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39岁,无赖派作家,他说《人间失格》;中村恒子,90岁,心理医生,她说《人间值得》。”
寒假里读的《人间失格》,感觉很压抑,也很丧。整部小说充满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挫败的、阴暗的、扭曲的集为一体,敏感的、单纯的、温柔的与人世间格格不入。用冷漠掩护精神洁癖,用为所欲为的任性掩盖过余的唯唯诺诺,可怜得没有幸也没有不幸。单纯又多变的人性,复杂且多面的世俗。还是喜欢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里的那句话:“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个假期看的是《人间值得》,很平静,很治愈。整本书读来一点都不费劲,让人内心有一种平静的感觉。确切地说,这本书不是鸡汤,如果非要说它是一碗鸡汤的话,那它应该是一碗堆着鸡骨头和鸡肉的鸡汤,很真实,然后告诉你如何品味鸡汤。论独处,接纳人本来就是一个人活着,这样你才会享受孤独。而当你明白人始终是一个人的时候,论交际,你才懂得适度距离的美。过往已过,对顺利的事心存感激,让痛苦的事成为经验。未来未来,事世难料,人也在变。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排除预支未来的情况)。我们总说一定要幸福,书中说“幸福本是一种感觉,它是不稳定、不可靠的,甚至很少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当认识到这些时,我们就会让心归于平静,幸福时把握好当下的幸福,不顺时也不要停下脚步,停下了就无法前进。不急不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能你会说那活着有什么意思,活着大概是不断认识自己,跟自己相处,最后慢慢喜欢自己的一个过程吧。
而后再回味《人间失格》,会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太宰治,或许片面总是深刻的,而深刻的也有些神秘。挺想再看一遍《人间失格》,好好窥探太宰治的世界,还有芥川龙之介,为什么他们年纪轻轻都自杀了,对这个世界或是人性是有多么绝望?感觉再读一遍会有不同的感觉,但需要点时间让内心储存一点能量,才能不止看到丧。
继而再想《人间值得》,竟觉有一丝寡淡,平静得的确很符合90岁的感觉,就像到了一定的年龄早已看透一切,好在依然热爱生活。不觉想起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写的《走在人生边上》(具体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印象最深的是讲鬼的那部分,大半夜看得不敢关灯睡觉就是了),杨绛先生谈论了关于神与鬼,命与运,灵与肉的思考。如果说人性在某一个层面上是一样的,那么人与人本质上的不同应该在灵性良心上的不同。人除了本性,还有个性,是有灵魂的,而这些在经过斗争统一后成为不同的个体。所以说在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独乐乐,或许我们还可以再积极一些,连通人性良善之处,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去丰盈灵魂,让爱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