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请探亲假回家看望父母,到家后没多久,就从母亲口中得知,住在我家房屋后面的张妈和张叔由于和儿媳闹矛盾,被儿媳从家里赶了出来,儿媳生气坚决不让他们再和自己住在一起了。现在可怜的老两口正在村中的老井旁搭建自己的小屋,整个过程没有一个帮工,只有年迈的老两口在忙活儿。
以前老两口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的时候,往好听了说,是让老人享福,但真的是这样嘛,住在一起,老人不仅要像以前照顾家庭一样,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更要随时看儿媳的脸色。生活中处处谨慎,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保姆,提心吊胆,生怕做的不好被主人家辞退。
老两口用老得快要散架的架车子将行李拉到门外,老实巴交的儿子硬着头皮,生着闷气,连大气儿都不敢吭一声,空气中只有架车子的吱呀声,犹如老两口的哀怨和叹息。
母亲把张妈张叔的事儿说给我听,完了还附上一句,“一啊,等你成家了,如果你们也嫌弃我和恁爸,那俺老两口就搬到南地去,在地头儿盖个小屋儿,绝不碍恁类眼儿。”我回答道,“肯定不会有那一天的!如果媳妇是那样的人,我肯定不跟她过。”母亲答道,“到那时候,可不能因为俺让恁俩闹别扭,要不然俺还不如直接喝药死了呢。”我忙答道,“妈你瞎说啥嘞,我找媳妇肯定会找个孝敬恁嘞,不孝敬嘞我肯定不找。您就放心吧!”
村子里,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绝对不在少数。儿子结婚后住在父母拼了一辈子老命盖的新房里,而父母却住在新房附近或者村把边的小屋里,新房的光鲜高大与小屋的破旧低矮形成鲜明对此,刚开始时上了年纪的人路过无不感叹万分,但时间长了,这样的事儿见的多了,也就有点“麻木”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明知道养儿已经不能防老,父母还是会使命般的为子女无私奉献,直至终老。
以前在露天电影院播放的老电影和戏剧里,经常会上演类似的剧情,到末了,在场观看的老者大都会用旧手绢无声的抹起眼泪。当时夜幕下,反射着荧幕亮光的泪眼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由于当时年龄还小,一直不懂其中的缘由。后来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才明白这剧情道出了老人们一生的辛酸和苦楚。
昨晚和一个外地朋友聊天聊到这个话题,两人虽说是来自不同地区,但同在农村的他还是看到不少类似的例子。聊天中我逐渐认识到问题的关键点。儿媳将老两口赶出去,其实不能简单的将罪过归究于儿媳。自古婆媳关系就不太好处理,把问题完全推给一方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够公正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事情出来了,其实双方都有些问题,毕竟纠纷和矛盾是一个相互的作用。生活方式、脾气性情等方面彼此不适应,婆媳关系感情不深,子女孝道观念淡薄,父母、子女为人做事考虑不周全,还有就是双方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说到底,其实是教育的问题。出现问题的父母大都是小学文凭,甚至还有一些没上过学的;而问题子女大都是小学或者初中文凭,几乎没有上过高中的。乡村老一辈的父母普遍接受教育不够,这导致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很大漏洞和欠缺,以后在为人处世上出现偏差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教育不仅仅是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技能,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通过接受教育和不断的自我学习,培养出一个具有包容心和同理心的自己。这是我接受教育和自我学习的最大收获,良好的教育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是富有希望的“种子”。教育,让我们更理性的面对挫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希望。
所以,单从家庭和睦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之前在农村盛行的读书无用论是多么的无知和狭隘。而正是这种无知和狭隘,让教育带来的硕果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
教育,让人性中的善,尽可能多的显现出来。我通过接受教育培养出来的包容心和同理心,告诉我,把父母赶出门外的事在我家永远不可能发生,而这正是得益于父母对我们的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