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之乐

                   庄  子  之  乐

                                          石瓢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稚子之乐:那些夸张有趣的故事

一、这里有好大的鱼

二、一场激烈的战争

三、谁动了我的橡实

四、史上第一守信人

五、栗树林里去打鸟

六、濮水边上有钓翁

七、饿着肚子咋清高

八、天下只是一只鸟

九、公鸡中的战斗机

十、有门手艺很重要

十一、你是我的好朋友

十二、君子之交淡如水

十三、侠之大者其为谁

十四、赵王宫庄周论剑

第二章思辨之乐:那些恍然大悟后的感慨

一、大小之辩

二、无用之用

三、不言之教

四、忘生之生

五、返璞归真

六、机心莫用

七、万物齐一

八、不治之治

九、不道之道

第三章 道人之乐:发现深藏背后的修行秘密

前言

《庄子》一书玄远高深,文字雄美,且妙趣横生,虽然从来未曾成为过社会的主流,却得到了其读者无以复加的赞叹。其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性的语言、辛辣的笔调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然而无论故事如何精彩,语言如何绚烂,其书归根到底是讲“道”的,可是如苏子所说“夫道不可言,可言皆其似者也”。因为道不可说,所以庄子讲寓言故事,尽管其煞费苦心的讲了一大堆寓言,可是我等凡夫俗子仍难窥大道一斑,但这并不影响你从中得到快乐,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读《庄子》,将使人得到“多层次的愉快”。此说法真实不虚,从篷头稚子到哲学大师各得其乐,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逐层剖析庄子带给我们的那些快乐。如果您是一位天真的小朋友,那么这里整理了一些好玩有趣的寓言故事,从中您可以得到一种稚子之乐;如果您愿意进一步来了解庄子哲学思想,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庄子是如何来和这个世界对话的;如果您是一位修道士,那就来发现庄子中深藏的秘密吧。

第一章 那些夸张有趣的故事——稚子之乐

《庄子》基本上是由一系列寓言故事组成,或夸张,或荒诞,或讥讽,或结果出人意料,这些故事的书面意思通常是初读庄子最先注意到的,已经是足以让人开怀的了,你哪怕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他都会觉得有趣。庄子中这类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夸张,说道夸张,人们很容易想到李白那些诗句,类似“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可是在庄子面前,这些说法简直都太谦虚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那些年庄子吹过的牛。

一、这里有好大的鱼

其实庄子还真不吹牛,他更喜欢吹鱼,鱼这种动物是庄子全书出现的最多一种动物,有大鱼,有小鱼,有活鱼,有死鱼,有河里的,有海里的,还有干鱼片。庄子开篇前四个字就是“北冥有鱼”,原文是这样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意思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北方,漆黑的大海里,那个地方叫北冥,那里有一条巨大的鱼,鱼的名字叫鲲,鲲很大很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鲲又变成了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几千里长。看,鹏飞起来了,她的翅膀好像从天际垂下来的云彩。在大海翻涌的时候,鹏将飞向遥远南方尽头,那里天黑水暗,是同北冥一样的是海叫做南冥。读完这段话,你应该合上书,充分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让你的心随着这只巨大的鸟一起不受限制的飞翔。一开始,庄子为我们提供了一副恢弘巨大的场景,在这大场面下,故事开始了。庄子说齐国有一本专门记载这种稀奇古怪故事的书是这样记载的:鹏在起飞南迁的时候,它的翅膀扇动着大海的水面,激起水花溅出三千里,先盘旋抬升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再启程南下,一飞就是六个月不停。这时候,来了两只小昆虫,一只叫蜩,一只叫学鸠,这两位也会飞。它们看到了高飞的鹏,有点不以为然,就说:鹏啊,你飞就飞呗,怎么弄这么大动静干嘛啊,不就是飞么,这谁不会啊,看哥给你飞一个,说罢,一下从一个树杈飞到了另一个树杈。看到了吧,这就是飞啊,你要向南飞,何必先朝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呢?由此引出了庄子的“大小之辩”,暂且不表。后来这个故事被一个叫做李白的诗人看到了,于是他稍作改编,成了一首著名的唐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庄子中的另一条大鱼。这条鱼出现在《外物》篇:“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嵇,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意思是说“有位任公子闲着没事去钓鱼,他做了很大的鱼钩和一条粗黑的绳子,鱼钩没说具体有多大,但是他用的鱼饵是五十头阉了的牛,这位任公子蹲在浙江的会稽山上,一下将钓钩甩到东海,然后就不吃不喝蹲了一年,终于有鱼上钩了,这鱼将五十头牛做的鱼饵拖入水下,纵横挣扎,海里涌起白色的波涛就像山一样,海水震荡,发出的声音传出千里之外,鬼神震慑。任公子钓上这条鱼,将它切小然后腌制成腊鱼,分给天下人吃,结果把钱塘江以东、苍梧山以北的所有人都吃腻了。”可见虽然都是鱼,都很大,但是命运却差距很大,第一条大鱼可以变成鸟,南极北极来回飞着玩,现在这条鱼却被人钓上来,做成了腊肉。

二、一场激烈的战争

庄子不光会往大了吹,也善于向小了吹,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地方发生的故事,在《则阳》篇中记载:“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讲的是在蜗牛的左角有个国家,名字叫触氏,蜗牛的右角有个国家,名字叫蛮氏,这两个国家虽然是邻居,可关系不好,老战争,因为这个蜗牛角上有些位置被认为是战略要地,比如那里有马七甲海峡,阿拉叔半岛,巴拿牛运河等等,都是战略要地,兵家必争,还发明了能毁灭整个蜗牛角的核武器,他们为了争夺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尸体数也数不清,追赶打败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呢?因为庄子观察的距离很远很远,远离了人群,远离了地球,远离了宇宙,慢慢的整个宇宙也变成了一粒微尘,这时他看到了在那个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地球上有一群生灵,在这群生灵电光火石般短暂的生命中,他们却极尽所能的不断折腾,直到油尽灯枯,生命结束。所以那时候各路诸侯之间的你争我夺在他眼里也不过是蜗牛角的战争罢了。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讲给正准备发动战争的魏王听的,然后“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魏王听后,好似被引入了空旷无际的太空,看不到人世,更看不到魏国,体悟到人世和国土的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认识到交兵争胜,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后来这个故事被一位叫做苏轼的词人看到,于是有了他那首著名的《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三,谁动了我的橡实

看过大鱼的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个猴子的故事。出自《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说的是一位养猕猴的老人,他用橡树果实喂养猕猴,对猕猴们说:“早晨给三颗橡实,晚上给四颗橡实”,结果猴子们大怒,嫌太少了,于是养猴老人实施了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并以养猴办一号文件发布,改成了“早晨给四颗橡实,晚上给三颗橡实”,于是众猴大悦。虽然我们觉得这改革有点欺猴太甚,可是猴子们却都觉得很好,纷纷赞扬这项政策充分考虑了猴情猴意,是利国利猴的好改革!于是就有了“朝三暮四”这个成语,不过如今这词似乎被误解了。为什么故事的主角是猴子呢,可能因为猴子是一种闲不住、静不下来的动物,就像他的近亲人类一样,他们喜欢改革,喜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以为只要有新政策他们就得到更多的果实。

