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農民伯伯都知道,一年有沒有好的收成,關鍵就在於春天。每一個有夢想的人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把握好機會,把握好生命的春天,在合適的時候播種,用心耕耘,這樣到了收穫的季節,才可能收穫碩果累累。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物春天發榮,夏天開花結果,秋天收穫,冬天則閉藏,蓄積能量。如果我們懂得順應天時,做起事來就會事半功倍,若違反了天地自然的規律,越努力可能結果會越糟糕。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是閉藏的季節,所以農村的人,到了冬天都不幹活了,整天圍著爐火擺龍門陣,忙活了一年,也有時間跟家裡人好好休息一下了。
陰陽是相互轉換的,陰極而陽生。如果冬天不消停,天天在外折騰,那麼陰氣沒有養好,到了春天陽氣的生發就會受到影響。
一年有十二個月,對應十二地支:寅月(正月)、卯月(二月)、辰月(三月)為春天,巳月(四月)、午月(五月)、未月(六月)為夏天,申月(七月)、酉月(八月)、戌月(九月)為秋天,亥月(十月)、子月(冬月)、丑月(臘月)為冬天。
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寅、卯、辰時(早上3點到9點)為春,巳、午、未時(上午9點到下午3點)為夏,申、酉、戌時(下午3點到晚上9點)為秋,亥、子、丑時(晚上9點到淩晨3點)為冬。
十二地支,寅卯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巳午屬火,巳為陰火午為陽火;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亥子屬水,亥為陰水子為陽水;辰、未、戌、丑屬土,辰戌為陽土,丑未為陰土。
這麼一看,你就知道為什麼過去百官上朝叫點卯了。就是說卯時(早上5點到7點)之前必須要上朝,那麼,肯定是寅時(早上3點到5點之間)起床了。過去上朝都是步行或坐轎,從自己家到朝廷,怎麼也得半小時一小時的。寅時正是陽氣生發的時候,這個時候起床,身體的陽氣得到抒發,那麼一天都會很有精神。
過去老百姓的生活,都是跟天地萬物的規律同步的,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最符合養生之道的。到現在,寺廟和道觀里,還保留着這樣的作息方式,晚上9點或10點睡覺,早上3點或4點起來做功課,這樣,不僅身體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靈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很多都是跟自然規律反著來的,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很多人都是晚上12點以後才睡覺,早上睡到9點10點才起床。白天沒精神,到了夜里精神得不行,這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晚上是萬物生長的時候,在鄉下,春天晚上你能聽到植物拔節的聲音,白天吸收陽光的能量,晚上剛好生長,小孩子也是晚上長身體。如果晚上不睡覺,一整天都在泄耗能量,卻沒有及時補充,久而久之,各種身體的毛病就來了。
如果我們能在晚上十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還是可以做到的。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晚上不睡,其實是一種習慣,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堅持好的習慣,有滾雪球的正能量效應,堅持壞的習慣,負能量也會持續增長。
早上起來鍛煉身體,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身和心是一體的,若身體不好,也很難有個好心情。情緒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生理反應,當我們遇到某些事情的時候,身體里就會分泌某種東西,就會有相應的喜、怒、哀、懼的感覺。
為什麼傳統文化以修身為核心?因為修身就是最好的修心,如果你天天躺著睡大覺,卻說你在修心,如果不是已經修到最高境界,就是在自欺欺人。
你想,如果一個人連早起鍛煉身體都做不到,卻說自己很有意志力,哪有這回事?
動能生陽,陽氣足了,陰氣自然就被轉化了。在身體上,陽氣足了精神就會很旺盛,在心理上,陽氣足了心情就自然會很愉悅,而且思維敏捷、靈感豐富。
同時,通過運動,身體里淤積的負能量(包括負面情緒等)就會被排泄出去。所以,一般熱愛運動的人,有心理問題的不多,心里有啥不痛快的事,運動一會兒,出一身汗,煩惱就一掃而空了。喜歡勞動的人也是如此,我們很少見到農民伯伯有什麼心理問題的,很多干體力活的人也是這樣,每天勞動出一身汗,晚上躺在床上,睡得別提有多香了!
現代的都市人往往相反,天天不運動,勞動也很少,只是在動腦動心思,那煩惱就多了。人本來就容易自尋煩惱,何況你還不運動?
通過我的觀察,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往往都不喜歡運動。越是不動,身體里淤積的負能量就越多。如果能堅持運動,很多心理問題都會不藥而愈。(不喜歡運動也是體內陰氣比較重的表現,陽主動陰主靜。)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運動可以促進體內的氣虛循環,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所以,熱愛運動的人,往往雜念也很少。因為,念頭跟身體氣血是有關係的,氣血旺盛,打坐就很容易入定,氣血不足,往往一上座就胡思亂想。這就是道家和密宗修煉,通常都從修身開始的原因。道家一般都是從練導引術、武功開始,等到你氣血旺盛了,才會再教你打坐;密宗一般會讓你先磕十萬個大頭,在大禮拜的過程中,很多內心鬱結的心結就被轉化了。
如果一味喜歡靜坐,卻不練動功,也不運動,往往很難入定。打坐不能入定就開發不了智慧,智慧不開,很多身心的問題就無法轉化。很多喜歡打坐卻不喜歡修身的人,往往到最後都是一身病。所以,修行要動靜結合。
傳統文化講究修行要轉化氣質,氣質不僅跟心性有關,也跟身體的狀況有關。因此,動功不僅可以強身,還可以磨煉意志,降伏其心。人在動的時候不容易有雜念,一旦靜下來,卻容易思緒紛飛。因此,練動功反而更容易專注。
通過強化的身體訓練,我們的氣質心性就會有非常大的變化。很多人當兵三年之後回來,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原理就在於此。
過去的讀書人,往往都是文武兼修的,不僅文武雙修,還要學習音樂和藝術,所謂“禮、樂、射、御、書、數”,以文開智,以武強身,以音樂和藝術陶冶心靈,這樣,整個人的成長就很全面了。
如果我們沒有在一個很好的環境里面,經過很好的訓練,那麼就可以自己訓練自己。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從早起鍛煉身體開始,可以說是一條成功的捷徑。
今年剛好是雞年,雞是一種非常勤奮精進的動物,除了黃昏就入窩,它白天一整天都在刨啊啄啊,從來不休息。
那麼,今年我們可以效仿雞的這種精神,聞雞起舞(雞叫一般在早上5點左右),鍛煉身體,磨練意志,自強不息!
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強化訓練自己的身心,那麼,你可以來參加我們書院的“易經和佛經文化實修課”,通過密傳的修煉體系,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快速的蛻變!
願每一個人都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
宋光銘
中曆丁酉年壬寅月戊辰日戊午時
西曆2017年2月10日11:05
於北京光明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