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成西九
01
我们常常认为的孝就是孝顺父母,就是对父母好,给他们吃的,穿的,住的,让他们生活中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就可以了。
那么,试想一下,在当代社会中,衣食住行这种最基本的需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早就解决了。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老人不开心,不愉悦,不快乐呢?
记得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远在广东打工的小伙子,7年后,终于创业成功,然后回到老家,花了150多万,为家里年迈的父母建了当地最好的小洋楼,上下三层,400多平。此后,因为生意缘故,3年多一直没有再回老家。
从他老家来的人经常会告诉他,他父母呀一点也不快乐,经常闷闷不乐地坐在门口,向着路口看,盼望着有一天他能带着老婆和孩子回老家。
有一天儿子实在忍不住了,打通了父亲的电话:“爸爸,我实在弄不明白,你们不愁吃,不愁穿,住着最好的楼房,有什么不开心的呀?”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古人早就把孝的精髓说透了,只是很多人对孝的理解,太肤浅,太片面了。
02
关于孝,《孝经》里是这样描述的: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从《孝经》的原文中,可以看得出,孝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小孝事亲;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让父母吃好喝好,关键是让父母开心快乐。
第二,中孝事君;来到社会中,小到每一个层级的老板,大到君主,都要尽心尽职,关键是要忠。
第三,终于立身;无论忠于那个层级,最终是要建功立业,做到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做到立身行道,扬名后世。
所以,孝的范围就从家庭开始,从孝顺父母开始,到服务各层级的老板和君主。
03
但是,孝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对自己好,爱自己,让自己开心快乐,否则就是不孝。
有些人的孝是这样做的,把最好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专门留给父母吃,自己吃差一点的,甚至是坏一点的都可以,殊不知,这是愚孝,是不孝。
在这个社会上,希望你越来越好的只有父母,即使是亲兄弟也不一定,父母最想看到的是你好的同时,父母也跟着好,而不是,只有父母好,你去吃苦,你不好。所以,千万不要孝偏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可取,太片面了。
留意一下当事人的情绪,当你把最好的,最大的都给长辈和最小的人了,你是真的心甘情愿,还是压抑了自己的需求?
再者,你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愿意让你吃亏吗?
04
孟子曾经把真正的不孝分为五种: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地;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意思就是说,好吃懒做的人,就会很少顾及父母;喜欢赌博、饮酒、吃喝玩乐的人,也很少孝养父母;喜欢赚钱,忙着赚钱的人,只顾着自己的老婆孩子的人,也很少孝养父母;有钱人声色犬马、身败名裂的人,很少孝养父母;好勇斗狠,危及父母身体乃至性命的人,也是不孝顺父母。
我们现代人,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自己做到了哪些?
05
真正的大孝,就是在小孝,中孝都做到的基础上,要做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意思就是说,我们自己先做到了,这就是立身,然后还能行道,教化大众,做出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
这里的道可以分为大道,中道,小道。大道,中道很容易理解,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那我们就从小道做起。
所谓的小道,就是我们可以在当地做到德高望重,或者行侠仗义,见义勇为,或者是精通一门技艺服务于当地大众,这些都可以给社会留下有价值的后果,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所以,真正意义的孝是先从自己开始,爱自己,让自己开心快乐圆满,不让父母担心,然后从家庭走向社会,中孝事君,大孝立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