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逃课去北大蹭课的日子—给每一个迷茫而渴望中的你
作者:素怀
兼职一月的工资刚够车费,就装上相机和闲书爬上火车,直奔梦寐以求的学府。这一次索性假装自己是北大人在北京呆一周。
这次来北京,承受不住房价,便投奔在北大读研的姐姐。刚到长沙读大学时,没有一个认识的人,爸爸同事的女儿就成了我在长沙唯一的亲人。去年姐姐保研到北大,又感到无依无靠。北大,成了我另一个远方。
走在校园中的外国留学生占了快一半。走在路上可以听见各种不同语言的交谈。她们交谈着读过的英语原著,参加过的大型比赛。我像一个丧失理解能力的人,不懂他们的语言,即使是中文交流也含有专业术语。
北大学霸众多。能到这里读书的都是当地的佼佼者,但也有到大学后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一蹶不振的人。学生顶受不了压力,跳楼时有发生。有每天如高三一样拼命被保研的学霸,也有通过各种比赛拿名次但专业不怎么样的人。他们怀着各种本领,冲进这所历史悠久的门。
@产品·视频战争
作者:金叶宸
这几周,整个大视频行业是不太平的。先是优酷的员工在某影视公司酒会上动手打伤了腾讯视频的员工,而后短视频行业又爆发挖角大战,火山小视频把快手的No.1MC天佑挖走了。土豆高调宣布自己进军短视频。复刻musical.ly的抖音在国内的数据彪增,musical.ly立刻发布国内版本muse。
不管长视频还是短视频,一场暗无天日的混战已经开始了。
最初我在思考一个很蛋疼的问题,短视频到底多短才算是短视频。后来,经基友提醒,其实视频可以看做是图文信息流的升级,这样看的话,其实视频的长短就和图文的长短就类似了。高度碎片化的图文往往因为信息的完整性,内容属性会越来越弱,从而最后变成辅助社交的一种内容形态。反之长图文往往内容叙事性更好,最后会变成一个“消费级”的内容。
历史·古代中国的国家福利体系:从摇篮到坟墓,保障性住房和公墓都免费
作者:白云诚主
提到“福利国家”,人民往往首先想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说那里监狱里的囚犯生活都比咱大多数自由之身的平民百姓好。什么一日三餐、葷素搭配、娱乐运动、起居有常、清心寡欲、身体康健······以至于犯了事判个一百多年、几百年徒刑也无所谓。
其实,国家福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从西周开始,就有行侠仗义、疏财济贫、助孤扶残、尊老爱幼的传统和记载。中国古代的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也不鲜见于史书。《周礼·地官司徒》中的“保息”政策,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福利政策。“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短篇小说·巴别塔患者图书馆
作者:苏小飞
苏夜觉得自己得了病,一种无法向医生描述的怪病,他只能用身体去感知这种病痛。
昨天午夜,他被一只猫的鼾声惊醒,眼睛望着天花板,再也无法入睡。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全身的血液在缓慢地流动,发出滋滋滋的声响。寂寥的夜里,他看见自己的胆汁在闪闪发光,胰脏在慢慢融化,肝脏里的息肉悄悄长出了嫩芽。
直到听见肾脏像熟睡的猫一样哼叫,他才意识到他不是被猫吵醒,而是被自己肾脏的叫声所惊醒。喉结里突然有一只泥鳅在游动,气管到鼻隙里装满了水,他感觉到一阵窒息,他小心翼翼的咳了几下,生怕吵醒身边熟睡的妻子。
苏夜知道自己的病又犯了,在这个夏天安静的午夜。他侧身打开台灯,旋转按钮,找到最暗的边缘。借着台灯灰黄的光线,他拿过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快速翻到第359页,阅读了起来。
万物生灵·你们曾经来过🐱
作者:Jr_z
周一的早上,发现一只母猫生了4只小猫仔在我们教室,很小很小的,刚出生的。还未睁开眼睛(⊙o⊙)…我其实挺怕猫的,不太敢去碰这些动物!最开始也并没有很感兴趣说想去照顾它们!我身边的朋友第一天全心全意的照顾着这几个新生的生命,冥冥之中,我们4班与猫的不解之缘逐渐开始……
老师们很善良很理解也很照顾,临时班主任也同意我们喂养它们,还专门买来了宠物母乳和奶瓶之类的我从未接触过的宠物东西!挺惊奇的~班上的男生都很爱猫!英语老师还说:“感觉空气中都是泛滥的母爱与父爱的味道(๑• . •๑)”
然而,有些事是我们所意料不到的,就像它们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教室中,得到我们的关照。
美人说·女神喝完红酒,酒杯上留下唇印怎么办?
作者:郑力红酒社交指南
现在流行大红色、深红色的口红,姑娘们一涂上,立马成为社交场合上的焦点。
可是,问题又来了,市场上绝大部分口红都有粘性。酒桌宴席上,喝葡萄酒后,会不由自主的留下明显的红色唇印,这会显得突兀,让人比较尴尬。
于是,很多女孩子在课堂上,还是私底下微信问我,“郑老师,喝葡萄酒时,酒杯上留下唇印怎么办?”
这时,我会给她们几个建议和方法。
@IT·互联网·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开除测试?
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开除测试,转而让大众来测,找到一个bug给100元?”
这个问题有个假设,就是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完全剥离开了。开发阶段单纯地就是开发人员敲代码,然后出来的东西交给测试人员去做测试。
我不否认,现在依然存在这样的实践方式。但是,这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流程,把发现bug的时间点推迟了。而发现bug的时间点越靠后,修复它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这点应该很容易理解,比如你敲钉子,如果一口气敲完了才发现,敲歪了,那就得拔出来重新来,可是东西上已经有一个很深的洞了。所以,好的方式是敲一敲,检查一下,随时纠正方向,确保前进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软件更是如此,某个bug可能是在最底层的地方发生的,如果早期发现,定位也容易,修复起来被牵扯到的地方也少,付出的代价可以接受。因为bug的产生可能是多个原因,有可能是功能性的,也有可能是对业务理解的偏差导致开始就做错了。
摄影·北疆行知录——白哈巴日出和火烧云日落
作者:布莱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