人履历上亮眼的绩效,主要是靠他个人的能力,还是靠他所处单位的组织能力;
2.明确他是否在过去不同的单位与平台,都能持续达成绩效;
3.明确他的能力广度与深度是否有逐年提升,往T字形人才发展。
我们招的是『人』还是『绩效』?
我们招的是『能够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03
招聘流程该如何设计?
完整的招聘流程设计,至少应该同时考虑2个层次:
大循环(企业组织循环)
小循环(用人部门循环)
1)大循环、小循环之间的关系
a."大循环"靠"小循环"落地:
部门人才的招聘,其目的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最终目的是公司战略的落地;
b.战略领先人才计划:
战略不可受限于现有人才能力(组织能力)的限制。
如果战略规划时,受限于现有人才能力的不足,而不敢突破,组织就不可能坚持做对的事;
c.好的人才,才有能力改变公司战略:
与上述观点并不矛盾,战略是人才定出来的,坚持招好的人才,谨慎不马虎,才会有好的思路,进而有好的战略与计划!
可惜,我们常见的是:公司管理层常忽略两个循环之间的关系,或是忽略其中某一个循环的建设。
2)执行力不佳,本因不在小循环
组织大循环的健康,直接决定了部门小循环的优劣。忽略大循环的建设,是公司整体绩效不佳的根本原因:
若战略不清晰或是错误,不但招不到优秀的人才,现有精英人也同时流失;
若战略与组织结构不配套,对的人才无法放在对的岗位上,无法发挥应有的能力,组织运作内耗严重;
若战略与个人绩效不挂钩,就算每个人绩效都是100分,公司战略也不一定达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分辨人才的适任与不适任?
可惜,我们常见的是:高层团队往往将执行力问题怪罪于人才不足,把小循环当作主因,忽略大循环的问题。
人才不足,不是根本原因,而是问题的表面。
希望靠招人解决执行力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从大、小循环的建设抓起,从根本解决执行力问题。
3)小循环的根本:人力资源建设
我们常见的是,企业忽视了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功能培养(也就是俗称的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导致整个小循环的主责落在HR部门身上。
如果你的公司有这种情况,我想你会常听见部门主管抱怨:HR招的人都不是我要的人,所以我们部门绩效无法达成!
本讲为各位简单分享了招聘流程设计的框架,是一种广泛适用各行业的理念,
至于流程细节或是二次展开的设计,则需根据各公司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04
绩效导向的招聘地图,你Mapping对了吗?
Mapping,最早出现在进行企业战略分析时:
设计对标的方法与工具,更明确地找出市场上的竞争公司或产品。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功能、猎头和招聘行业不断地发展, Mapping的概念在招聘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让用人领导更清晰知道自己适合在什么行业、找什么样的人才。
简而言之:Mapping告诉你招人的标准是什么?
本讲介绍『MAP招聘地图法』适合初阶HR、非人力资源专业的管理者参考,
作为招聘人才Mapping的基础,并非取代Mapping,分成M、A、P三部分:
1)Mission:岗位使命
岗位使命最为重要,但是往往被大家忽略!
岗位使命,就是设置这个岗位的根本目的。
举例而言,同样是销售副总裁,不同的岗位使命,对人才的要求大不相同。
以岗位使命作为Mapping基础的优点:
团队可以是全才,个人应该有明确的专才;
可以防止我们招聘超人,防止付超人的工资;
思考这个层级的岗位,应该匹配什么层级的绩效目标?
实战注意点:
根据最新战略,重新思考1~3年本岗位的目的,请勿抄写目前的使命或岗位说明书;
必须使用平时的语言,不超过1~3个句子;
不要招聘全才、超人,市场上没这么多奇才、不要期待他们为公司带来奇迹。
2)Performance:绩效目标
以绩效目标作为Mapping基础的优点:
挑战性的目标,可以帮你吓退“差不多”的候选人;
目标明确,新官一上任就可以大展身手,不必过多考虑“先做人,还是先做事”;
年度绩效目标展开到季度绩效目标,就是“试用期考核标准”。
绩效目标举例如下:
实战注意点:
绩效目标必须支持岗位使命;
绩效目标必须支持企业战略;
绩效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也就是有A绩效(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不清楚岗位的绩效目标(至少1年),表示对人才的需求不清晰,应该弄清楚之后,再进行招聘。
3)Ability:人才能力
以绩效目标作为Mapping基础的优点:
绩效目标是相对短期的,可能随时调整,但是人才能力是相对长期的,是稳定的招聘标准。
招聘的本质目的,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
候选人过去的绩效好坏,可能含有运气成分,不可以此概全。
其个人能力有没有长期持续进步、如何进步,更值得我们挖掘、分析;
优秀人才的思维能力,是构思公司未来战略的基础。
有好的战略,才会吸引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会产生好的战略(为了企业永续经营,我们是否该建立这种良性循环?)
