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奇心与恐惧
许多励志文都在倡导着要勇敢跨出舒适区,但大多数人却迟迟迈不出第一步。原因无非是安于现状或缺乏改变的勇气,而缺乏改变的勇气,一方面是害怕失败,另一方面是我们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记得在一次部门分享会上,培训总监围绕“恐惧”展开了主题分享,在座的小伙伴纷纷产生共鸣。对公众演讲的恐惧、对空间的恐惧、对社交的恐惧、对幽闭空间的恐惧……各种各样的恐惧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同事H问道“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再恐惧公众演讲,不断前行。”总监的回答是“适当的推自己一把,不断尝试”。如果把这句话往更深层次的地方再挖掘,我想,总监的意思,大概是适当的推自己一把,使自己不得不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在舒适区之外待久了,会发现我们开辟了一片新的舒适区,也就逐渐开始适应我们原本不熟悉甚至感到恐惧的区域。
我们对于未知事物向来都是抱着好奇而又惶恐的心态,小到细枝末节,大到生存之道,未知无处不在,恐惧也如影随形。记得自己从今年的4月份起,利用业余时间逐渐与职场之外的世界产生链接,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虽然时常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但每一步的探索又不断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直到自己站上“我是好讲师”全国决赛的舞台,我才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尽管如此,在进入决赛训练营之前,每想到即将与260多位全国精英同台角逐,还是禁不住心跳加速,寝食难安。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从赛前准备到入营参训,再到赛前辅导,直到最终站上比赛演讲台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个地方。固然对对手抱着敬畏之心,可反过来一想,对方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在上台的前一刻,还看到一位选手在场外还在做着最后的预演练习。也许是因为紧张,他焦躁地踱步,并用力地吞咽口水。
总结起来,克服恐惧无非五点
(1)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下一次更好的开始储备能量。
(2)保持好奇心,听从内心的声音。
(3)抱着敬畏之心,做好极致的准备。
(4)不断的推自己一把,机会从来不是留给已经准备好的人,而是留给会争取的人。
(5)使自己进入学习区,不断练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应对和调整。
2.烦恼与机遇
因为一篇《冬天的床会黏人,我却做到早起100天》的文章,有一些小伙伴特意加我微信,向我咨询可否和我建立互相早起打卡的关系。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精力有限,我没办法同时与多个人建立打卡关系。从另一方面讲,原本的早起计划就是为了能够高效利用时间,多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多一点沟通的时间成本,从个人时间管理上来讲,对我是不利的。
可是换个角度来想,与更多人建立打卡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多一份勉励和链接,我最终决定,成立“100天早起打卡小分队”。在我决定组建小团队时,我没有考虑好,要怎么去管理这个打卡群,要如何去带好这个小团队。
但是,“机会从来不是留给已经准备好的人”,既然没有想好,那就边做边想,没有太多犹豫,我在朋友圈发起了第一期招募计划,目标30人,事实证明,先开枪,后瞄准的做法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到40分钟30人的小分队不仅满员,而且比预期多十几人报名,不过因为在招募的时候已经说明,第一期只开放30人的窗口。尽管不忍心,最终我还是痛下决心拒绝了后面报名的十几位小伙伴,也第一次感受到,拒绝别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话说回来,当我们面临时间上的压力时,大脑转动的频率也比平时快上好几倍。很快地,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捋出了对早起群的设想。
在这里简单列出几条
(1)早起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每个人工作时间和每天需要花在交通上的时间都不同,所以不对每天的打卡时间做统一划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现在每天的起床时间,并列出希望100天之后,自己预期的早起时间点,以预期的时间点为目标,在100天内逐步实现。
(2)契约精神:入群的每一位小伙伴,都要签订一份契约卡,契约卡中有一条是这100天内要实现的目标,契约卡由群主来保管,100天后群主会重新将契约卡发送给每一位成员。
(3)最好的检验是分享:既然有了目标,就要朝着目标去行动,100天后,群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无条件接受群主邀请,至少做1次免费分享。
(4)定期开放纳新窗口:考虑到还有更多的小伙伴希望加入我们,所以初步设定以每20天为一个窗口期接纳新成员入群。这样的做法还考虑到,在打卡的过程中有的小伙伴可能会因为特殊情况而退出,让更多的新“血液”加入进来,可以让大家保持持续早起的动力,为小分队添加活力,形成互相勉励的氛围。
(5)群内管理:因为我也没做过类似的群管理,所以在正式开始打卡前,设定了2天的预打卡期,让大家在实践中完善群内的体制。最终确立了除梁子作为队长之外的1名执行组长——店小二同学、设定群内小秘书、小分队内部轮流统计管理制和定期交流讨论制等等。
现在早起小分队,已步入正轨,我们出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