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成都,烟雨濛濛。
赵雷一曲《成都》,让全国人民开始了解这个城市。虽然不能说是人人向往,但是很多人都好奇成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赵雷的《成都》的那条“玉林路”。可是这不是完完整整的成都,浪漫的城市生活并不是成都的全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绝句》描绘了一副田园诗般的美景。雪山下绿油油的田野,鸟语花香,怡然自得。忧国忧民的杜甫也忘却了忧愁。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白的这首诗句,没有描写成都是怎么安逸怎么好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恢宏壮丽,人民生活幸福的花园城市。
时过境迁,盛唐之南京,今日之成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消退。何处寻觅那份田园诗版的感动?
也许在乡下吧!
周末,便和诸友去成都的乡下看油菜花。
几十分钟的车程,睡一觉便过去了。
三月的小雨还是带着一丝寒意,穿着单薄衣裳的我们顾不上休息便踏上了“寻花”的旅程。上了公交车,我们坐到了最后一排,这时候一位背着背篓的老人上了车。他身材不高,有些驼背,脸上是密密的皱纹。车上的座位已经坐满了人,前面的小伙子赶紧给老人让座。老人却笑着拒绝了。在城里的时候,若是给老人让座,就算老人拒绝,几番推脱之后老人也会坐下。可是这个老人却有些“倔强”。他和小伙子谈笑风生,精神抖擞,抓着扶手还不时扭扭身子哼着歌。宛如《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伯通。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服老的自信,他的乐观自信感染着车上的每一个人。他和年轻人一样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城市的老人,老了,退休了,没有工作了,也没有事做了,平时只能和老友们散散步,跳跳广场舞,摆摆龙门阵,喝喝盖碗茶。慢慢的也会感到空虚,感到自己没有以前用处大,这便是“心老”。
可是呢,乡村的老人便不一样咯。他们生在这片土地,一辈子都在默默耕耘。土地是个神奇的东西,大自然会用丰收回馈你的劳动。土地是中国农民亘古不变的自信,“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成都平原更是如此。
饥肠辘辘我们便来到了一家农家乐,农家
菜便宜好吃,四五个菜也不过90块钱。吃罢,我们便踏上了寻花的旅程。
天公不作美,湿漉漉的地面,朦朦细雨打湿了衣裳。可我们还在寻觅着纯色,终于看见了一片金黄的花海。
田中泥泞不堪,可是我们还是毅然选择了下田。毕竟来一次也不容易,不亲近一下自然怎么行呢。
几百米路不长,可是我们的鞋子上早已沾满了厚厚的春泥,衣服也湿了,可是依然很开心,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
突然想起了,苏轼的那首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是四川人,不知道是不是他小时候也有我们这样的经历,所以也喜欢这样的生活。古今淡泊之人甚多,可是能够到达苏东坡词里境界的人又有几人呢。
继续前进,便是一片橙子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路泥泞,摘几个橙子也是幸福的。
登上一座小山,俯瞰整片原野。绿色的橙子林环绕着金黄的油菜花地,油菜花地像一条金黄的河流从林间穿过。这样的景色,在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看不到的,因为秦巴山脉的阻挡,成都平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江中下游无法生长的橙子树,柚子树这里也可以种植。
历经波折的我们终于走到了大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许这便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吧。
要回去了,虽然顺了一些橙子,不知火,可是还是买了一些。我说要买一斤,那个老人变给我塞了四个不知火,一共三元,我不傻,当然知道四个不知火远远不止一斤了。民风之淳朴,可见一斑。
易中天说过,成都是上帝眷顾的城市。也对。成都平原的紫土是东北开发之前中国最肥沃的土壤。四周的高大山脉让这里形成了最温和的季风气候,甚至类似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江南,江淮六七月的暴雨,伏旱,冬季的冰雪,这里都是不存在的。至于地震嘛,成都平原也是绝对安全的。这也许就是成都几千年繁荣的原因吧。
车上,我沉沉的睡去。人生苦短,不如徜徉于山水之间,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