四、史上第一守信人

如今,我们都知道信用很重要,您见过真正守信用的人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史上第一守信人。《盗跖》篇写道:“信者尾生,与女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用了不到二十个字,刻画了史上第一守信人,讲的是:有位著名的守信用的人,他的名字叫尾生,有一天,尾生和他的女朋友相约在桥下见面,可是不知为何女朋友迟迟不来,但是洪水来了,尾生认为既然约会在桥下见面,当然不能离开了,于是尾生同学死死的抱着桥下的柱子被水淹死了,并成就了他史上第一守信人的美誉。不知后人在笑叹尾生的时候,心中是否还有一分感动。后来有首诗不知何人所作:“亦存抱柱心,洪波耐今古。莫从桥下过,恐忆少年侣。”同时,李白同学又看到了这个故事,于是有了他著名的《长干行》里面的两句“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五、栗树林里去打鸟

庄子虽然穷困潦倒,可他总是有充足的时间玩耍,这不今天闲来无事,他又去树林里用弹弓打鸟了。《山木》篇讲:“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搴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故事意思是这样的: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哪里来的怪鸟,翅膀长这么大却不能高飞,眼睛这么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的存在;那只怪鸟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警惕,忘记了自身的危险。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的物类原本都特么这样啊!看见了利益的就忘记了自身的危险”,于是庄子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扔掉弹弓转身就逃,这时候看守果园的人的板砖已经扔过来了,庄子逃回家里好几天都不大高兴。于是,后来就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了。

六、濮水边上有钓翁

话说上次庄子在果园里打鸟不顺,这不今天天气不错,他老人家又出来钓鱼了。似乎中国历史上很多高人都喜欢钓鱼,如姜子牙,严子陵等人,钓鱼似乎成了隐士高人的标志性运动,也成了他们入世或成名的终南捷径,西方文学作品里的钓鱼那是真钓鱼,比如海明威《老人与海》整个就是写老渔夫和那条大鱼较量的。可中国人作品的钓鱼常常就是一种故事发生的背景,激烈的政治斗争需要在钓鱼这样悠闲的环境中发生才有意思,比如北京有个政治活动最频繁的宾馆竟然叫钓鱼台。姜子牙钓鱼钓到了周文王,严子陵钓来了汉光武帝,庄子钓到了什么呢?《秋水》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意思是这样的:庄子正在河边钓鱼,如我们所料,故事发生了,这次来的是楚国组织部的两位高官,他们大老远从楚国跑到宋国来引进海外人才。见面就讲:“Mr庄,久仰久仰,您这么大学问,在宋国就干个漆园小吏,太委屈了吧,我们楚国现在有个千人计划项目,专门引进海外人才,我们楚国有钱,别看新闻说我们楚王有几个后妃饿死了,那都是他们自己减肥闹的,谁让我们大王喜欢腰细的女人呢。您要到我们那里直接就能评院士,科研经费大大地有,洞庭湖边的别墅都给您准备好了,我们还有衡山学者,洞庭湖学者,三峡学者任您选。可是庄子就是这么拽,只要能填饱肚子,他谁都不在乎,他从来不正面回答问题,不告诉你是或不是,行或不行,他只是给你讲个寓言,把你打发走了算了。楚国人刚把话说完,庄子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庄子给他水里的鱼漂讲了个故事,因为他的视线还没有离开过他的鱼漂,庄子对他的鱼漂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都三千年了,你们国君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来使说:“当然是宁可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啊”庄子道:“二位请回吧,我就是要自由自在地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七、饿着肚子咋清高

前面的故事里,庄子拒绝了楚王的高官厚禄,可是人总要吃饭啊!虽然说庄先生有份固定的工作(漆园小吏),有一群弟子,还有位当总理的好朋友惠子,可是无奈当时生产力太低下,庄子一家还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不是刚拒绝了楚国的offer,就没饭吃了。《外物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庄子家今天又没米下锅了,人要是饿着肚子,谁都清高不起来,庄先生没法子了,只好厚着脸皮到隔壁河务局长家借粮食。监河侯说:“没问题,等着吧,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够用了吧?”庄子一听就恼了,又不好直接骂人,于是又扔给他一个故事:“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大路当中有呼救声,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鲫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鲫鱼,过来!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您可有水救活我吗?一瓢就够了。’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弄个南水北调工程之类的,到时候我挖条河直接把你通道东海好吗?’鲫鱼气得变了脸色,说:老子是淡水鱼,去东海干啥?now,我只要能得到一瓢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这没有用处的话,等你的南水北调工程,你还不如趁早到干鱼铺子里去找老子呢!”

八、天下只是一只鸟

我们已经知道,庄子观察的距离很远很远,因此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渺小,一切都没有分别,也就是他说的“万物一指也,天地一马也”,因此庄子基本上不屑于讨论那些复杂的政治经济话题,却讲了一个养鸟的故事,事实上在他眼里天下大事也就是一只鸟啊,治理一个国家跟养只鸟也没多大区别。《至乐》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也。”

意思是说:“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献酒,奏‘九韶’之乐使它高兴,用‘太牢’作为膳食。海鸟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按自己的好恶和生活习性来养鸟,不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咸池、九韶之类的著名乐曲,演奏于广漠的原野,鸟儿听见了腾身高飞,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鱼儿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处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彼此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一定不一样。所以前代的圣王不强求他们具有划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们所做的事情。”

人们总是太喜欢把自己的好恶加在其他事物身上,比如我们可以在看一下《齐物论》里面的话:“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就是:毛嫱、丽姬是春秋时著名的美女,美到人见人爱,但是其实他们在动物眼里是很丑的,鱼见到了吓得游到深水里,鸟见了吓得飞到高处,鹿见了吓得加速逃跑。哪里有什么美女呢?这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沉鱼落雁”这个成语的出处,其实庄子原意是说我们眼中的美女在鱼和鸟眼中是丑的吓人的东西,所以鱼看见他就沉到水底去了,鸟见到她就远远飞走了,后人竟然用“沉鱼落雁”这个词来形容女人漂亮,真是大大误会了,您要实夸奖某位美女美得沉鱼落雁,如果她读过庄子的话大概会跟您拼命,所以我从来不夸美女美得沉鱼落雁,那简直是骂人啊!

九、公鸡中的战斗鸡

前面我们看了一个养鸟的故事,似乎不大成功,把鸟都养死了,不过这个养鸡的故事倒是养的不错。《达生》篇: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意思是这样的:有个人名叫纪渻子,他负责为大王养鸡,不过养鸡不是用来下蛋的,也不是打鸣,而是为了战斗,他养的是斗鸡。结果刚过养了十天,王问:“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 “还不行,这只鸡现在虚浮骄矜,而且自恃意气,心中还骄傲自大,没事就吹牛”。又十天后,王又问同样的问题,纪渻子回答说: “还是不行,虽然这只鸡战斗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听到鸡的声音或者见到影子就有所反应,跃跃欲试,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又过了十天,王再问,纪渻子回答说:“不成,目光还是那么过于迅疾,意气强盛,盛气凌人。”又过了十天,对王说:“我看这鸡训练的差不多了,当它看到其它斗鸡,听到鸡叫的声音,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为所动,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神色自若,视而无见,不动、不惊,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动,精神全凝聚在内,看起来就真像一只木头做的鸡一样。这样的斗鸡,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准备好、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看见它,斗也不敢和它斗,反转身去就走开。于是大王令人把别的鸡引到这经过了四十天驯养的斗鸡面前,那些鸡一看见这只斗鸡,便望而却步,转身纷纷逃窜。后来就有了一个成语叫做“呆若木鸡”,不过也被误解了,呆若木鸡的鸡才是真正厉害的鸡,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如果哪天您看到有人呆若木鸡,那赶快离他远点,别惹他。如果有人咋咋呼呼,纹着刺青,剃着光头,你不用怕,直接上去扁他就行,这也就是那种只训练了十天的鸡。