实战注意点:
能力就是胜任力,可以从岗位使命、绩效目标、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以BEI法导出(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筛选人才时,鉴别其能力是最重要的,以此鉴别他过去的显赫战绩,原因是他个人成分多,还是组织结构成分多?
建立岗位的能力,不是HR责任,主责在该岗位的上司。建议上司带着团队一起探讨,可以大幅提升团队彼此的合作默契!
05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
F-B-I面试法之F
如果招聘管理是一门功夫,招聘理念就是『内在心法』,面试技术则是『外在招数』。
根据上述的心法,结构性面试可以设计为以下3大阶段:
(1)初步筛选 Filter
(2)传记汇编 Biographize
(3)信息确认 Identify
学习FBI面试法,有几个重要基本认知:
小循环中『人才储备』,必须执行落地:
许多用人部门主管都忽略了这个重要工作,甚至错误地认为:
人才储备的主要责任在HR身上。
等到急着用人的时候,只能从手中寥寥无几的履历,选一个“差不多”的人先顶上职缺。
当然,这样的招聘结果,相信很难令你满意;
必须有招聘地图MAP,作为各阶段筛选标准(请看第4讲);
FBI法,可以是结构面试流程,也可以是面试的原则。
实操时,不一定非要按照本讲FBI法严格执行,读者必须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FBI法,更适用关键岗位的人才招聘,例如:中、高阶管理岗位。
1)【Filter第一阶段面试】目的
团队结构面试的成本很高,如果安排泛滥,反而让面试团队疲于奔命,导致面试品质低落、招聘成功率低下。
所以,我们应该从大量候选人中,以1对1远端语音,快速剔除明显不匹配MAP的候选人,以减少实际到团队面试的安排,有效提高面试质量、降低招聘成本。
只有通过本阶段的候选人(高度符合MAP),才能被邀请第二阶段,
把珍贵的面试资源,留给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天才”或“差不多的人才”)。
2)【Filter第一阶段面试】做法
进行面试前,浏览一次MAP,并准备好开场白,包含简单的自我介绍,这是尊重候选人的表现。
即便感觉不好,也要尽量达到15分钟,因为,有些候选人可能属于慢热型。
可以适时主动介绍一下公司与本岗位的MAP的M与P,激起对方的兴趣、挑战心。
结束电话前,一定要给对方提问的机会,并且再次表达感谢。
3)【Filter第一阶段面试】推荐问题与判读
①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有自信的人,才会侃侃而谈他的职业目标,可以通过。
没有职业目标的人,在工作上通常也不会主动规划目标,可以剔除。
没有雄心壮志的,你未来也很难调动他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剔除。
② 你的工作专长是什么?
先尽量罗列候选人的专长。
接下来,请他叙述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他的专长,达到了什么成果(BEI法)。若说不出具体成果,可以剔除。
若专长与MAP的能力A不符合,可以剔除或是转到候选人才池,供其它用人部门参考。
③ 你不擅长什么工作?你对什么工作最不感兴趣?
首先,表明希望对方坦诚以对,这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
尽量罗列候选人的弱点。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通常不会主动检讨自己,可以剔除。
不透露自己缺点的人,后续的面试可能也不会坦诚交流,可以考虑剔除。
④ 请给我过去你3位上司的联系方式;若我打电话给他们做你的背景调查时,按1~10分打分,你觉得他们会给你几分?
