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阳明心学的点滴进步

原创 方圆 刘长志

一、缘起,接触心学的过程

大概5年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专家,感觉他们都更关注人的本质、成长的意义,这类我们平时仰望星空才会想到的哲学话题。也采访过一些出国留学的学生,他们都挺优秀的,很早就开始思考自己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申请出国时的文书都是认真思考、身体力行、用心体悟出来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是持续不断探索找到的。对比自己,觉得自己都没有认真检视过自己的人生,加上此前身体出了点小问题,心情一度非常灰暗,后来身体恢复了,接触到教育行业,了解了那些留学生的故事,心好像慢慢被点亮了,也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个怎样的人,什么是自己的理想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就发了个朋友圈,写了一段当时的观后感,大概就是说里面的人有理想、有人性,看后内心很受触动。当时一个我曾经采访过的留学生给我留言说,如此情怀,你应该去读读王阳明的书。当时恰好我们图书室有一本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我就借来读了起来,阳明先生就这样走进了我的世界,忙乱的生活间隙,读这本书,让我心里很安静。再后来,我换了个不是很忙的工作,有了大把读书的时间,就开始读传习录,并在日记本里写读后感。坚持到2019年生二宝,二宝出生后照顾孩子,学习中断。

2020年疫情来袭,产假延长了,体力有所恢复后,我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觉得应该整理一下,于是又开始读《传习录》,为了督促自己,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发在了一个微信公号上,分享出去。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读圣贤书,悟圣贤心,不求博闻强识,但求指导生活。以前读书笔记写给自己看,点到即可,可以不必那么严谨,但如果分享到公号上给别人看,就要严谨一些,所以那段时间我在读原文时会查阅一些文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发现了刘老师的文章,觉得他写得非常准确,又通俗易懂,没有那些过度彰显自我的炫技感,就是正本清源地在讲阳明心学,离生活很近,感觉把我想说却说不出的东西讲得很透彻,很明白。后来我就找到了刘老师的公号,加入了咱们的学思践悟群。

现在每周跟大家一起听刘老师的课,也听同道们的分享。但因为现在工作比较忙,没有那么多可支配的时间,所以这两年我学得不如大家认真,也不如自己以前那么刻苦,所以进步没有那么明显,但非常喜欢这个群的氛围,大家都很平实、很笃定,追求内心的那份干净,跟外界的浮躁相比,这里如同一股清流,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群人,我就觉得很踏实,所以接到小雪同道的分享邀请后,我虽然知道自己水平和努力都还不够,但还是鼓起勇气跟大家坦诚交流,以这样一份诚意来表达对刘老师和各位同道的感谢。

二、成长与变化

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学习阳明心学的一些感受,或者说是,心境和为人处世上的一些成长变化。对我来说,修习心学,并不是大彻大悟、判若两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不是每天都写,但定期会用文字来总结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比如读大学的时候,有时候学习生活有些烦躁,面对一些困难时,静下心来写写日记,慢慢就能找到应对的方法,好像有一个高人来拉着你走,把你从浑浑噩噩的状态拽出来,恢复到一种心清则明的状态,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后来接触心学,我发现写日记的过程应该就是省察克治,那些生活中的烦躁不安都可能是各种各样的私欲作祟,那个感觉中的“高人”便是良知,写日记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将“心中贼”扫除廓清,自然就恢复心体之正。学习心学后,我只是把省察克治的频率提高了,从定期写日记,到有段时间坚持写“日减录”,先生说:“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后来慢慢努力做到随时随地感知心体、克除私欲。慢慢地,便有了一些进步。

——清除了一些认知上的误区、情绪上的痛点

对我来说,心学是可以用来治心病的。以前我有时候会有一种被迫害妄想症的感受,开玩笑说就是有点类似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遇到事情喜欢把人往坏处想,然后感慨人心不古,心里生出无力感。

有一次,联系孩子打预防针的事,涉及两家社区医院的过渡,有点互相推诿,我立刻想到的是他们想推卸责任,不把百姓的权益放在眼里,是一群不负责任的人。然后就想找地方投诉他们。后来打了好几个上级部门的电话,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处理事情的逻辑和考虑。心平气和,本着解决事情的态度去沟通了,发现对方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坏,事情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如果上去就给对方贴上一个推卸责任、服务差的标签,对方也可能会很反感,交流起来就很费劲。不去预设这些猜疑,只是本着一颗很平和、很中正的心去交流,事情就好解决得多。自己不被情绪冲昏头脑,也更冷静,更有智慧。 去得一分私欲,复得一分天理,也就离真相更接近一点,更有利于我们做决策和解决事情。