十、有门手艺很重要

人要生存需要有点特长,或者会点手艺才能养活自己,不过本事太大了也不行。如《列御寇》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意思是这样的:说的是有位姓朱的同学,志向远大,不好好上学,要去学屠宰技术,而且不是宰猪,人家要学的是宰龙,他向一位名叫支离益的老师学习屠龙技术,这手艺可不好学,但是朱同学花了重金,学了三年,终于学有所成。可是毕业了,却找不着工作了,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龙。所以选对专业很重要哦,庄子里还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故事,比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讲的都是些不学好的同学,就不细述了。

十一、你是我的好朋友

庄子如此有趣,做庄子的朋友是啥感觉呢?不过前提是要经得住他毫不留情的挖苦和嘲弄,不信问问惠施就知道了,惠施是庄子最好的朋友,能做庄子的朋友当然不是一般人,惠施相当于梁国的总理兼两院院士,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可惜他的著作遗失了。惠子特爱学习,“学富五车”这个词指的就是惠子,他每天拉着他的五车竹简书,靠在梧桐树下与人辩论,辩论的内容都是关于“白马是不是马呢?”,“白石头和坚硬石头是不是一回事呢?”就是所谓的“白马非马论”,“坚白论”等,虽然现在我们不明白他们为啥老争论这些东西,可这在那时候可是最热门的话题,就像现在人们老喜欢讨论互联网+、工业4.0、创业投资之类的话题,进而,我们也可想象一下,千百年后,大家会不会觉得我们现在的话题莫名其妙呢?惠施虽然对这些艰深的哲学问题很有研究,但是似乎脾气有点下贱,他每隔几天就要找庄子辩论辩论,经常被庄子冷嘲热讽一番,弄到灰头土脸,但是心满意足的回家了。这不,今天他又来找庄子玩了,《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是这样的: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看到河里有很多鱼游来游去。于是庄子说:“老惠啊!你看这鱼游得从容自在,多么的快乐呀。”敏感的惠施似乎马上发现了庄子说话的漏洞,率先发难说:“老庄啊!你又不是鱼,你是如何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马上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我承认我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那这样辩论下去就没头了,我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先问我说‘你是如何知道鱼的快乐呢?’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已经表示你承认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了,你只是问我是如何知道的,说明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怎么知道的?那我告诉你吧,我是在桥上知道的。”这个故事实在不好翻译,有兴趣的您还是对着原文自己琢磨吧。

这一对朋友见面,通常情况下都是惠施主动找庄子,可是有一天庄子没事也想去拜访一下惠子。《秋水》篇:“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意思是这样的:惠施在梁国做相国,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了,庄子的学问你可是知道的啊,肯定是要取代你做宰相了。”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到处找庄子,找了三天三夜找到庄子。于是庄子又扔给他一个故事就走了,庄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凤凰?凤凰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一只猫头鹰捡到一只腐臭的老鼠,正好看见凤凰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起头来,大声的怒斥说,别抢我的老鼠肉!老惠啊!现在你也怕我抢你的老鼠肉吗?”

虽然这对朋友经常掐架,可是他们的友谊却是真挚的,心灵是想通的,当惠子死后,庄子便没有了知己。《徐无鬼》篇:“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意思是这样的:惠施死后,庄子路过他的墓地,回头扔给弟子们一个故事说:“郢地有个人用白灰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薄,然后让工匠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工匠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工匠说:听说你本事挺大啊,你给我表演一下看看。工匠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那个能放心让我砍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十二、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中除了庄惠二人,还有一些朋友关系,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呢?《大宗师》篇:“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意思是:子祀、子舆、子犁、子来这四个人遇到一起了,就说“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然后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还记载了三个人,叫做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这三人也是一见面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就成了好朋友。可是刚笑完了,可怜的子桑户就死了,还没等下葬呢,孔子听说了,叫他的徒弟子贡去慰问,竟然发现孟子反、子琴张两人围着尸体唱歌呢,子贡就说“你们对着尸体唱歌,这礼貌么?”结果二人相视而笑说:“你知道啥是礼貌啊?”子贡告诉了孔子,孔子曰:“咱们爷们儿是俗人啊,人家是世外高人,根本就没有这些世俗的礼节”

看来在《庄子》里,朋友之间需要做的就是“相视一笑,莫逆于心”,剩下的就是相忘于江湖了。他们并没有摆上一桌酒,互称仰慕,互诉衷肠,喝到大醉,然后第二天拼命回忆昨天跟谁喝酒了。也没有像刘关张那样桃园结义,焚香盟誓,生则同塌,死则同穴,然后等你走兵败麦城被杀了,我会替你报仇,不过我得先抽空先把皇帝当了。

十三、侠之大者其为谁

武侠小说向来为大众所喜爱,而最早的武侠也是自庄子始的,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子里最早出场的两位武林高手。《田方子》篇:“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意思是这样的:有两位绝顶的武林高手,一位名叫列御寇,一位名叫伯昏无人,列御寇正在射箭,只见他神色镇定,开弓如满月,并放了满满一杯水在自己拉弓的胳膊肘上,然后箭走似流星,接着只见他第一支箭刚离弦,第二支已然置于弦上;第二支流星赶月般飞出,第三支又早就搭好在那儿了。列御寇自始至终都在迅速地发箭,却自始至终如木头人般几乎一动不动,杯中水丝毫没有溅出。似乎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武功了吧,可是伯昏无人却道:“此乃‘射之射’,而非‘不射之射’。现今我和你一起攀上高山之巅,脚踏危石,面对着百仞深渊,你在那里能不能自如地射箭?”于是二人攀登高山之巅,伯昏无人踏上危石,背过身去一步步移动,直到双足有三分之二垂在悬崖之外。他向列御寇作了一揖,请他开始这样射箭。可是列御寇大侠在强烈的山风中心惊胆战,不由自主地伏在地下,冷汗一直淌到脚后跟。伯昏无人微微一笑道:“所谓至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现在你张皇失措神色不定,你的武功修养其实很不够啊!”