不提供联系方式,而无法进行背景调查的候选人,可以剔除。
给自己评10分、9分、8分的候选人,可能较有自信和能力,可以通过。
给自己评6-7分的候选人,通常需要你再挖掘,是谦虚还是没自信。
如果回答6分,背景调查的经验是不到5分,可以考虑剔除。
4)【Filter第一阶段面试】筛选结果
如果觉得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可以考虑剔除。
候选人符合MAP吗?高度符合以上(至少60%),可通过。
我会迫不及待地与他进行第二次面试吗?会,可通过。
请读者谨记:只有高度符合招聘地图MAP的候选人,才能通过初步筛选 Filter、被邀请进入第二阶段。
因为,我们要把珍贵的面试资源,留给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天才”或“差不多的人才”,以提升招聘的效果与效率。
06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B
1)【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目的
世界500强3M的CEO George Buckley认为,不能根据候选人撰写的履历表作招聘决策,
因为,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我们几乎从没搞清楚候选人履历表上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这份职业经历,往往极力粉饰了所有的成就,却刻意回避掉了所有的失败。
所以,本阶段面试必须以一套高效、标准的工具,客观地汇编候选人的工作传记,作为招聘决策最重要依据。
在这阶段花费1小时,可以帮你未来省下数百小时!
2)【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做法
3)【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开场白
① 首先表示感谢,例如:
谢谢你今天过来,我们已经事先通知您,会按时间顺序了解你的工作经历。
② 告知今天的面试方法(让对方有安全感),例如:
针对您履历上的对每份工作,我们会问5个相同问题:
当时,公司聘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该经历中,您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在该经历中,您最难忘的低潮是什么?
在该经历中,您跟哪些伙伴一起共事?
您离开那份工作,有哪些原因?
③ 告知候选人,我们会对本次面试内容进行背景调查(暗示对方要诚实),例如:
如果本次面试双方感觉良好,我们会打电话咨询您提供的证明人(reference),以完成此轮面试。
④ 告知候选人,我们在必要时可能会打断他的谈话,例如:
为了确保您能如同自传一样,完整描述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们会掌握交谈的节奏。
有时,我们会要求您多说些某工作的细节;
有时,会请你快速跳到下一个问题,以留出足够的时间了解您最近的工作。
⑤ 让对方提问与稍作准备,例如:
针对我刚才的说明,您有哪些疑问?
如果没有,我们5分钟后开始进行面试,从您履历上第一个工作开始。
4)【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顺序五问与判读
① 当时,公司聘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引导他回忆该工作MAP中的关键:使命Mission部分,一方面作为暖场,一方面我们也能快速抓到该工作经历的重点。
如果在比较重要的工作经历中,候选人不清楚公司聘用他的主要目的而接受offer,他可能与你期望的关键人才有出入,你需要提高警觉。
② 在该经历中,您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多数真材实料的候选人,会自然提到最关键的场景、并且侃侃而谈具体的成果,这是了解他最好的时刻。
如果描述不够清楚,面试官必须用BEI法(后续会在本公众号介绍)协助候选人说明,以便识别出候选人的能力,是本阶段面试最重要关键。达成短期绩效也许靠运气,持续达成靠能力。
如果候选人只是照着履历表背诵一遍,而无法以符合BEI理念说清楚,你就必须强烈存疑,并考虑此经历不列入招聘决策的加分点。
③ 在该经历中,您最难忘的低潮是什么?
一开始对方可能不愿提及,别轻易放弃探索,直到我们觉得他说出了真相。
我们可以换个问法:你曾经在哪些方面成长较大?那些事让你恨不得重头再来?你比较不喜欢工作上哪些方面?同事们那些做得比你好?
如果我们感到候选人刻意闪避,你就必须强烈存疑,此经历可以不列入招聘决策的加分点。
没有工作低潮的人,通常没有承担过重大责任或是严峻考验。
真正有自信、有能力的候选人,不但不怕揭露自己的的低潮,而且还能侃侃而谈自己如何改善与克服!
④在该经历中,您跟哪些伙伴一起共事?
上面这个问题,只是个铺垫、话引子,重要问题请参考以下:
推荐问题1:您的上司叫什么名字?
(你当场写下来,并重复问他是不是这么写,向他表明,我们会给他的上司打电话咨询。通常用此法后,候选人会更实在交流下述两个推荐问题)
推荐问题2:跟这位上司共识的感觉如何?
