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官场教科书,看过这部历史剧的朋友们可能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很多精彩的细节或微小的动作都会传递出一个巨大的信息,这也客观反映了官场上的很多潜规则,有些话虽然大家都明白,但是却不能直说,这是中国人形成的一个思维习惯,所以官场中人,大都活得非常累,这种累并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累,更多的是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身处官场之中,既要能做事,也要会做人,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工作能力,就是再会拍马屁也不会被上级重视,但是如果仅仅有工作能力,而不会做人,最后可能会死的很难看,《雍正王朝》的三条官场潜规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条: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大家都知道张廷玉是雍正身边最可靠的大秘,起草公文,参与决策是一把好手,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张廷玉却从来不乱说话,他的原则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尤其是涉及到皇家内部的事情,张廷玉在没有看清形势之前选择明哲保身,例如康熙让大臣们推选太子,大臣们纷纷推选八爷,上书房的推荐折子堆成了山,但是张廷玉却没有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康熙皇帝召对大臣时,在明确了康熙皇帝的态度之后,张廷玉才拿出了自己的折子,推荐太子。
但实际上张廷玉的袖口中实际上藏着两份折子,只是等待康熙的态度,这是其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高明之处。但是现代官场与古代官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古代官场君臣之间完全是主仆的关系,更注重做事,而现代官场要求职场新人既能说又能做,既要严肃又要活泼,该表达看法的时候能够大大方方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当然要根据领导的意图来表达。绝不能因噎废食,不发一言。
第二条:功高不可自傲,功高要常念旧恩
一个人工作作出了成绩,升了职加了薪,大部分人的心里都是非常得意的,但是这种得意切不可表现在脸上,自己做出的成绩越大,自己就要越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形象,所谓身居高位,如履薄冰,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做出了成绩自然证明个人很有能力,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单位离了你就不转了,做出成绩后要更加谦虚,要更加感恩提拔帮助自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不忘本,你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和李卫的命运对比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年羹尧军事能力强,平定了青海叛乱,于是功高自傲,不听皇帝的招呼,结果死的很惨,但是李卫就不同了,身为封疆大吏,时刻不忘自己曾经是皇帝的奴才,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主子,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所以雍正才敢放心的将两江地区交给李卫,一个乞丐变成一个封疆大吏,只因为他既能做事又会做人,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变成阶下囚,只因为他忘本负恩!
第三条:身为领导,要想提拔一个人,就要先打压磨炼
明智的领导如果想要培养接班人,一定不会让这个人出太多的风头,在官场上出风头最大的那个一定混不长久,不仅会遭到同事们的排挤,而且还会受到很多人的打压,因此康熙皇帝在临终之前为了保护十三爷和四爷,才会将他们全部降级,包括张廷玉等人也都纷纷降级,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好好磨练自己,不要卷入阿哥争储的风暴中来,这一招对于官场上的领导们来说十分具有警示意义,如果你要害一个人非常容易,只要让他出够风头,自然有人替你教训他,如果你想提拔一个人,一定要让接班人学会蛰伏,等待时机,这既是对个人的一种磨砺,也是保护自己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