金庸先生的武侠能为人们喜欢,其重要原因便是里面充满了庄子元素。如果您号称对金庸小说很熟,那么应该知道,很多最厉害的武功都不是依靠力量、速度等因素,解决问题靠的不是世俗的智慧。比如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出于百无聊赖的拳打脚踢,需要悲伤欲绝、心如死灰才能练成,快乐的老顽童却练不了;陈家洛的百花错拳胜在出手似是而非、招招皆错;张无忌忘了所有的招式所以学会了太极拳,打败了玄冥二老;石破天解开了所有武林高手几十年不能解开的谜题,原因只在于他是一个文盲;郭靖能抵得住黄药师的箫声是因为他根本不通音律;虚竹破解了珍珑棋局是因为他不会下棋,我们在读金庸的时候也正是这些场景让我们惊喜,使我们快乐。所有这些都是庄子的思想,甚至很多人物名字、武功名字也来自庄子,比如李秋水、逍遥子、北冥神功等。金庸先生以老庄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武学体系与理论,在这个体系中,拙胜于巧,无招胜有招,复杂的抵不过简单的,聪明的斗不过淳朴的,这正体现了庄子绝圣弃智的理念。而且,金庸小说中很多人物性格也出子庄子,比如我喜欢的“东邪”黄药师,这老黄亦正亦邪、忽善忽恶,阴险狡诈的欧阳克和善良淳朴的郭靖在他眼里没有分别;别人称颂他的时候他不屑一顾;郭靖误会他杀了江南七怪的时候他不做辩解。做到了庄子所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正是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也是道家“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的发挥。他甚至对于生死也齐一了,他造了一艘漂亮的花船,并把它凿漏,准备乘坐这船葬身大海,对他来说就像是出去钓鱼一样平常;当别人要乘这船出海的时候他也不做阻拦,反正你们早晚也要死,早死几十年也无所谓了。金庸小说的人物结局也符合这一特点,比如,对抗了一辈子的西毒和北丐最后竟然在华山绝顶相拥而死,后人又如何评价他们的善恶呢?那些没有死的又选择了庄子的“相忘于江湖”。比如陈家洛隐身回疆,袁承志漂泊海外,杨过退归终南,令狐冲、韦小宝不知所终。

十四、赵王宫庄周论剑

金庸先生有著名的“华山论剑”,已经成了高手过招的代名词,不过金大侠所谓的“论剑”,其实并没有“论”,靠的还是真刀真枪的“打”,庄子才是真正的“论”剑,靠的是其三才不烂之舌来“论”,且看一个庄子论剑的故事。这个故事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大意是这样的:

赵文王从前爱好剑术,招纳剑客。登门投靠的剑客超过三千人,这帮人没日没夜的互砍,一个赛季死伤上百,而赵文王乐此不疲。三年下来,赵国就开始乱了,太子悝很担忧,可又不敢断父王的兴趣,就说:“谁能说服国王遣散三千剑客,我赏三千金。”幕僚们说:“宋国有个庄周先生,据说本事很大,不如请他试试。于是太子特派使者出差宋国,车载千金,当面赠送庄子。 庄子不接受,但随使者一道来赵国进宫去见太子,问:“太 子有什么吩咐吗,赏我千金?”太子说:“先生不接收我的金子,我怎好意思开口求您呢”。庄子说:“我听说了,太子给我金子是要让我劝说国王吧。假设我完不成这任务,惹恼了国王,我命都保不住了,我要你的金子有啥用?假设我完成了任务,国王都听了我的话,我要啥都有了,还在乎你那点金子?不过我还是去见见国王试试吧。太子说:“不过咱们国王只接待剑客哟”庄子说:“行,不就是剑术么,我也会,那我就参加用剑互砍吧。” 于是庄子来见赵王说:“在下听说大王爱好剑术,特来表演击剑。 ”  赵文王问:“你剑术如何啊”。庄子便发挥了他的吹牛功夫说:“在下的剑术一般,就是每走十步斩杀一人,走了一千里路没停下来”  赵王一听大喜说:“果然是高手,那我可要好好的安排一场对抗赛。”然后赵王把三年来选拔的国手集合在演武厅,编组赛剑 ,办了个节目叫“赵国好剑客”,不过这活动很血腥,七天赛事完毕,死伤六十多人,最后挑选出五六个最优秀的高手,叫他们各自备剑,然后召见宋国剑客庄子,请庄子直接晋级参加决赛。赵文王说:“今天想请庄先生参加决赛了。”庄子说:“盼望已久了。”赵文王问:“先生,用长剑短剑?”庄子一听机会来了,就说:“长短都行,但我有三种剑,随大王指定。不过请允许我解释清楚这三种剑再参赛吧。”于是  赵王上钩了,说:“我想听听哪三种剑。”庄子开始“论剑”说:“第一种,天子剑,长;第二种,诸侯剑,中;第三种,匹夫剑,短。”  赵王惊问:“天子剑?啥样呀?”庄子说:“天子剑,长城卢沟做剑锋,齐鲁泰山做双刃,晋卫两国做中脊,周邦宋国做剑环,韩魏两国做剑柄,边疆异族做剑鞘。四季做剑衣,东海做缠绦,恒山做佩带,以相生相克的原理掌握,以一文一武的道理论证,用阴阳勤勤磨砺,用春温好好保养,用秋肃狠狠斩决。天子剑,捅向前,刺穿铜墙铁壁;举起来,遥遥伸到天外;戳下去,深深触及地心;砍八方,空空无物阻挡;往上挑, 挑破云团雾幛;往下劈,劈断山根地脉。天子剑落在谁手中,轻轻一挥,各国诸侯听话,天下统一。”赵文王听的口水流了一地,接着探问:“诸侯剑呢?”庄子说:“诸侯剑,军师武将做剑锋,清官廉吏做双刃,贤士良将做中脊,忠臣孝子做剑环,英雄豪杰做剑柄 。诸侯剑,前捅也能刺穿一切,高举也能伸到天外,深戳也能触及地心,横砍八方也无物能阻挡。诸侯剑,闪闪熠熠,反映高天的三光;生生杀杀,顺从地上的四季;和和睦睦,安抚本国的百姓。诸侯剑落在谁手中,轻轻一挥, 雷霆震动封疆内的山川,没有人敢不规规矩矩,都得服从国王政令。这便是诸侯剑,大王也有一柄吧?”赵文王忽有所悟,急问:“匹夫剑呢?”庄子说:“匹夫剑嘛,短得可怜,玩匹夫剑的净是些留着怪发型、纹着刺青,钢盔覆额,蛮缨套颈,衣衫后面短到臀部,横眉怒目,谈吐粗野的家伙,就是所谓剑客。他们没日没夜的赛剑给你看,砍断颈项脑袋满地乱滚,刺破腹腔肠子暴露,跟斗鸡差不多!大王身为诸候,还有可能当天子,有诸侯剑不用,却偏偏迷上匹夫剑,在下以为太值不得啦!”赵文王幡然醒悟,扶庄子上面坐,以示尊贤。庄子说论剑完毕,随即告辞,回宋国去。赵文王回宫反省,再不去演武厅,也不给剑客们发赏钱。这些家伙失宠羞愤,义不苟活,先后抹喉自杀,三个月后,全部死绝。于是庄子一番论剑,干掉了赵国三千剑客!