(如果回答闪烁,你需要提高警觉)
推荐问题3:我跟你上司交流时,他一定会提到你的强项与弱项是什么?
(根据这个回答,可以比对“你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低潮是什么?”的回答,是否有前后矛盾之处,例如:候选人自己认为的骄傲与上司认为他的强项不匹配)
⑤您为何离开那份工作?
优秀人才离开,通常会让老板黯然不舍。
一般人才的常见回答:我该离开了、我跟老板合不来、上司没提升我。
优秀人才的常见回答:客户聘请我、从前的老板找我回去、下一家公司给我连升两级、我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通常,一份工作经历的精彩故事,往往从这里才开始。因为,离职或是换工作,是一个人的重大决策,因此,可以看出候选人的能力、思维,也最能判断他的稳定性。
5)【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面试结束后的工作
本阶段面试获得的信息量很大,打铁要趁热,面试结束后,面试团队立刻开会完成总结。
本阶段建立在能够严格执行FBI面试法的第一阶段Filter,
快速剔除明显不匹配MAP的候选人后,我们才能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高质量的【Biographize第二阶段面试】。
依照时间顺序,完成候选人的工作传记:
07
招聘面试,如何兼顾效率和效果?F-B-I面试法之I
1)【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目的
本次是最终一轮的面试,确认候选人是否胜任!
聚焦在候选人最近一次工作的能力,是否符合我方本次招聘地图MAP的能力A。
因为,最近一次工作经历,最具有代表性。年代越久远的工作经历,参考性越低。
2)【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注意事项
通过第二轮面试的候选人,才能进入本次面试。
特殊情况下,可以跳过第二轮面试,直接从第一轮Filter面试后,进入本轮Identify面试。
如果第二轮面试后,只有一人通过,让你感觉『非他莫属』,你还是必须进行本阶段的面试。
因为,本阶段是除了你(用人主管)之外、你的上司(用人主管的上司)、HR对此人的三方综合考量,
所以,我把本阶段面试也称为『三剑客』。
至于你的团队,在第二阶段,已经充分参与候选人的面试,本阶段可以不必再参加。
3)【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做法
4)【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三剑客
① 为何要用三剑客?
候选人最近一次有效工作经历,最有参考价值,值得你用放大镜来检视,把能力细分成三种来看。
换句话说,三种能力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胜任力分类,务实又好操作,如果已经有胜任力模型,则可以套用胜任力模型。
承担责任的人越少,责任越不会被稀释。所以,一个人负责了解多种能力,不如分工明确,一个人负责了解一种能力。
② 为何由用人主管负责辨识『专业能力』?
用人主管招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的部门完成业绩、提升业绩。
所以,是否能录用的首要标准,在于主管是否能确认候选人具备完成基本业绩的专业能力(例如:销售管理岗位的候选人,必须要有一定的销售专业、行业渠道关系)。
毕竟,企业不是学校,中阶以上的候选人,最好能够一入职就能独立作战、贡献业绩,除了磨合之外,不该存在过长的培养期、无贡献期。
③ 为何由用人主管的上司负责辨识『管理能力』?
通常,用人主管的上司的管理经验比用人主管丰富、资深,所以最好由他来负责辨识候选人的管理能力(例如:主持部门会议的能力、部门战略规划的能力、跨部门流程设计的能力等等)
在此同时,用人主管的上司也观察着用人主管的面试过程,考察用人主管是否正确地掌握了招聘的理念与能力。
用人主管的上司时间可能更不好安排,只参加最后一轮面试,比较符合实务。
非若是管理岗位,用人主管的上司也有必要在场理解候选人的专业能力。
④ 为何由资深HR负责辨识『领导能力』?
企业中接触领导能力、BEI法、招聘管理、面试技能等培训最多的,通常是HR部门。
负责推动价值观、领导力等企业文化项目落地的,通常是HR部门。
跨部门人员访谈最多的、对于各部门士气客观理解的,通常是HR部门。
4)【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5比法
在第二阶段面试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最近一次有效工作经验,用以5比法,挖掘候选人优秀的程度。
跟上一年同期比,你表现得如何?你怎么做到的?
跟原定计划比,你表现得如何?你怎么做到的?
跟同岗位的同事比,你表现得如何?你怎么做到的?
