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中国,一位怀揣教育梦想的校长带领四位年轻的老师到农村来实现理想。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水,成了他们每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于是,一头驴跋山涉水到几十公里开外的地方为他们拉水。不幸驴棚起火,众人慌忙用水以外的方法救火,可巧佳佳(校长的女儿)赶着驴车出现。在大家慌乱不迭地扑火中,佳佳哭天喊地阻止这来之不易的水。最终,驴棚没保住,水也没守住。
中国农村人们的生活场景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呼之欲出,接下来,我们更是恍然大悟,原来校长为了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把一头驴谎报成老师的名字:吕得水。所有的故事似乎也就这样开始了。
张一曼的出镜,给我的感觉像是二年级小学生拿着2B铅笔在白纸上画出来的脸:生、硬、粗、大,也多亏那摇曳多姿的旗袍装慢悠悠地搅出一身的柔和美来。这部影片最悲剧的人物之一便是她,这位代表着中国最新新人类,最开放,最自由,最有品味的女性,最后不得不在男人的权势面前低头折腰。尽管我们大多人都无法接受她不爱裴魁山,却跟他上了床,后来,裴跟她表白,她只是手里拨着大蒜散落一头白花,嘴里唱着《我要你》的歌曲来拒绝,第二次她用来拒绝的男人是冒充吕老师的铜匠。而这两个被拒的“老师”都在紧要关头骂她是婊子、辱她是荡妇,剪了她的头发,使她毫无自尊,最后变疯而自杀。
铜匠这个农村土地里长出来的人,被河东狮吼般的老婆收拾地服服帖帖。他为了拿钱,冒充吕得水老师,配合大家迎接特派员的视察,又因为害怕照相会短命,死活不从,然后被张一曼给“睡服”。临走,张一曼的周围回荡着铜匠的歌声,而铜匠珍视着张一曼赠与他的一缕青丝,久久伫立在山头。后来,东窗事发,张一曼为了让铜匠死了心跟媳妇回家不得不故意用话伤了他。
时过境迁,当美国人和特派员又一次要来看望吕得水时,大家便不得不再一次邀请铜匠来演绎。当铜匠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从外,乞丐服变成貂毛衣,从内,没文化变成有知识,会说英语,懂得莎士比亚的铜匠和从前自是判若两人。这样从里而外的包装,同时也开启了人性潜藏的复仇和邪恶。他对张一曼的毁灭,对前途的贪婪,对权势的屈膝,兼具着懦弱、胆小、极恶,无不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这样一群人民教师,同时代表着有知识有文化的阶层。当铜匠摇身一变同样以有知识,穿貂毛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无疑是对“知识”最大的讽刺。比没知识更可怕的是有知识,虚假的知识,速成的知识,都加据了人性极端不堪的一面。联想到当下,多少人急功近利,多少人超近道,走捷径,多少人打着遮人耳目的幌子,到各种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学几天,练几日,出来后就变成了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师。
特派员的没知识,代表着教育的高层领导形象,被金钱和权利奴役之下的他,是更加可悲的人性彰显。
我们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我们要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仅仅是为了人前显贵,光宗耀祖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获取知识?
影片的结尾,佳佳带着行李和一箱子蹦落远去的彩球去了延安。或许,人生的目的恰恰不是育人,而是渡己。
文/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