第二章 哲人之乐:那些恍然大悟后的感慨

看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自然会思考,庄子为什么讲了这么多离奇古怪的故事,他想要表达什么,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大小之辩

庄子刻画了很多巨大的东西,也有很多渺小的东西,《逍遥游》篇在描述了大鹏鸟和那两只小虫的对话后,做了这样的评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意思是说:智慧是有差距的,小智慧的人无法理解大智慧的人;年寿是有差距的,短期内的东西是无法理解长期的事物的,为什么这样呢?就像是一种生命不到七天的菌类,它是无法知道月亮会有晦朔玄望的变化,只能生存一个季节的蝉是无法知道四个季节的更替的。《秋水》篇中记载,在雨季过后,那条河水暴涨的大河觉得不可一世,似乎天下的水都成了自己的了,当它得意洋洋的一路狂奔流到东海时,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他回头一看,原来自己就是一泡黄汤而已。所以东海之神对他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就是说:你无法向一只生活在井里的青蛙解释大海的样子,因为它们受到空间因素的限制,你也无法对一只只能生活在夏天的虫子解释冰的样子,因为它们受到了时间因素的限制。如果你告诉一只生命只有一个夏天的虫子有一天它面前这汪碧波荡漾的清水会变得坚硬无比,那时候会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冰”,这只虫子肯定会骂你神经病的。同理,你也无法告诉那些浅陋的人“道”是什么,因为他们受到了智慧的限制。

公孙龙对魏牟说:“你看我公孙龙堂堂院士、著名学者、哲学大师,我觉得自己还行了,怎么庄子说的话我听着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大明白呢,难得我还不如他庄子么?结果魏牟把两肘靠在炕桌上,一声长叹,然后仰天大笑,笑了很长时间才笑够了,然后给公孙龙讲了一个井里的青蛙和东海的大鳖的故事,然后说:“公孙龙啊,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在用竹筒窥测浩浩长天,你在用针尖度量莽莽大地。你不觉得你的测量工具太小了吗?让你来理解庄子,简直就是让蚊子背起泰山,让蜈蚣爬过黄河啊!我看你还是回赵国当你的院士,培养你的博士生去吧。”读到这个比喻,我们会联想到另一位大师-孟子,他跟庄子同时代,似乎生活的地方距离也不远,大概一个在河南北部,一个在山东南部,可是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提及对方,不过他们却喜欢用相似的比喻,比如孟子描述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用的比喻是“挟大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就是说扛着泰山从大海上跳过去,或者跑到树上去找鱼!他们竟然都喜欢用山、海、鱼来做比喻。

接着北海之神又对河神说出了进一层的道理:虽然大海相对于河流已经很大了,但是大海在天地之间只不过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的一块石子,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只不过是巨大的粮仓里面的一类小米,这些国家也不过是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啊!那些三皇五帝的丰功伟绩、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都不过是这根毫毛上的一点东西啊,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那么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也不是,其实大小都是相对的,又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眼里,一头牛和一只蚂蚁显然是不同的,可是对于我们头顶那一轮照了几十亿年的太阳来说,牛和蚂蚁有什么区别呢,他们都那么渺小,生命都转瞬即逝,甚至都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北海若说:“物质存在的空间,可以大到无限大,可以小到无限小。物质存在的时间,可以长到无限长,可以短到无限短。物质演变的形态,多种多样。物质循环的过程,无始无终。所以,大知之士超越宏观微观的限制,认识到物质存在空间大小皆是无限的,自身微小他不遗憾,自身宏大他不骄矜;打破古代现代的隔阂,认识到物质存在时间长短皆是无限的,生命短暂他不求寿,生命长久他不厌烦;顺从兴衰浮沉的安排,认识到物质演变形态乃是无常的,有所获得他不惊喜,有所损失他不担忧;把握新陈代谢的大道,认识到物质循环过程乃是无尽的,生存在他未必是福,死亡在他未必是祸。人啊人啊,你算算吧,你懂的有多少,你不懂的比你懂的又多多少?你来到这世界多少年了?你来之前,这世界已经有多少年了?比你来之后又多多少年?短命的小知呀,你想探索无限的时空,除了迷失自己,还能捞到什么!空间既然可以无限小,比毫尖更小的物质就可以无限多,毫尖就不能被你当作微小。空间既然可以无限大,比天地更大的物质就可以无限多,天地就不能被你当作宏大。”

因此井底之蛙虽然见识浅陋,但是庄子并没有批评它。《逍遥游》中,大鹏展翅九万里,但它还是要待风而行;小虫飞几丈,然后撞到树上,落在地下,游戏于蓬蒿之间,那也是小虫之乐。这和北极南极来回飞着玩的大鹏鸟相比,其欢乐和自在程度也是平等的。所以,大有大的局限,小有小的局限。庄子所表达了的观点是,世上没有谁是真正自由自在的,除非你是得道的人。你得道了,你就脱离了一切的束缚,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大小之辩并非为了分出一个高低胜负。所以《齐物论》讲:“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知北游》篇中也说:“虽有寿夭,相去几何?”只是人为的把他们划分开了。

二、无用之用

有句话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指的是要把树木和人培养成有用之才需要很长的时间,可是诸君且想,成才以后又怎样呢?人且不说,如果一棵树成材了,后果无非就是被砍了,然后肢解的支离破碎,做出各种各样所谓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成材的后果,难道这种成材对树木来说是一种好事么?所以庄子才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并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才得终其天年夫!”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才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才死;先生将何处?”

讲的是庄子领着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可是伐木的人从它旁边路过都不砍伐它。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

所以庄子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虚而待物,泛若不系之舟”,就是讲有用的人劳碌忧虑,无能的人逍遥自在,更加进一步,庄子认为不但形体上要无用,连道德上也要无用,所以我们今天评选道德模范及各种先进典型在庄子看来应该是很可怜的。所以我们看《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评价“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正是明贬实褒,包括《围城》中的方鸿渐皆是此类人物。所以道家认为才能、名声都是累身损人之物,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对此避之不及。可是追求无用就可以保存生命了么,也不尽然,所以就又有了下面的故事:庄子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雁款待。儿子问:“一雁能鸣,一雁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无用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无用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到底应该有用呢还是没用呢?”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不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可是读完这些,我们仍然感到迷茫,到底怎样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呢?

三、不言之教

关于“学习”,庄子有一句著名的言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件很愚蠢的事情啊!如今,人们竟然经常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话来鼓励人学习,甚至贴到教室的墙上,真是大误矣!道家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特别的,《庄子》里记载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意思是这样的:有个学生名叫啮缺,他的老师名叫王倪,都是得道的高人。有一天,啮缺同学问王倪老师说:你知道事物之间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吗?王倪说:“I don’t know!”啮缺又问:你知道你为什么不知道吗?王倪说:“I don’t

know!”啮缺再问:那么,事物就不可以被认知吗?王倪说:“I don’t know!”这里啮缺同学没头没脑地问了三个问题,王倪老师就没头没脑地回答了三个“不知道”。

接下来啮缺又问了王倪一个问题,问了什么问题呢?庄子没有说,但王倪给出的回答仍然是:“I don’t know!”。这就是著名的“四问四不知”的故事,可是啮缺同学听到了这四个答案,竟然高兴的欢呼跳跃,如获至宝,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另外一个高人叫做蒲衣子。大概庄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那么多问题,也就无所谓答案了。

后世的禅宗也似乎沿用了这种教育方式,所以后来禅宗有了著名的“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德山棒”讲的是唐代德山宜鉴禅师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的方法,形成特殊的家风,被称为德山棒。如果有人胆敢问他问题,他会不由分说给你当头一棒。“临济喝”讲的是临济宗的义玄禅师,承袭了黄檗一家严峻的禅风,如果有人问他问题,他马上会大声呵斥“shut up”,所以世人称他为“临济喝”。 “云门饼”和“赵州茶”就委婉多了,如果有人问云门宗祖师问题,他只回答“来,吃个饼吧”;赵州禅师则只回答“吃茶去”。这种教育方式的目的是截断学人的心识活动,令其在猛然之间不假思索,可以直接见性,另一方面,这样做是不许学人直接说出悟境,以免触犯自性不可说的忌讳。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在这当头棒喝、吃饼喝茶中明心见性了。

