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六 · 一”儿童节。说是儿童节,其实也是爸妈节。自从有了微信,世界变得大不同,人与人的关联着实加强了。逢年过节,刷看朋友圈动态,让人比任何时代都可以更强烈地感受到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虽然未必也同一个梦想,但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同呼吸、共命运。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各位爸妈们晒娃的高峰和狂欢,每一个人的朋友圈几乎无一例外的被各种带娃逛公园、带娃去旅游、带娃吃好吃的等亲子照淹没了。外加部分微商朋友的儿童用品节日促销信息,整个世界都是儿童节的海洋。
不过我们今天要“冷看的”,可不是儿童节。儿童节挺好的,不需要什么冷看热看。我们今天要来说的,是一个跟儿童、儿童节相关的、近些年来大热的现象——亲子游。本来讲亲子游的话题,昨天发是比较应景的,但考虑到想说的内容,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刻意在节骨眼上扫大伙儿的兴。这不太好,所以忍了忍,今天发。也刚好赶在欢乐热闹平息之后,更有机会被看到一些。
湖南卫视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推出便火爆得一塌糊涂,同时也带火了国内的亲子游市场
近年来亲子游在旅游市场中的火爆是有目共睹。不知道是“爸爸去哪儿”和其他紧随其后的一系列电视亲子真人秀节目带火了国内的亲子游市场,还是因为亲子话题和亲子需求本身的升温带来了这些节目的火热和市场的热情。总之现在亲子游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是连旅游行业业内人士也深信不疑的结论了,以至于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管平时做什么产品的,每临近寒暑假,家家都会推出亲子游产品。甚至还出现不少专门定位于深耕这个细分领域的亲子游机构,可谓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趁势异军突起。一下子,市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亲子游产品和林立的亲子游机构。
就是在刚刚过去的儿童节中,也不乏这些亲子游机构和亲子游产品的身影,广告推广,紧跟时令。眼下中考高临近,暑期将至,马上又是亲子游市场的大热期了,不少商家肯定都在摩拳擦掌,枕戈备战。但我一直没明白,到底什么是亲子游?
带着小孩一起出去旅游就是亲子游?可这不就是一种极其平常和常见的家庭出游方式吗?它不是一直都存在吗?在旅行社的报价和安排中,除了儿童费用要单独算(有时候比成人的还高,奇怪吧,哈哈~),经常不用算床位,门票会半价或免票之外,其他地方,我看不出它与普通正常的成人观光游有什么不同。一样的行程,一样的路线,一样的走法,就因为叫了亲子的名头或因为旅游是带着孩子一起一下子就变得“亲子“了?
搞不通这其中的逻辑。抑或是亲子游就是旅游方式的一种指称,带孩子出去玩的另外一种叫法,本质都是一样?但这就无法解释市场上那些专门定位于开发这个领域,将之作为一个专业的事情来做的机构的存在。传统旅行社无非营销需要,用亲子的名头为噱头,来抢夺分食这个节令的市场。他们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老线路打个新名头。但专业定位做亲子游的机构可不同,在他们那,亲子可是一个专业的事,亲子游产品是一种特别的专门设计的旅游产品。它往往包含了一些互动亲子游戏、儿童户外教育、素质拓展等等这些被认为是专业的亲子内容。
但,这不就是一种换装的夏令营吗?一种有父母参加的短期夏令营。选一个旅游景点,在旅游地开展这些亲子教育活动、做做互动亲子游戏就是亲子游了?那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亲子教育活动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是在旅游区同时也旅游也玩就变得旅游起来了?我总觉得也不过是做亲子市场的商家跨界分食旅游市场的一种叫法而已。实际上大家做的都是原来的事。
我还时常想一个问题,比如两口子带着孩子去欧洲或者澳洲玩,大老远坐飞机过去那边找个地方做亲子游戏,这个真的很有趣吗?又要互动亲子一下,又要户外教育一下、素质拓展一下,还要旅游一下,最后旅游不成旅游,亲子不成亲子,这样真的好吗?真是不得而知。
媒体逐名,商家逐利。媒体一味吹捧和持续热炒,商家的积极跟进和煽风点火,在双方的合谋下,造就了目前亲子游市场一派大热的景象。热闹之下无理性,消费者丧失了理性,市场丧失了理性,大家都丧失了理性,都不愿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否真的有亲子游这么一种产品,真的存在一个专门的亲子游这么回事。