跟竞争对手的同岗位比,你表现得如何?你怎么做到的?
跟市场自然趋势比,你表现得如何?你怎么做到的?
5)【Identify第三阶段面试】结束后的工作
打铁要趁热,面试结束后,三剑客应立刻完成候选人评分。
评分建议三剑客独立完成,不须交谈,以免互相影响。
关键:能力评分的标准的高低,在于比对我方需求的MAP(招聘地图)之A(能力)的符合度!
符合度越高,评分越高!
08
面试之后,你做对决策了吗?
候选人与面试官们经历了FBI面试,千辛万苦,但是尚未结束。
做出明智的用人决策,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工作,例如背景调查、回避地雷、试用期规划等,在本讲与大家分享:
1)【任用决策】背景调查
① 接受『背景调查』是一项必要工作
候选人的背景调查,严格来说,是一个内控的风险识别点。所以,职业经理人应该坚持做好背景调查,坚持久了,也就习惯了。
但是实际上,背景调查非常不容易落地。所以,用人主管大多不愿意、或是不会做背景调查。因此,在上图部门小循环的『HR建设』中,HR必须对用人主管进行背景调查技巧的训练,让背景调查成为一种普遍的能力与意识。
如果候选人是第三方推荐的,同时有比较规范的背景调查报告,可以考虑跳过这个步骤。(但是,真的不值得我们多打几通电话?)
如果是我们自己招聘的候选人,在决定发出offer前,应该由我们自己完成一定程度的背景调查。
更重要的是,每次背景调查,也同时是我们汇集人才库的好时机!!!!!
② 正确看待『背景调查』的结果
背景调查结果,不一定就是真相!(但是我们仍需要背景调查)
a) 背景调查的假设:候选人告诉我们的不一定是真相。
b) 根据上面人性本恶的假设,访谈的对象告诉我们关于候选人的事,也不一定是真相。
c) 如果访谈对象对你侃侃而谈,本身就是个问题,不可尽信!竞争对手的职业经理人,通常是不会对你透露太多信息。
背景调查结果,不是招聘决策的关键!(关键是我们的FBI面试是否扎实?)
a) 调查结果,本来就一定与候选人说的有出入。因为自己看待自己的角度,与他人看待自己的角度很少完全一致。
b) 能走到这一阶段的候选人,表示他已经通过FBI面试,只要团队、三剑客都掌握了FBI的重点,我们对候选人的人格应该有一定把握,包括诚信。期待完全依靠背景调查来管理用人风险,可能是本末倒置。
c)招聘决策的关键,是在FBI面试过程中,我们对他的能力是否真的掌握?他的能力是否符合MAP的A?
背景调查结果,不是让我们做诚信的判官!(我们都不是圣人,所以不如务实一点,不要用圣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人)
诚信很重要,但是诚信没有绝对的标准。若结果与候选人提供有出入,就打算以诚信问题而不录取他的话,我们不妨自问自答几个问题:
a)对于承诺完成目标而不达标的内部员工,是不是也应该以一样的高标准,以不诚信而开除他们?(如果我们对内部员工要求没这么严格,那么,不妨继续思考:为什么要用两套诚信标准来管理员工?对内部员工诚信要求低,却对来应聘的人要求高?)
b)候选人提供的信息与调查结果不符的程度多严重,才算是诚信问题而不录取?(这个问题可能全世界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由用人团队,在符合公司价值观下,共同决定一个原则)
③『背景调查』10个心得
只要我们坚持按FBI法面试,自然就能从谈话中理解候选人的为人,相信很多资深的面试官、HR都有同感。在这里,仅介绍个人的10个心得,作为读者进行背景调查实操的参考:
选好咨询对象,最好不是候选人给的名单。如果我们只有候选人给的名单,可以打给候选人的名单,请教提供其他的咨询对象。
尽量拨打公司电话,再转分机,而不是个人手机。
开场白:自我介绍、耽误不到5分钟(通常不止5分钟,但是只能这么说)、一切保密、候选人同意我向您咨询。
某些不好做的背景调查,开场白可以说:我是某某猎头公司的顾问,我的客户对您及您的同事想有一些了解。(有些人也希望跟猎头建立关系,比起你告诉他是竞争对手来做背调,他可能更愿意向猎头侃侃而谈。当然,你要用这个小技巧时,考虑一下是否违背了诚信原则)
如果候选人仍在职,请跳过候选人目前的公司,否则容易节外生枝。
第一个问题开放式,引发谈话:当时他怎么来贵单位的?