可见好老师的教育方式都很奇特,那么好学生应该怎么样呢,庄子认为“一个好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个上课不睡觉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个上课光睡觉而且从不问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知北游》篇记载了这样一个好学生: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这里讲的还是咱们的齧缺同学,这次是他的另外一个老师名叫被衣的给他上课,被衣老师说:“你得端正你的形体,集中你的视力,自然的和气便会到来;收敛你的心智,集中你的思忖,精神就会来你这里停留。玄德将为你而显得美好,大道将居处于你的心中,你那瞪着圆眼稚气无邪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而不会去探求外在的事物!”被衣老师正滔滔不绝的讲到兴头上呢,结果低头一看,齧缺同学已经呼呼大睡了。于是被衣老师大喜,高兴的唱着歌儿跑了,边跑还边赞叹说:“我特么这辈子可算是碰到好学生了啊,他的身形犹如枯骸,内心犹如死灰,朴实的心思返归本真,而且并不因为这个缘故而有所矜持,他浑浑噩噩,昏昏暗暗,没有心计而不能与之共谋。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啊!”

我们已经说过,庄子几乎从来不正面回答问题,基本上就死扔下一个寓言故事就走了,也不管你听不听得懂,不过在《知北游》篇庄子回答了东郭子的问题。《知北游》篇: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意思是这样的: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庄老师哎,您老说的这个所谓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道这么高深的东西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那就在稊稗之中吧。”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砖瓦之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您快告诉我到底在哪里吧!”于是庄老师给出了那个著名的答案:“道在屎溺中!”从那以后,东郭子同学再也没问过庄老师任何问题。我们不知道后来东郭子同学有没有到屎溺中找过道,不过有个故事似乎可以看出屎溺中有道:据说李鸿章学数学,问下属抛物线是什么,结果下属解释半天他也没听懂,后来人家告诉他说:“李中堂,你站着撒尿的时,你尿的轨迹就是抛物线啊!李中堂恍然大悟。

四、忘生之生

庄子是一本快乐的书,他可以让你边读边拍着大腿狂笑,也可以面无表情的在心里笑,可是,有的时候某些话也可以带给你无尽的惆怅与悲哀。如,《达生》篇的感慨:“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讲的是:人啊,没有人跟你商量过,就把你生到了这个世界,你想不来都不行,把你生下来你就得忍受着世上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过了几十年生命结束你就得走,想留也不行,这是多么悲哀啊!所以,人生最大的两件事“生”和“死”,你都无法决定,那就只有想办法在生和死中间的这段时间好好活着,如何才能好好活着呢?在《养生主》里提出了一个纲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总是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秉承事物发展自然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养生的关键在于抛弃世事,忘却人生。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经渡过觞深之渊,船夫驾船的技艺奇异莫测,我问及此事说:‘驾船的技艺可以学会吗?’回答说:‘可以。善于游水的人经过多次练习能学会。至于会潜水之人,他们即便未曾见过船,也能操纵自如。’我问及于此,他不肯告诉我,请问这是何意呢?”孔子说:“善于游水的人经多次训练而能,是因为他们遗忘了对水的恐惧心理;至于会潜水之人,他们即使未见船也能操纵自如,是因为他们把水上和陆上同样看待,把船之覆看成如同车退坡一样。翻船退车等变化无穷的各种事端摆在面前,他们也毫不在意、处之泰然,这样何往而不悠闲从容!以瓦片为睹注而常常碰巧得胜,以衣带环为赌注则害怕心虚,以黄金为赌注则心绪昏乱。他们碰巧得胜的机会都一样,而因为有所危惧就注重身外之物。凡是注重身外之物,内心必然笨拙。”这件事情其实和目前人们炒股很相似,很多人用模拟账户炒股,发现可以轻易的赚到钱,因此认为股市赚钱很容易,而当他们真金白银的入市以后,往往亏得一塌糊涂。正是因为有了心理的变化,如孔子说的用瓦片做堵住很容易取胜,而用黄金做堵住就不一样了。只有忘却了危险与贪欲,内心才能真正的明智。

人生在世几十年,总是难免面对危险与威胁,可是真正的危险在哪里呢?《达生》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赶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意思是说:有一条路,有十个人走过,有一个在这条路上被杀了,则父子兄弟相互警告,一定要聚集许多人才敢行走,这样规避风险不也是很明智么!可是人们所自取灾祸的,更多是在卧席之上,饮食之间,对这些反而不引以为戒,甚至趋之若鹜,这就太过分了吧!所以规避风险首先要认清真正的风险在哪里,同时也要放下包袱,轻装缓行,走完人生路,而人生最大的包袱也就是功名利禄而已。《山木》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大意是这样的: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兄弟,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怕死不?”孔子回答:“能不怕么?。”太公任说:“哥来跟你说说不死的方法吧。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孔子说:“哥,你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说明养生应养气凝神,作到忘名忘利,忘人忘我,使自性与物性合一,顺天性、物性而动,方可长久。

五、返璞归真

庄子崇尚自然朴素之美,而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反对人类社会创造制作的仁义准则、礼法制度、音乐文采、工艺物品,包括度量衡制、乐器乐律、绘画和营造工具等,主张都加以毁弃。所以他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在世人眼中所谓伟大的创造发明在庄子眼中都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一种罪恶。所以那些哲学家、史学家、音乐家、工艺美术家都被他一概排斥,要求人类回复到史前的原始社会去。他提倡一切顺其自然生长,不主张研究探索,所以提出:“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自由生长,你不必去窥明它其中的道理,不必去追问不必去计较,世界真正的和谐其实就在这样一些杂乱丛生之中,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于是构成了天地和谐。

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志向远大的人名字叫云将,他到东方巡游,经过神木扶摇的枝旁恰巧遇上了一位怪老头,名字叫鸿蒙。鸿蒙正拍着大腿像雀儿一样跳跃游乐。云将见鸿蒙那般模样,惊疑地停下来,纹丝不动地站着,说:“老先生是什么人呀!你老先生为什么这般动作?”鸿蒙拍着大腿不停地跳跃,对云将说:“自在地游乐!”云将说:“我想向你请教。”鸿蒙抬起头来看了看云将道:“哎!”云将说:“天上之气不和谐,地上之气郁结了,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不调和,四时变化不合节令。如今我希望调谐六气之精华来养育众生灵,对此将怎么办?”鸿蒙拍着大腿掉过头去,说:“又是这么无聊的问题,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云将得不到回答。过了三年,云将再次到东方巡游,经过宋国的原野恰巧又遇到了鸿蒙。云将大喜,快步来到近前说:“你老先生忘记了我吗?你老先生忘记了我吗?”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希望得到鸿蒙的指教。鸿蒙说:“自由自在地遨游,不知道追求什么;漫不经心地随意活动,不知道往哪里去。游乐人纷纷攘攘,观赏那绝无虚假的情景;我又能知道什么!”云将说:“我自以为能够随心地活动,人民也都跟着我走;我不得已而对人民有所亲近,如今却为人民所效仿。我希望能聆听您的一言教诲。”鸿蒙说:“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整个自然的变化不能顺应形成。离散群居的野兽,飞翔的鸟儿都夜鸣,灾害波及草木,祸患波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下的过错!”云将问:“这样,那么我将怎么办?”鸿蒙说:“唉,你受到的毒害实在太深啊!你还是就这么回去吧。”云将说:“我遇见你实在不容易,恳切希望能听到你的指教。”鸿蒙说:“唉!修身养性。你只须处心于无为之境,万物会自然地有所变化。忘却你的形体,废弃你的智慧,让伦理和万物一块儿遗忘。混同于茫茫的自然之气,解除思虑释放精神,像死灰一样木然地没有魂灵。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各自回归本性,各自回归本性却是出自无心,浑然无知保持本真,终身不得背违;假如有所感知,就是背离本真。不要询问它们的名称,不要窥测它们的实情,万物本是自然地生长。”云将说:“你把对待外物和对待自我的要领传授给我,你把清心寂神的方法晓谕给我;我亲身探求大道,如今方才有所领悟。”叩头至地再次行了大礼,起身告别而去。

