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这个观点我在书中曾反复读到,直到某日才幡然醒悟,发现原来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先摘录几段话:
大部分人的勤奋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容易自我陶醉于“我在进步”的假象当中,反而忽视了去做那些真正有助于自我提升的事情。
说得更不好听一点,这些人其实是在用勤奋掩饰自己的懒惰。
你是个加班狗,每天七点半就到公司,吭哧吭哧干到下午六点下班。出去吃个盒饭,回到公司接着拼命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
这样很辛苦,但不叫勤奋。
你每天早起晨跑、读书、冥想。你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俯视周围芸芸众生,觉得唯有自己卓尔不群,优秀得耀眼。
你是个有追求的孩子,但这也不叫勤奋。
大部分人对于勤奋的理解,都肤浅地停留在这种表面的仪式感上面,而忽视了勤奋的本质意义。更可怕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这样的过程,便很容易从中得到满足,最后当发现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时候开始怨天尤人,觉得天道不公。
什么是对勤奋肤浅的认识呢?
重复性的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思考。
长时间的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思考。
其实雷军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别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
当你做一件事长时间不得效果时,就应该停下来想想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而不是,安慰自己,坚持会有效果的,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而已。况且实际上会这样安慰自己的人已经算好了,大部分人遇到坚持却没有效果的情况时就直接放弃了。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这句话给我们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坚持,还要不停地思考,即反思总结。换个说法就是,做一件事情,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加上强大的执行力。
两者,缺一不可。
有时候想想还是老生常谈的道理最可爱!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反思,复盘。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这就是把方法论运用到行动上。
写着写着不禁歪了题,但现在脑子想的是,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知道了许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原因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毕竟行动是如此地困难。大多数人就栽在这里,与其抗争一生。
硬掰回主题,再摘录几段话。
有益的思考+坚持做事情,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勤奋。
拿看书来举例子。
看完一本书很容易,看懂一本书很难。
看懂一本书,还能把书里的知识,方法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难!
看书不是目的,学以致用,重点的后面的致用。
所以每天看书,一个月看多少本书,其实都不是勤奋。
勤奋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书本身,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你就别抱怨别人看书比你少,掌握的知识却比你多。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流于表面的勤奋,偏偏要求真正勤奋才能得到的东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