第二个问之后,封闭式提问,少用开放式提问,不要期望对方跟你侃侃而谈,访谈简单明确最好,甚至可以直接请他在强、弱项打分,1-10分。通常6分以下,就表示做的很不好。9-10分真的很不错,7-8分就是中等。
问强、弱项,可以加上“当时”,好让咨询对象觉得候选人弱点早已弥补了、强项也事过境迁,放心大胆地谈话。
如果对方避谈弱点,你可以稍微采取激将法,这么说:候选人提到您『可能认为』他不擅长时间管理。
别忘了,最重要的基本资料:问任职期间、任职岗位、离职原因。也许,从这里又打开话题。
2)【任用决策】回避10地雷
综合FBI面试与背景调查的判断,某些人我们已经觉得『非他莫属』,
然而,若候选人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表示可能存在地雷,建议您绕道而行:
闭口不提过去的失败
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或把责任推给别人
说不清为何要换工作
身边最重要的人不愿意他换工作(例如伴侣)
对薪酬福利比工作本身更感兴趣
摆出“专家”架子、过于关注自我
管理职位候选人从未招聘或解雇人
不分事实与判断
迷信萝卜+大棒
分不清业绩与管理哪个重要
3)【任用决策】试用期规划
试用期规划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工作,导致招聘工作功亏一篑。
虽然,试用期规划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我们对于以下3点具有共性的试用期工作,给予读者参考:
① 团队融合
团队欢迎会(团队、部门)
家庭聚餐会(中国企业很少做,我推荐您尝试,有非常好的快速融合效果)
个别咖啡时间(上上司、上司、HR、重要同事、下属,甚至CEO等)
② 试用期绩效目标
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帮你吓退“差不多”的候选人,同时,还可以观察新伙伴还有哪些珍贵的潜力?
目标明确,新官一上任就可以大展身手,不必过多考虑“先做人,还是先做事”。让新伙伴有快速立下小战功的机会,快速赢得伙伴们的认同,英雄惜英雄。
试用期目标绝对不是重新制定、凭空而来,而是根据一开始设定的人才招聘地图MAP(请看第4讲)的P而来。年度绩效目标展开到季度绩效目标,再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就是“试用期绩效目标”。
4)【任用决策】决策矩阵
09
试用期关键21点,你怎么做?
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新人到职日』距离招聘的成功,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试用期只要稍有轻忽,好不容易经过FBI面试的新人,可能就把你给Fire了。
因为,优秀的人才,是行业里的稀缺资源,企业竞争的首场战役,往往就在人才争夺战上!
1)【试用期】5点综合考验
除了考验新人之外,试用期还考验了部门内5大战略性人力资源功能的日常建设成果:
以长远眼光用人:部门能力组合是否满足组织长期发展的需要?
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岗位存在之目的(MAP的M,第4讲),是否在整体组织分工中,有明确、合理的定位、符合该层级的薪酬?
目标本身就是激励:能否有明确的试用期绩效目标、衡量方法,让新人跃跃欲试、大展身手?公司的长期目标本身是否就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
英雄识英雄:能否以客观方法录用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履历表好看的人?内部晋升,是否也能够坚持走完整个招聘流程?
团队精神:能否动员足够多的人,主动、积极地协助新人安全落地?
2)【试用期】团队融合5点
打铁趁热:试用期就是团队融合的蜜月期,FBI面试能辨识新人的能力,而团队融合则需要大家一起、积极努力。这正是让新人快速融入企业文化的最好起点,我也相信应该没有任何企业的文化是鼓励新人孤立无援的!