庄子说:“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对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因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被统治者所盗用,成为他们追逐、争夺的对象和欺骗、压迫的工具,污染、破坏、迷惑了人的自然本性等等的极端愤慨,所以偏激地说:去掉了这些,人的真正性情、视觉、听觉、审美能力才可以保全,获得解放。

六、机心莫用

如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深入人心,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让人目不暇接,真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了,可是庄老先生对科技创新这事似乎不怎么待见。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贡到楚国漫游,返回晋国时,经过汉水南岸,见到一位老者正在修理菜园畦埂,又通过开掘的隧道下到井底,抱着装满水的陶罐出来灌溉,水从罐中泅泅流出,用的力气很多而所见功效甚少,子贡说:“老先生,您这么弄也太费劲了吧,我设计了一种机械,一天能浇灌一百畦,用力甚少而所见功效甚多,已经准备申请发明专利了,先生您不打算用吗?”灌园老人仰起身望着子贡说:“那机械怎么样呢?”子贡说:“修凿木料造成机械,前面轻后面重,用它把水从井下提上来,就象把水引出来一样方便省力,水流很快,它的名字叫桔槔。灌园老者听后生气变了脸色,既而又笑着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有机械的人必定有机巧之事,有机巧之事必然有机诈之心。机诈之心存在于胸中,则纯洁质朴之心就不完备;纯洁质朴之心不完备,则精神生而不得安定;精神生而不得安定的人,为大道所屏弃不容也。你说的机械我不是不知道,只是以之为羞耻而不肯使用。”子贡羞愧低头,躬身不能回答。过了一会儿,灌园老者说:“你是作什么的呀?”回答说:“我是孔丘的弟了。”灌园者者说:“你不就是那位以博学自比于圣人,盛气凌人以为压倒众徒,独自弹唱哀歌来向天下人博取好名声的人吗?你能即刻忘掉你的聪明才智,毁弃你的形体,你就差不多近于大道了。你连自身都不能治理,你哪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呀!你走吧,不要耽误我作事。”子贡局促不安改变脸色,失魂落魄一样不自在,走了三十多里路之后才恢复正常。他的弟子们问:“刚才那个人是作什么的?先生为什么见了他变容失色,整天不能使自己恢复常态?”子贡回答说:“开始我以为天下只有先生一位圣人,不知道还有这类人。我听先生说,行事要求合理,事业要求成功。用的力气少,所见功效多,就是圣人之道,而今这些人却不是这样。执守大道的人德行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健全,形体健全的人精神完全专一。精神完全专一,才是圣人之道,与民众一样生活在世界上,而不知要往那里去,茫昧深远而德行淳和完备啊!功利机巧必然为这种人从心里忘悼。象这样的人,不合乎他的志向就不去,不合乎他心意就不作。即使天下人都称誉他,而这些称誉又与他的心志相符合,也高做地不予理睬;天下人都责备他,这些责备与他的心志不符合,他也不在意不理会,不去接受。天下人对他的非难和称誉,对他不会增加和减少什么,这就是全德之人呐!我不过是受世间毁誉左右而摇摇晃晃的人。”

道家把这种所谓的科技创新称为“机心”,并认为有了机心就会失去原本的纯洁质朴,据说在晋代人们就发明了飞行器,可是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东西的出现会增长人的欲望,消耗资源,所以并不鼓励。

科学技术在中国历史上似乎从来也没被重视过,倒推2500年,回到所谓的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虽然说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可圣人们关注的东西却大不相同,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实验室里研究他的杠杆的时候,孔子领着一帮人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政,印度的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所以西方人自古就对物质世界的关系有兴趣,中国的儒家则着眼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相处原则,印度人似乎更关心人与神或者其他更神秘的关系,比他们年长的老子也在周王朝的图书馆里静坐,但他似乎觉得这些关系都跟他没啥关系。即使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地中海边的大师们仍然热衷于对物理世界的研究,伽利略们一有空就爬上比萨斜塔上扔石头和羽毛,看看谁先掉下来,把这种无聊的实验重复了千百次,发现了一种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虽然有人认为蒙古人的铁蹄踏碎了中国产生文艺复兴的机会,可是蒙古人到来之前的南北宋时期,却产生了那么多优美的诗词书画,难道这些天才们没时间做科学实验,归根到底是这个民族没多少科学实验的情怀。苏东坡们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想到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者,银汉无声转玉盘,嫦娥应悔偷灵药”之类的。可是人家伽利略们面对同样的月亮,却架好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说:“no,you are quite wrong,这里没有美女也没有玉兔,全是一堆丑陋的环形山。 ”

七、万物齐一

齐物论思想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看起来是千差万别的,但归根结底是齐一的,没有什么根本不同。比如善恶为一,寿夭为一,生死为一,是非为一,彼此为一等。

庄子刻画了一个著名的强盗名叫“盗跖”,盗跖是先秦时代里一位著名的叛逆者,称他为“盗”当然是基于封建统治者的观点,孔子眼里的盗跖就是“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吃人肝的人物,但同时又不得不赞美他“心如涌泉,意如飘风”。《盗跖》篇讲的是大盗与圣人的辩论,此文虽然简单,但真是酣畅淋漓,令人快意。孔子见到盗跖,以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标准劝勉盗跖,不要再做强盗了,不要在杀人越货了,你应该向我一样,用你的才能服务诸侯效忠帝王,怎么能到处抢东西呢?由此引出了那个著名的回答:“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你批评我做强盗,抢人家的东西,可是你效忠的那些诸侯又是什么人?难道他们手中的国家不是抢来的,他们到底是圣人还是强盗?我抢了别人的钱,我就是强盗,可是等我抢了一个国家,我就是一方诸侯啊!强盗和圣人其实是一样的,本来就没有区别啊?结果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

按照庄子的推理,很多看似对立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比如有个国家造了一颗原子弹,结果被认为是全世界的威胁,遭到了主持正义的大国的强烈谴责。可是如果你继续造,等你的造的原子弹超过了所有的国家,那时候你就是这个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变成了主持正义的大国,那时候你就可以道貌岸然的来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小国家了。所以超级大国跟流氓小国也是根本一样的。

