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等再说
作者和读者的对话是平等的,但是读者最好等到读完整本书再发表意见,因为读书中碰到的一些疑问或者不理解不赞同可能会在之后的部分得到解答。
2 自信
当我们能读懂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已经克服了和作者在知识或思维上的不对等,我们已经有能力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甚至和作者争论一下。
3 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不能盲目迷信经典著作,伟大的作家也会出错,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
4 言外之意
当我们倾听别人的说法时,不仅要给出回应,还有注意对方的意图。
5 理解为先
做出评论的前提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理解书的内容就没资格评论,评论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反对。
6 赞同
如果赞同作者的观点,也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能用自己的话和想法解释作者的观点。
7 不争强好胜
不能为了辩论而辩论、反对而反对,这样就变成鸡蛋里面挑骨头,忘记了读书的目的。
8 个人意见
如果作者提出的主旨或主题没有理论基础,那就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
9 区别真正的知识和个人意见
如果争辩的点是知识,那么这个争辩是可以通过学习沟通解决的。但是如果争辩的是个人意见,那很有可能变成恶语相向或者客气的“各抒己见”。
10 理论支持
不管我们赞同还是反对作者的某些说法,我们相当于自己提出了一个议题,就必须寻找理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也是加深阅读理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