形式多元:培训、部门聚餐、家庭聚餐、下午茶、咖啡、运动...等等。
团队参与:大家手上的日常工作通常都很多,需要大家都出一份力,才能协助新人熟悉环境、快速磨合。
频率适当:保持每周都有活动的频率,适当地维持对新人的关怀热度。
提前准备:建议由直属上司,根据HR提供的模板,提前做好融合计划,并告知新人与团队,让每个参与试用期融合计划的人,都能提前做好准备,包括关怀的主题、首次见面的小礼物、日期安排...等等,以2个月(约8周)的试用期为例:
3)【试用期】绩效辅导5点
正确理念:绩效辅导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新人在试用期的表现,避免因为磨合因素制约了新人的表现。试用期不是为了考核对方行或不行,行不行应该在FBI面试时辨识。
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新官一上任就可以大展身手,不必过多考虑“先做人,还是先做事”。让新伙伴有快速立下小战功的机会,快速赢得伙伴们的认同。
挑战趁热:新人刚上任时都期望能有所表现,趁此同时,给予稍微有难度的目标(不能太难,否则会让人提早放弃),可以测试新人的潜力。
辅导频次:一月一次的固定式绩效面谈,通常对伙伴的绩效改变没有帮助。因为,下属与上司可能对某些工作细节失去鲜明的记忆,而且,结果已经发生,我们不能改变结果。所以,试用期的绩效面谈频次,最好根据任务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度,来机动安排面谈,而不是成熟员工模式的固定辅导时间。
辅导次数:绩效辅导的次数,应该远远大于绩效考核的次数;为了试用期的通过与否才做绩效面谈,是错误的。通常,绩效辅导的次数越多(包含非正式的面谈),新人绩效表现越好,通过试用期考核的机率越高。
4)【试用期】评估与决策3点
能力是关键:达成短期试用期的绩效目标也许靠运气,持续达成目标这是靠扎根的能力。所以,试用期的绩效目标达成与否,不是绝对的转正决策因素。在试用期中,团队必须仔细倾听新人的思维逻辑,掌握他工作的过程方法,从中理解他的能力。
评估须客观:能力的评分高低,在于比对岗位设定的MAP(招聘地图)之A(能力)的符合度!符合度越高,评分越高!
决策重品质:承担决策责任的人越少,责任越不会被稀释,决策品质越高。另外,与其由一个人负责了解新人的综合能力,不如分工明确,不同的人负责辨识不同类的能力,可以了解的比较透彻。(领导力部分,需要靠360度的观察,建议由团队共同参与评价,还可以锻炼团队对企业文化价值的认识)
5)【试用期】试用期结束3点
管理有闭环:转正与否,3剑客都要对本次招聘进行分析与学习:招聘流程的顺畅度、FBI面试技巧、部门的基础人力资源建设等等,完成招聘管理的PDCA闭环。
回馈与感恩:转正与否,直属上司都要给予新人有效的试用期回馈与未来建议,并且让新人与团队有互相表达感谢的机会。
真话值千金:转正与否,都要请新人写下试用期总结。写试用期总结之前,我们必须向新人强调官话、套话就不用多说,以事实求是的态度,针对公司、部门、本人试用期表现,提出批评与建议。如果不能明确指出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不敢说出问题是态度问题,不能说出问题是能力问题)。在新人还没有被同化之前,我们还能比较容易听见客观的真话。
10
招聘误区12点,你躺枪了吗?
1)招聘流程不能有机地整合大循环、小循环
"大循环"靠"小循环"落地:部门人才的招聘,其目的是维持『能持续达成团队绩效的能力组合』,最终目的是公司战略的落地。
战略领先人才计划:战略不可受限于现有人才能力(组织能力)的限制。如果战略规划时,受限于现有人才能力的不足,而不敢突破,组织就不可能坚持做对的事。
好的人才,才有能力改变公司战略:与上述观点并不矛盾,战略是人才定出来的,坚持招好的人才,谨慎不马虎,才会有好的思路,因而有好的战略与计划!
2)战略不清晰或是只存在高管的心中
优秀的人才对公司有忠诚度,是因为认同公司的愿景与战略。关于忠诚度,我们可以思考两个极端问题:A. 给某员降薪一半,他还不走,是因为他走不了,还是他忠于我?B. 别人出2倍工资挖角某员,他还不走,是因为他忠于我,还是忠于他自己的道路?
如果战略不清晰或是没有共识,不但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现有骨干人才也同时面临流失的风险。
3)战略与组织结构不配套
战略落地需要组织保障,组织保障了资源与运作结构,各岗位才有正确的责权利。
在错误的组织结构中,每个人可能都被错误结构的所制约,好不容易招来的优秀人才,可不一定像我们老员工能够忍耐!
