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框架图(思维导图)
0. 为什么要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如今这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属于个人的知识体系对于个人来说无疑是杀手锏一样的东西,有了知识体系,我们就不会在信息过盛的时代陷入碎片化学习的无力感,而是能够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成就感。
- 定位学习阶段
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定位自己目前的学习在哪个阶段,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之后的学习计划
认知学习目的
对自己要学的东西有一个认知,针对性获取相关知识,更加高效学习巩固知识记忆
碎片化知识难以长期记忆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连接,导致单一的知识点很容易被遗忘,且对于学习的目标感到迷茫,怀疑学习的意义,从而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而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相互连接,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巩固知识,更加清晰的认知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知识串联的过程中看透背后的学习模式,从而一劳永逸,进行模式复用,提高学习效率。沟通交流
在梳理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够进行高频率的输出,从而吸引同好,互相交流学习。
1. 确定目标
- 设置一个宏观的大目标,比如自己最想成的一件事情。
- 根据自己的大目标,列出自己还需要学习的几个大模块,例如想要
学好数学
,那就需要列出函数
、几何
、微积分
等模块。 - 梳理自己短期、长期需要学习的知识模块,最好能够形成思维导图(根据自己的联想线索来构建),从而清楚自己能够填充哪些模块。
2. 信息收集
2.2 碎片化知识
- 获取渠道
- 短视频/媒体长视频
- 实际上大部分网络视频,本质还是娱乐作用,短短十几分钟基本上没办法把一个领域的全貌展示在观众眼前,因此,无论是多么权威的短视频,只要不是课程类视频,基本上都属于碎片化阅读。
- 博客/文章
- 一些博主的博客文章也有优质信息,但是往往受制于篇幅,同样无法系统性解释一个概念。
- 引用内容
- 有的短视频、文章会标注出它们信息的来源,这时候就可以追根溯源掌握更多数据。
- 短视频/媒体长视频
- 获取方式:
- 做笔记:对有价值的视频/文章进行学习,然后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作为知识储备
- 做摘抄:对重要论点、好词好句等进行收录,截屏也可以,重点在于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能提供一定的信息。
- 关键词:对文章/视频中一些关键的词汇进行记录,然后进行搜索,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 大量获取
- 这类知识的特点是
小而美
,因此在接触一两个碎片知识的时候是无法根据信息本身进行系统构建的,因此需要大量获取 - 主要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保障角度的完整性。
- 这类知识的特点是
- 打标签
- 对于获取的多种碎片信息,及时进行分类整合,这样做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
信息整合
这一步骤。
- 对于获取的多种碎片信息,及时进行分类整合,这样做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
2.3 系统类知识
- 获取渠道
- 书籍
- 书籍能够提供充足的知识,其目录本身已经梳理出了某一概念的相关知识体系,但是缺点是阅读周期长,了解速度会变慢。
- 注意选择高质量的权威书籍。
- 系列课程
- 系列课程能够提供系统的知识,但是缺点是需要付费,且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甄别。
- 系列课程以视频化的方式,比书籍更加容易理解。因此,可以通过系列课程入门,而书籍作为深入学习的工具。
- 书籍
- 获取方式
- 读书摘抄:对关键论点等有益内容进行收集
- 读书目录:从目录中了解系统性知识体系。
- 读书批注:在阅读的时候,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批注、标记。便于后期检索
- 课程笔记:听课程的时候记录重要结构和基础内容,后期进行体系建立(可以在每一章结束之后画思维导图)
- 选择书籍/课程
- 由于系统类知识的学习周期长,因此选择一套适合自己且高质量的书籍/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 制定学习计划
- 确定学习材料之后,养成学习的日常习惯,督促自己完成学习计划。
3. 信息整合和关联
3.1 方法论
经过信息收集
阶段,我们得到的大多还是零散的知识碎片,这时候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
先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构建思路主要是:
- 挪用系统类知识的现有知识体系,进行自主改造;
- 填充碎片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如果系统类知识也只是得到一堆碎片化数据,可查找这一领域已有的知识体系(网络),根据这个知识体系回忆自己的学习成果,有选择地接纳调整
- 最后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读自己的学习成果,自己构建一套知识体系。当然,一开始肯定会很笨拙,但是相信自己,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调整,这个知识体系会越来越详实和优雅。
如果之前有过别的知识体系,就需要花时间进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考虑新的知识点应该摆在旧有知识点的什么位置,相关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和联系,然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3.2 工具类
- 思维导图 Xmind
- 适合梳理系统性知识、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搭建基础框架。
- 当然,先手工书写进行头脑风暴,然后进行软件操作做成好看的思维导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这样在知识体系的构建时就不会受到软件操作的干扰。
- notion
- 很多视频都推荐的知识体系类构建工具,但是入门比较困难
- 主要也是起到了数据库和自律体系的作用,个人认为学习中的信息收集、信息整合确实需要一个集中存放的地方,如果用不惯notion,不妨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存放方式,例如文件夹、笔记本等等,只要建立合适的检索机制,便于查找数据和存储数据即可。
- OneNote
- Microsoft出品的笔记软件,可以用来做知识体系的构建;
- 个人习惯用onenote存储碎片化信息,设置标签页和子类标签的过程中就实现了知识系统的初步构建。
- 以文件方式存储,支持多设备同步,因此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 floma 浮墨
- 可以收集碎片化知识,打上标签之后便于后续检索;
- 在信息收集阶段可以使用。
4. 信息输出
4.1 输出形式
- 思维导图
- 在信息整合阶段进行的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输出。
- 博客/文章
- 通过写作来对知识体系进行详细的论述和介绍,从而造福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
- 视频
- 制造视频,本质上核心还是文案,但是这样能磨练自己视频表达的能力,在自媒体时代也是一个不错的考虑。
4.2 意义
- 更好地理解
- 信息输出本身是一个信息消化再产能的过程,类似于费曼学习法,通过我们的输出,我们对于已经掌握的信息能够更好了解,同时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
- 检验学习成果
- 信息输出也能检验我们对于自己的知识学习成果到底了解多少,算是成年人的考试,只是无关分数,只要能够输出,自己一定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 交流分享
- 当自己将学习到的知识输出为一个可以被他人理解的形式,就能够吸引同好,进行交流分享,对于困惑的问题也能相互讨论,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
- 实践记录
- 各种形式的输出能够加强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输出本身也是一个实践活动,能够让我们把知识实实在在用在实践中,
- 如果在实战中使用了已学的知识,知识输出还能作为学习记录,方便后期进行复盘。
5. 分享交流
把自己的输出内容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
- 能够获得点赞,形成正反馈,更有学习的动力;
- 和同好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 能够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希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6. 参考博客/视频
参考视频-1
参考视频-2
参考视频-3
参考视频-4
参考视频-5
参考视频-6
参考视频-7
参考视频-8
参考视频-9
参考视频-10
参考视频-11
参考视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