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涌现出众多精通易学的高人,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精通占卜的管辂,通晓天文历法的陆绩等人。然而还有一位易学奇才,他可能不被大家熟知,但他对易学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01
《易经》是我国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最早在上古时期由太古三皇之一的圣人伏羲根据在黄河中出现的背上有图案的龙马和洛水中出现的背上有数字的灵龟所创造出先天八卦。
而后在商周时期,《易经》经周文王在遭受囚禁时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后天八卦,并注卦辞和爻辞。
再由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作经文后面的《易传》,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以及下古三个时代。
《易经》也称为《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山巨作,凝聚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指导人们的处事法则。
同时《易经》也是一本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的奇书,并具有神奇的卜筮功能。
02
三国时期涌现出众多精通易学的高人,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精通占卜的奇才管辂,通晓天文历法的陆绩等人。
根据《三国演义》中对于易学在排兵布阵以及占卜作用方面的描写更衬托出《易经》的玄妙之处。
精通易学的诸葛亮,创出“八阵图”用于排兵布阵。
这个阵法是经《易经》推演出来,根据八卦法则排列,具有风水学的原理,作战时威力非同小可。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亮的“八阵图”反复八门,分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
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由此可见,将东吴大将陆逊困在其中差点送命的“八阵图”阵法之强大,其中的易学原理妙不可言。
而另一位三国时期的占卜奇才管辂更是将易卜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相传一日管辂出游,见一个年轻人在田中耕作。
管辂问年轻人的年龄,年轻人回答他叫赵颜,今年十九岁。管辂告诉年轻人他的眉间有死气,三日内必死。
惊恐的赵颜和他的父亲恳求管辂告知破解的方法。管辂见其父子情切,告知他们带好净酒和鹿脯,去往南山之中。
寻找正在下棋的一红衣一白衣两位老者,千万不可惊扰他们,只在其间以酒肉尽心侍奉,待其棋罢时再跪求他们为赵颜增寿,定可成功。
父子二人照管辂的嘱咐行事,果然成功。
原来那二位老者乃是南斗和北斗仙翁,司生死。被管辂算到天机,可见管辂之神通以及易学占卜的奇妙。
03
当然,以上所描写内容都是作者采用具有夸张的手法并加入神话的成分进行描写。
在真实的《易经》学中,将上述的天文、阵法、占卜、预知等归类为象数派,也称为象数易学。
在古代现实中多用于占卜、预言等用途,这也是《易经》产生之初最古老的用途。
然而易学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过于拘泥于象数而忽视《易经》哲理方面意义的情况,甚至还产生了“灾异说”等现象,这些都偏离了《易经》的哲理正道。
而《易经》的另一个发展学派是义理派,虽然在孔子时期义理派就已出现,但成体系的义理派开启者正是今天要说的这一学派的重要人物——王弼。
王弼是三国时期一位少年天才,自幼精通易学。他开启了易学中成体系的义理学派,对易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但他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
义理派易学主要研究阐述的方面为伦理道义的思想以及对万物规律的探讨,主要从老庄道家观点以及儒家思想来解读《易经》。
义理派对易学的研究主要为不断丰富哲学思想,进而提升个人修养。
王弼经过研究思考,鉴别出象数易学理论上的失误,并改变了繁琐的推衍方法。
他提出了“一爻为主说”、“爻变说”和“适时说”等理论,并著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等重要易学著作,主张以学习领会《易经》的根本义理为主旨。
王弼的研究丰富了易学的研究方向,使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产生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作用。推动了易学的繁荣发展,是对易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图片作者分享)
感谢关注,您的关注是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