4)岗位职责与岗位绩效目标不匹配
让员工背负他无法控制、或过高的绩效目标,很可能让他提早放弃。
或是,某员在重要任务中握有决策大权,却不承担该任务的绩效目标考核时,很有可能做出不负责任的决策。
同时,也容易伴随出现每个人绩效都是高分,公司战略却不一定达成的矛盾情形。
在上述岗位权责与绩效管理不匹配的请况下,我们如何分辨人才的适任与不适任?
如何确保招聘来的人,能够支持战略的落地?
5)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年度绩效目标指导了季度目标,季度目标决定了试用期的标准。当绩效管理体系出了问题,试用期考核也会跟着出问题。
而且,绩效目标不清楚时,等于不清楚精准的用人需求,容易让用人主管期望找到『超人』,当然,你也要有付超人工资的准备。
6)各部门缺乏『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我们常见一种错误的管理思维:只要有关人的事,就是HR部门的事。
然而,人力资源功能要能良好发挥,需要有两种角色的配合:
(角色1)人力资源制度的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
(角色2)人力资源制度的执行者:公司内所有的用人部门
换句话说,把招聘工作做好,需要两个角色:
(角色1)招聘制度的管理者:HR部门,确保公司招聘制度的专业性、系统性、有效性。
(角色2)招聘制度的执行者:用人部门,用心学习HR部门所安排的招聘制度培训,并且根据培训内容,执行公司所颁布的招聘制度。
可惜,我们常见的是,企业不但忽视了各部门人力资源功能的建设(也就是俗称的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导致整个小循环的主责落在HR部门身上。
如果你的公司有这种情况,我想你会常听见部门主管抱怨:HR招的人都不是我要的人,所以我们部门绩效无法达成!
7)人才储备不足、仅依赖HR
由于用人部门主管认为招人是HR的事,部门主管平时没有多元化地进行人才储备。
一旦关键人才流失,容易在候选人寥寥无几而业务又紧迫的情况,只好选一个“差不多”的人先顶上。
这种人才储备导致的妥协式、速食快餐式的招聘,往往为部门的健康种下了隐患。
8)缺乏团队参与的结构性面试
世界500强3M的CEO George Buckley认为,不能根据候选人撰写的履历表作招聘决策。
因为,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我们几乎从未弄清楚候选人履历表上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份职业经历,往往极力美化了所有的成就,却刻意回避掉了所有的失败。
所以,面试必须有一套高效、标准化的结构性设计,由团队共同、客观地辨识候选人的胜任力,作为招聘决策最重要依据。
9)面试结束就立刻掉以轻心
候选人与面试官们经历了FBI面试,千辛万苦,但是尚未结束。做出明智的用人决策,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工作,例如背景调查、回避地雷、试用期规划。
面试结束,是招聘工作的中点,而不是终点!
10)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
在发出offer至员工到职前这段期间,如果缺乏人性关怀,或是以为谈好了薪资就没问题,等于默默地营造了让人感到冷冰冰的感觉,很可能让你的人才在半路被竞争对手抢亲而功亏一篑!
别忘了,候选人决定离职的时候,越优秀的人收到的offer通常越多,意外总在我们掉以轻心的时候发生!
11)在试用期不能让新人大展身手
试用期不是为了考核对方行或不行,能力行不行应该早在FBI面试时辨识出大部分。
试用期应避免因为磨合因素制约了新人的表现,所以,目标明确、正确的绩效辅导,让新官一上任就可以大展身手,不必过多考虑“先做人,还是先做事”。
让新伙伴有快速立下小战功的机会,在试用期内就赢得伙伴们的认同。
12)以鸵鸟心态面对招聘失误
如果新人在试用期不合拍,应该立刻面对、请他离开,如此对双方都好,这才是真的人性化管理。
试用期不合格的伙伴,HR要尽力做好离职辅导、用人主管必须给予真实、恳切的回馈。
如果不好意思面对而让他继续留任,这种误把人情化(想扮白脸、不想当黑脸)当作人性化管理的借口、作为,将对团队带来持续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