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马拉松11月6日圆满结束,但结束的背后引发了很多人的疑问,好多人因报名了却没被抽中而遗憾,好多人因朋友圈的“晒跑”而羡慕,好多人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参加一次马拉松…
杭州马拉松的报名第一天就有26000+人报名参加,最终近8万人去争夺那三万个仅有的名额,不得不采取“摇号”机制去公平的选出那几个幸运儿,在此有点饥饿营销的感觉,但与之不同的是,饥饿营销是平台有意为之,而马拉松的火爆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为什么马拉松经济不知不觉的火了?
马拉松作为一个跑步里的一个现象级IP,对于各相关方来说都是有益无害,不管是个人,城市,商家,还是附近的产业,都有明显的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反应积极的人生态度
马拉松背后蕴藏了它的马拉松精神,参加马拉松反映了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除此之外,他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没走过那么多路,更别说跑了,能体现自己的勇敢。另外,它还具有回忆价值以及谈论价值,就像老兵打过仗一样,老来都为自己自豪。
人们热衷于马拉松不仅仅因为它能带来那么多价值,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需要支付的成本低,也就是进入的门槛较低。一张门票,一套装备就可以参加,只要你能摇到号。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参加马拉松是一笔低成本高收益的生意。
对于城市来说,是一场推广的好名片
马拉松是一场国际性的赛事,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加上马拉松路线的设置一般会在各个景点周围,让跑客有种“人在画中跑,春意心中留”的味道,同时,马拉松的举办,会引来各大媒体和观赛者,是个推广城市的绝好实际,而且由于马拉松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城市来说能达到持续性推广的作用。
除了城市的推广效益考量,还能给城市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去年“杭马”投入1200万元,收入却有2000万元,以及厦门办马拉松前后一个月,全市创收7000万元。根据智美公司的2014年中期年报显示,马拉松赛事运营部分的毛利率为65.8%。所以对于城市来说,举办马拉松也是一笔低成本高收益的生意。
对于商家来说,推广效果明显
参加马拉松的人,对于商家来说,目标人群特点明确,加上人流量大,在马拉松进行推广营销的直接回报更大。最对口的应该归运动装备商莫属,跑步涉及的装备可谓是从头到脚:遮阳帽、耳机、眼镜、速干衣、手机、APP、心率计、智能手环、裤子、袜子、背包、水壶、腰包、运动鞋等。据统计,59.5%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兴趣主要在于运动健身。一块普通的GPS手表就值上千元,由此带来的产业链可以拉得很长很长。
那互联网改如何切入这块大蛋糕呢?
在切入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马拉松产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动员、观众与消费者的角色重叠。
2.用户来自世界各地。
3.马拉松相对于一般的跑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4.赛事经济溢出效应明显,辐射外围产业。
基于以上特点,目前互联网切入马拉松经济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马拉松+社交(代表产品:悦跑圈)2.马拉松+旅游(代表产品:跑哪儿)3.马拉松+内容(代表产品:虎扑跑步)
除了以上三种之外,很多切入跑步的产品也会涉及到马拉松这个垂直领域,比如跑步+工具(代表产品:悦动圈),跑步+教练(代表产品:Nike+)等。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了很多的产品,但尚未出现巨头,在跑步领域已成为巨头的悦动圈,在马拉松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及从线上马拉松切入的悦动圈。不过随着共享经济和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可想象空间,有可能那些昂贵的装备,可以实现共享,或者祖灵。以及在大街小巷里说不定看到网红带着一个跑团在那欢快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