我以前还有个毛病,预支焦虑,提前担心很多事。遇到事情总想到最坏的情况,然后一个劲地担心害怕。学习心学后,我明白了,这是一种过度了的“惧”,已经失去了中道。害怕但不过度,找到那个平衡点,才能“明”,“明”才能生出解决事情的真正智慧。当感到焦虑时,不如去主动做点事,用一份主动的心态去抵消焦虑感。

生活中,我自认为自己是有与人为善的初心,但智慧不足,所以有时候会委曲求全,无原则地妥协,也会因为好心办坏事而自责或委屈。学习心学后,我对“善”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善”,并非简单的礼让,让别人受益、自己受损,而是一种妥当的处理。所以我做事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敢说不,碍于情面去承担很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把自己搞得很疲惫。现在会想一个妥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同时提供一个对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尽可能达成一个双方满意的结果。

心学教我们内心澄澈,做事有智慧。内心的清澈、本真,这些可以称为天真(天生具备的真善美)。而智慧是靠我们不断通过实修功夫来获得的。正如刘老师说的,要两条腿走路。天真和智慧,就像人的两条腿。举例说,给他人责善,是为他人好,你想去做这件事,这是“天真”,是对的。但是也要看时机,如果对方不在状态,你责善,反而是激他作恶,反而是害了他,也让自己受辱,可能会怀疑自己做事的初衷是不是错了。拿捏这个时机和分寸,就需要“智慧”,要用“天真”“智慧”两条腿走路,这样才稳妥。

——工作上心态更稳,更笃定了

工作中,不再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失落感,能帮助别人,能成就别人,觉得很快乐。就像阳明先生说的,常快活便是功夫。常快活,不是强颜欢笑,不是难得糊涂,更不是阿Q精神。它是一种高度清醒之下的主动选择。琐碎的事儿,就在琐碎的事上练。不再抱怨,不再心里指责别人的不配合。以前看到有人斤斤计较,或精致利己,会受到影响,会怀疑自己,甚至想自己要不要也那样。现在,基本能笃定做好自己,不受其他人的影响。工作忙的时候,心里也很静。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好好学习,沉淀自己。

以前工作时也总想去彰显一下自己,去外求一些东西,后来听咱们群里张海鹰师姐讲过一句话,事功要看时机和形势,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能决定的,就是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什么的都只是副产品。这对我很有启发,后来就慢慢放下了工作中的得失心,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心态更平稳了,工作只是自己人格的一个载体,好好工作,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坦坦荡荡地做自己喜欢的自己。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先生这段话说得很形象,“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克除工作中的功利心,心中便会生出静气和力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工作中,我也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有时候会羡慕别人,确定不是嫉妒,只是羡慕,觉得自己做不到,而产生的某种无力感和无意义感。特别是看到有的人简直是过着我理想的人生,精神富足,头脑聪颖,业务能力突出,为人处事又豁达谦虚,有君子之风。对比自己,相形见绌,一直在努力,却突然发现有人轻松做到,对自己就突然没有了信心。学习心学后发现,其实自己的无力感是源自一种无法达成的贪欲,即跟别人比才力,比分量。人的才能和影响力,有大有小,这不是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努力方向,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内心的纯度、纯粹程度。

正如阳明先生所说,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我们学习圣贤,不是跟圣贤攀比事功的大小,不是学圣贤的才能和影响力,而是学圣贤内心的纯粹程度。同样,在生活中,当遇到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理想人”,可以认为人家是一块分量比较重的金子,但只要我自己努力,也可以做一块分量比较小的金子,只要我的内心是足够纯粹,那一样是精金,成色是一样的,同样珍贵,完全不必鄙薄自己。如果为了给自己增加分量,妄自给自己加上一些破铜烂铁来充分量,那“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家庭氛围有所改善

我这个人以前在家里爱抱怨,标准高,控制欲强,对爱人和孩子的错误缺乏容忍度。现在理解了爱人的工作忙碌,以前总觉得他有点傻,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像人家那么精明,总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现在理解了他,并鼓励他在工作中多担当。对家人不再那么苛责,看到并鼓励他们的努力,对孩子适当放手,给予信任,让她们自己去努力成长,降低控制欲,孩子明显放松下来,做事有了主动性。以前自己常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甚至影响到孩子,孩子有时候也会大喊大叫。现在慢慢能觉察到自己的心,一有不好的情绪,就知道什么引起的,然后慢慢引导自己恢复心体之正。发脾气的次数在减少,且并没有压抑自己,是坏情绪被疏导后的自然熄灭。

