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出一堆形容词,要求我们将其归为两类:
快乐 平静 抱怨
从容 妒忌 自信
热情 失望 纠结
焦虑 幸福 愤怒
内疚 冷静 倦怠
我想我们大家都会作出一样的答案——积极正面的词语归为一类,消极负面的词语归为一类。这很好理解,当我们看到那些积极的词语,我们就会心生喜悦;看到消极的词语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有抵触的情绪出来。
然而,我们从小就一直听父母老师讲这么一句话,同时它也在被我们无数次写在我们的作文里,这句话就是:凡事都有其正反两面,我们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
尽管我们嘴里都是这么讲的,但似乎我们从来就没有认为过那些消极的东西能积极起来,比如:“妒忌”。
之所以拿妒忌出来讲,因为它在我们生活里太常见了,也太让人苦恼了。两个玩的很好的朋友无缘无故就疏远了;同事之前的办公室政治玩的越来越厉害。在我们心里早就根深蒂固地灌输了“不要妒忌别人”的概念,然后这种东西却一发不可收拾,更让人尴尬的事,它总是出现在比较好的朋友之间。所以,这种被一边我们讨厌又被我们一边做着的事,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怎么“驾驭”住它,那肯定会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发生。
你可能会说:开玩笑吧,嫉妒心还能用来提升自己?对的,没错。我们不妨来看看如何驾驭住这个讨人厌的家伙。
一、它能帮我们发现自己的定位
刚来公司的时候,许多同事都十分佩服我们的上司,觉得它能力非常强,业绩做的好,还会和别人打交道。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的,他的业绩做得一落千丈,而我却越做越好。这时候我的心里就开始妒忌他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先上司的优势为:①地位比我高;②能力比我强。因而,我和他的可比性不高。但如今他的业绩水平也和我差不多了,我的心里自然就会想:我们能力既然差不多,凭什么他是我上司?于是心里就会有妒忌的心理产生。
我们所妒忌的,都是在同一个行业或领域里,能力与我们相差无几的人。
但是认真一想,这么一来还说明我能力相比于刚进来的时候(觉得上司很厉害的时候)有不少的提升。我们应该感到开心,或许还应该感谢我们的上司让我们成长才是。
二、了解我们真正的需求
某次同学聚会,我发现以前读书比我要差得多的同学,这回居然开辆奔驰出来,而我还没条件买小车。凭什么大家都刚刚出来工作,他能有这么多钱。于是妒忌的心也说来就来,不由得我们控制。说不定我们看他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奇怪。
妒忌别人往往是妒忌别人的钱、地位、成功……
这些都是我们表明能够看得到的东西,但我们从来就没有问过自己,这些真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出现职业倦怠(有能力却没有动力干活)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在的需求(钱、地位等等)得到了满足,而内在需求(不要钱也愿意干的动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们做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假如不是为了钱、为了地位,而我们却在“妒忌”别人的话,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三、追求平等
看到这肯定会有人说,我就是为了钱、为了地位、为了成功而工作的!这当然是合理的。
许多情况,我们妒忌是由不平等产生的。
面对工作生活的总总不平等,嫉妒者可能会产生两种行为:
1.自己努力奋发向上,以达到平等;
2.把对方拖下来,而达到平等。
第二种做法对我们个人能力的提升,对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对内心道德状态均没有任何好处,但这也是电视剧中常见的,也许这也恰恰反应了我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嫉妒的心理,不能全然认为它是消极的心态。只有我们知道它亦能有助于我们成长,我们才能在其中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