所以关于是非对错也是没有定论的。所以庄子说:“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关于是非对错的争论根本就是没有意义啊。对待生死也是如此,庄子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丽姬得知自己要嫁给晋献公,伤心得很,一直哭个不停,等到她来到王宫,“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只有当上了王后,才知道王后的生活,才会后悔自己曾经哭着不肯嫁给国王的举动。所以庄子认为,没有死过的人,是不懂得死的世界的。坦然面对死亡,领悟了自然的真谛,就是智慧。所以,你又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了就不好呢?为什么就那么怕死呢,而且他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一个人活着就像暂时寄存在这个世界上,死亡才是你的归宿。死亡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活着的时间,所以到时候该死就死,就像回家的感觉。庄子的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让去吊唁的惠子很是不解,申斥他的这位朋友:你的妻子与你长期厮守,为你生儿育女,老而身死,你不悲哭,也足够说了,却还敲着盆子唱歌,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吧?庄子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变形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这是说,人原本无生命、无形体、无气息,在有无变化之间才形成有气、有形、有生之人,死是生命变化的结果,这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今已安息于天地之间,我要哭哭啼啼,那岂不是不通生命变化之情理!庄子的话把生命运行之理说得十分透彻。

清醒与梦境也是难以区别的,众所周知的“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讲的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八、不治之治

《庄子》提倡到家无为而治的只是态度,主张保留事物的本来面目,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一切作为都是多余的。《应帝王》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意思是这样的:有一位忧国忧民的无根先生在河边偶遇一位没有名字的人,想他请教说:“请问先生,如何治理天下?”结果无名人一听就恼了,说:“滚一边去!你这个浅陋的家伙,怎么一张口就说脏话,让老子心里不痛快!我正要去与造物者相好结伴,厌烦了就转乘莽眇之鸟,飞出六极之外,游荡在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之境,那是个极其宽阔苍茫的地方,而你为何却在此时突然说治理天下来这样无聊的事情呢?”结果天根还不死心,多次请教,无名人才说:“你经常使心境处于恬淡,让声息消没如同死寂之荒漠,顺乎自然而无丝毫主张意念,这样天下就能大治了。”

一切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为政者只能顺“天道”而行,一切的有作有为都会破坏事物本来的美好,甚至于像尧舜的这样圣主,用才能和手段来管理天下,只能使民“相轧”,社会的动乱也就因此而起,这个世界根本不需要有才能有谋略的人来管理。《庚桑楚》篇:“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吾语汝,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意思是:举荐贤才民众就会竞相倾轧,任用知能民众就会竞相偷盗。此类小技,不足以淳厚民风。民众对于利益用力甚勤,子会杀父,臣会杀君,白天抢劫,正午穿墙。大乱的本源,必定生于尧舜之世,其恶果存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恐怕必定会有人吃人之事。

《在宥》篇说:“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 就是讲:君子不得已而居于统治天下的地位,那就不如一切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方才能使天下人保有人类自然的本性与真情。所以提出了“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天下。”

九、不道之道

古人似乎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东西叫做“道”,连庖丁解牛里面的那个厨师都说:“臣之所好者,道也!”。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那是从来也没有谁真正说出这个倒“道”到底是什么。庄子里有位高人名叫无始,他是这样说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意思是说:道不可能听到,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见,看见了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传,言传的就不是道。要懂得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体正是因为产生于无形的道啊!因此大道不可以称述。如果有人回答了道是什么,乃是不知晓道。就是询问大道的人,也不曾了解过道。道无可询问,问了也无从回答。无可询问却一定要问,这是在询问空洞无形的东西;无从回答却勉强回答,这是说对大道并无了解。内心无所得却期望回答空洞无形的提问,像这样的人,对外不能观察广阔的宇宙,对内不能了解自身的本原,所以不能越过那高远的昆仑,也不能遨游于清虚宁寂的太虚之境。”

《徐无鬼》篇说:“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认为能说出来的、讲出来的,甚至是圣贤书上记载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道”。《天道》篇讲了一个“轮扁论读书”的故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方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问。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意思是这样的: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堂下有一位名叫轮扁的工匠正在砍着木头做车轮,他看见国王正在那里专心读书,不觉好奇心动,放下斧头,走上前去问齐桓公:“请问国王看的是什么书?”齐桓公说:“我看的是圣人的书。”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答:“早不在人世了。” 轮扁说:“那么,国王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大怒:“我读书,你这个做工的怎么能胡乱议论呢!你有道理可讲出来,有道理我可以放过你;讲不出道理来,决不饶你的性命!”轮扁从容地答道:“好的,就拿我制造车轮这行手艺来看,斫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又牢固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种极熟练的技巧。譬如辐条和车毂之间的榫接,宽了虽然容易插入,但松而不固;紧了虽然坚固,但无法插入,因此榫眼必须斫得不差分毫,要有这种功夫,只能靠长期的工作实践,才能养成应之于手的习惯。这种功夫,别人问我,可是我无法表达,连我的儿子也没法得到传授,所以我今年七十岁了,还得在这里做车轮。您想,连个做轮子的技术都无法用语言表达,难道圣人之道可以用语言表达么,由此类推,圣人已死,留下几本书,还不是古人的糟粕么?”

在《大宗师》篇有一段对“道”的赞歌:“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勘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有人翻译成现代文境界大减:

那道,为何时时沐浴你的恩情,

却从来看不见你的形影?

你无所事事却事毕功成。

你允许代代传承,不允许独家占领;

你希望人人自悟,不希望现场讲经。

万物之本啊,万事之根啊,

宇宙之父啊,你同时间一齐诞生。

鬼魂凭藉你而显灵;

上帝凭藉你而显圣。

你使山原葱葱郁郁;

你使空气干干净净。

你悬在天穹的最高顶,仍不能说你多高,

你埋在地壳的最深层,仍不能说你多深,

因为你是无限,到处皆存。

你比天长地久更长久,仍不能说你长久,

你比天神地祗更老龄,仍不能说你老龄,

因为你是永恒,随时皆存。

豨韦得了你,

天地两仪从此划清。

伏戏得了你,

阴阳二气从此理顺。

北斗七星得了你,

斗柄旋转如时针,永不停,转速稳。

太阳月亮得了你,

走黄道,走白道,天灯两盏照长明。

兽人堪坯得了你,

登上昆仑做山神。

仙人冯夷得了你,

浪游黄河做水神。

神人肩吾得了你,

镇守泰山做岳神。

轩辕黄帝得了你,

驾乘飞龙上天庭。

国王颛顼得了你,

飞升玄宫管北冥。

鸟人禺京得了你,

派到北冥管长鲲。

西山兽女得了你,

变成西王母,永葆红颜的美人。

凡人彭祖得了你,

修身养性,高龄八百春。

泥匠傅说得了你,

当了商朝相爷,侍候国王武丁,

掌管天下大政,死后魂归白云,

追上东方苍龙一宿,跨骑龙尾,

高悬夜空,化成一颗明亮的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11-01 星期三 我相信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想成为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好爸妈”,但是对于“好”的概念,我们...
    心智教育麦子阅读 191评论 0 0
  • 神的师妹--大西沙织 大西的出身地为千叶县(这个地名有趣,神的妈妈在千叶县就是黑社会的千金大小姐,这里可以脑洞开一...
    松爱家的小秦阅读 1,212评论 0 0
  • 小时候,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童年的很多美好回忆都跟春节有关,穿新衣、放鞭炮、买年货、吃饺子...
    草石阅读 1,026评论 0 6
  • 作为省属重点高中,文华高中的新学年向来是由晚自习开始。 离6:30的报道时间仅剩15分钟,校园外已经很少有背着书包...
    无名字阅读 499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