以前我看过不少教育类的书,但我爱人说我是育儿界的“赵括”,说我是纸上谈兵。确实,看书时总觉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但一到现实中就有种纸上谈兵的无力感。现在通过学习意识到,以前学的都是在事上学,没有在心上学,没有真正去想过一些根本问题,我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现在是个怎样的人?自己身上的哪些缺点正在阻碍着自己?也进而阻碍着孩子的发展?我自己有多大的决心去改正,去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和影响,让孩子真正走上让我们放心的大道上?带着这些问题,去扣问自己的心,就会看到,当我想通过育儿书去教出一个好孩子时,实际上是舍本求末。要找到真正的着力点,那就是,让自己成长起来,打磨自己的心,自己的一言一行沉着冷静,处处透着智慧了,孩子也会跟着受到熏陶。育儿书不是不能看,还是要看,但是需要我们先看见自己,从心上打磨自己的纯度和品质后,再去看,就会很容易看到本质、看到方法,其实更恰切的说法是,读懂作者的心法,运用起来,自然妙乎一心。

在夫妻相处时,有时候我把爱人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忽视了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他的精神世界,他的心灵是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他真正的快乐是什么。离得越近,反而就看不见他了。把对方当成一个物,因此想控制,想让他为我所用,一有不顺意,就发泄给对方。看到的都是对方为我做了什么,什么地方没做到位,没做好,这就是夫妻关系中的私欲,也是众多矛盾的根源。如果换个视角,从一个稍远的镜头去看,可能就会看到伴侣的一些闪光点,别人眼中的他也许有着我不曾发现或者早已遗忘的优秀一面。夫妻既要亲近,又要保持对彼此的尊重,用一种更高的视角去看待,怀着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爱之心去看待,多一份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对方,尊重对方。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孩子,想到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爱人,她会有着什么美好的品质,闪光的人格,有趣的思想,想到这些,我就不会那么强烈地想去控制孩子,而是把她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去尊重,去陪伴,去跟她一起成长。

——理解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如果不学习、不明白,就不能明辨是非,就经常会左右摇摆,心中没有定力,跟着周围人群人云亦云,看到人家得到了什么就羡慕,而不去想自己付出了什么。烦恼就层出不穷。而当我知道了儒家君子的心境后,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活,整个人就舒展了起来,当心里默认了这种正向的价值观后,眼前的一切就清楚明白起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似乎能从经历的所有事情、遇到的所有人身上获得启发和力量,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知道一个作品该达到什么水平。自己和家人、国家、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都很清楚。看书时,能看懂书中作者表达的意思,理解其中的真意是什么,甚至能看透语言背后要表达的终极思想,可以将这些思想放在自己价值观的抽屉里,是高是低,都很明了。读书看报,皆有所获。处处能延展,思维比较以前开阔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浑然一体,不再互相冲突。知识体系之间也不再割裂,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说到哪里,就知道这部分大概在我心里的哪个部分,会是怎么指导我的生活。

深切领会并体证儒家文化后,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会选择相信长期主义。真正相信长期主义的人,必定是一个扎根于现实,点点滴滴、孜孜不倦地努力和付出的人,因为他相信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他也不会听风是雨,人云亦云,而是很笃定地走在自己该走的路上。就像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大道在哪里,知道良知在哪里,人就不会轻易迷失。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实修上下功夫,避免流于“口耳之学”

学习心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一种跌跌撞撞前行的感觉。有时候,听人讲听得心潮澎湃,自己说得口若悬河,可就是落地效果不好,一遇到事情就破功,动不动就原形毕露,稍有懈怠就会出现反复,前进十步,后退八步,我想可能跟我的实修功夫还不够扎实有关,修习的路径多为从书本到心,从心到书本,感知气机流行、事上磨的功夫还没有很纯熟。接下来要在这个方面努力。

——勿忘勿助,随其分限所及

人到中年,生活有种被撕扯感,许多地方都需要自己,有时候太忙就懈怠了学习,等有了点时间又想加快进度,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是犯了“忘”和“助”的毛病。如阳明先生所说,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要统筹学习和生活,不能为了学习,不顾孩子和家人的需要,失却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职责。学习是为了指导生活,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让学习成果落地。并带着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去学习。日有所进就可以,不能好大喜功,贪求快和多。细水长流,量力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