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学上有一种激励制度,激励员工的方式很多种,首先是物质上的,高薪水和高福利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给员工带来积极性,但是这种激励制度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时间久了,员工还是一样会消极怠工,所以,才会需要更高层次的激励:精神激励,从内在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对所从事的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激励制度不仅在企业管理中适用,在我们现实中也经常出现。
比如幼儿园老师给听话的孩子发大红花,学校老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大学老师给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加分等等。
奖励一度被认为是激励他人最好的方式,包括激励自己,但是激励的时间越久,效果越不明显,甚至还会出现与期望相反的效果。
在刚刚结束的学期里,我有一门很无聊的选修课,老师为了活跃课气氛,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在开学第一节课就公布了主动回答问题的奖励方式,回答一次加1分平时分,加满为止,课程开始的前几周,有许多同学都踊跃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可是过了没多久,大多数同学都获得了平时分满分,于是,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骤减,课堂开始变得死气沉沉,甚至还有许多同学开始逃课,其中不乏获得满分的人。
老师无奈之下改变了奖励策略,主动上台做展示的同学一次性加满平时分,但遗憾的是,参加的同学寥寥无几,因为班上的同学要么是已经满分了,要么就是根本不在乎分数,老师心里大概也清楚,大多数人选择这一门课并不是出于兴趣,而迫于修学分的无奈,那么,老师的一番苦心只怕是要付诸东流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充分意识到,只有让员工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最大化地起到激励作用,而我们也有许多人开始明白,真正从内在发出的驱动力才是保证持续不断地努力的最佳动力,而不管多么丰厚的物质奖励都只能起到一时作用。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得到一样东西,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帮你”,我们也有一句古话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的都是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无比强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会让人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我从小就不是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倒不是不是说自己的智商比别人低下,而是在学习上好像总少了那一份拼劲。我的一位老师曾跟我说,“你挺认真的,但是,还不够认真,希望你下次能够更认真一点。”而老师不知道的是,这一个“下次更认真”,我几乎一辈子也达不到,说来,我最认真地对待过的学科大概是初中的英语和物理,因为那时的我对它们充满了兴趣,几乎用不着老师监督,自己也能自动自发地去学习,所以那段时间,我这两科的成绩非常好。
另外还有一个我可以不计较回报的爱好就是撰写小说。我撰写第一部完整小说的时候是大一的暑假,那段时间我与朋友一起去做暑期工,每天晚上都要加班,中午休息的时间却只有一个多小时,那个时候我真是发了狠劲,为了保持更新,我占用了上班间隙的休息时间,连上厕所也会带着手机进去趁机码几行字,而晚上更是熬夜到12点多(那个时候熬夜对我来说还不像家常便饭那样经常发生),而到第二天累到打瞌睡,心里也是心甘情愿,甚至是愉悦的,这只有真正对小说有发自内心的热忱才达到的境界。
假如真的想做好一件事,并持续保持动力,那么我们一定要启动我们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发自内心想要做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生,否则,光是依靠外力,我们的动力之源很快就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