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爸爸,内心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不像其他人提起爸爸那般亲昵,也不像其他人提起爸爸那般崇拜。
现在问起,你的童年和爸爸的相关的记忆是什么?估计只有两个开心的场景,一个是三岁前他坐在坑头教我背唐诗,再一个就是我上初中时,他给我看他写的一首诗。
说来也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我常常和妈妈说,我印象中爸爸是应该坐在前屋的坑头教站在地下的我背诵唐诗,妈妈说,不可能,小孩儿哪有那般记忆。
我小时候算是说话比较早的,八个月大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喊出“爸爸、妈妈”这样的字眼,一岁半时就能说一些成句的话了,爸爸看到这样的我自然是很欣喜的,所以他兴冲冲地买来了绘本——《唐诗三百首》。
我至今还记得书中《静夜思》的图画,就是在这样的图配诗当中,爸爸成为了我古典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后来的事便没有再多的记忆了。
直到上了初中,有一次,我放假回家(那会儿是住校),爸爸偷偷的拿出来一个破旧的笔记本,我认得那是我以前上课用来做笔记的,还有几页没有用完,翻到他做标记的那一页,和我分享他新作的小诗——《妈妈的爱》。
诗的内容是什么,我已然忘记,可总能记起他操着不标准的口音为我读这首诗。那时我对奶奶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奶奶对爸爸太狠心,什么都算计爸爸,但却没成想,他笔下的母爱竟会如此温暖。
听着听着,我不由的把爸爸当做了我的榜样,心想:即便我的爸爸是农民又能怎样?他能写诗呀!要是有一天我能像爸爸一样,用笔写出文章,那该多神气呀!
后来,随着家庭矛盾的日渐激烈,我开始讨厌爸爸,讨厌他对奶奶的一味顺从,讨厌他和妈妈的不断争吵,讨厌为什么生下我却要给我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使我从来没有像别人一样有过欢声笑语的家庭。
每次放假回家,仅仅想回家吃顿饭、睡个觉就走,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旅馆”;每次家里欢声笑语时,我都提心吊胆,害怕下一刻就变成争吵声,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不定时炸弹”;每年正月初一的早上,家里必定乌烟瘴气,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经不起过年的“黑色初一”。
直到去年,外出工作,我终于理解了爸爸。理解了他作为一个儿子的心酸,理解了他作为一个丈夫的不易,理解了他也不是强大无比的超人,他只是一个男人,一位父亲。
他也有缺点,他也在长大,他也需要学习如何去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一个合格的爸爸。
爸爸开始有了高血压,忽然之间我有一丝恐慌,他不再是我印象中健壮无比的爸爸了,他也开始老了,无论过去我如何讨厌他,现在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好。
那个我曾经讨厌的爸爸,现在换我来照顾你,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