好吧,你说商家无需思考这种学术问题,可是如果不追根究源,不从本质上搞清和分析这个东西,商家也一样会吃亏的。如果市场本身不存在,需求本身是假象,产品实际不成立,那么,这种无理性的热潮很快就会消退的。那时,商家基于此所架构的布局,所做的投入都会付诸东流。
肤浅的做法总是浮躁的,而浮躁终归是会付出代价。无理性的消费者造就无理性的市场和商家,我们说回亲子游这回事,其实从根本上讲,它涉及到我们的一种教育观问题。简单的讲,我们的父母喜欢在子女教育这个事情上偷懒,所以会迷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教育是要依靠外部提供的什么冠有亲子名头的亲子游产品、互动亲子游戏来改善、来完成。仿佛花钱消费了一个叫做亲子游的产品,亲子关系一下子就改善了;花钱参加一次亲子活动,做了几个傻了吧唧的亲子游戏,亲子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子女教育一下就飞升了。如不然,还要抱怨钱花得不值,产品疗效不好。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当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思维。他们可不愿自己做这个事,也从不愿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做改进。这些那哪有花钱买来得简单快捷!功利浮躁的心态让我们的父母们已经习惯了万事花钱买,根深蒂固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思想,让国人已经固执的认为没有钱办不到的事,什么都可以花钱买,包括子女教育。文凭可以花钱买,十年寒窗苦读不及老爹一百万,何必苦逼读书?知识可以花钱买,报个MBA,见一下成功人士,听一堂刘一秒的课,马上变成下一个马云柳传志,管理学知识尽在腹中,从此企业管理无忧。品位可以花钱买,LV包、香奈儿小黑裙,法拉利跑车、劳力士表,一朝入手,土豪秒变贵妇;中国的范曾、法国的梵高,名画家里一挂,文盲速成收藏家。信仰可以花钱买,拜个大师随个喜,捐个功德盖栋楼,转身就是慈善家、佛弟子。
所以,子女教育有什么不能花钱买的?高级幼儿园、贵族学校、夏令营、培训班、家教,一切外包,统统交给他人办,多省事。花钱就能办的事何必要自己代劳?现在又多出来一个亲子游,哇塞,边旅游边亲子,这么两全齐美的事岂不抢着上!
迎合了这种心态,于是我们现在的市场诞生了这样的产品。可这样的产品真解决什么问题吗?创造什么独特价值吗?看起来,它不过满足了大人们对子女教育的偷懒心态,帮助他们内心平衡和继续不正视。
我们看看市场这些叫亲子游的产品,有几个产品是认真的包含了对孩子旅游需求的考虑的?包含了多少儿童视角的东西?有多少是专门针对儿童的设计?更多不过是成人的喜好、成人的产品,而冠以一个亲子的名头!因为出钱的是大人,所以愉悦的也先是大人。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自私!
冷静的想一想,半大不大的孩子真的需要马上走遍世界吗?需要立马开阔出全球视野吗?需要丰富得包罗全人类的见识吗?欧洲的教堂、中世纪的建筑、埃及的金字塔……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真的已经可以品位了吗?去西藏朝圣洗心,真的是他会感兴趣的吗?再说,孩子的心,天生纯净,无需去洗。环游世界这个事,他们大了自己会做,无需你代劳。
更何况,当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之后,他真的还喜欢跟你一起去旅游吗?所以我想,倘若商家要做真正的亲子游,家长要选所谓的亲子游,那么首先它得是游,你和他交流、给他讲事、带他欣赏品味世间美景、教他旅游和生活,就是最好的亲子,无需非要这个游戏、那个互动,逼他哭泣着说我爱你,要永远感恩。游就是游,游就好了,只要考虑了孩子需求,也结合了大人的需要。带他去看他适合他这个年龄的,比如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已经知道的历史人文。你监护好,引领他认识、感知,便已足够。至于亲子?那就单独亲子。
我们听说过有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情结带孩子去西藏结果酿成悲剧,听说过父母带孩子去欧洲无非是走马观花满足自己的购物欲,听说过带孩子去澳洲无非是天天住酒店。这样的亲子游,不过是仗着成人的优势,以亲子的名义绑架孩子。他们坐了飞机,住了酒店,却没观了世界。这样的游,不热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