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了,我打算带他回老家住几天,说走就走,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出发了。
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两边的原野绿油油的一片,淡蓝色的远山在绿色的尽头,与天空的颜色渐渐相融,头顶上的白云悠闲地在空中飘浮,偶尔遮挡住几束阳光,在绿地上投下斑驳的阴影。路边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随着微风慢慢地摇摆,几只飞鸟在大树间飞来飞去,互相快乐地追逐。
好长时间没有出远门了,突然被大自然的美景包围,不禁有些眼花缭乱,我习惯性地从包里掏出手机,想记录下眼中的美。不巧,手机电量显示已剩下10%,已经提醒我连接充电器了。若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拍照,电量马上会消耗殆尽,那样有人打电话过来就无法接听了,翻了一下包,充电宝竟然忘带了。想用老公的手机拍照,他说他的电也不多了。
以往出去玩,我总是手机不离手,不停的拍拍拍,唯恐哪一处的美景被我错过了,留下遗憾,所以每一次出去旅行,手机里的照片都占用了手机大部分的内存。没办法,家里现在已经买了好几块硬盘用来存放所拍的照片。
可是,每次拍完的照片只看过一次,就永远的放在硬盘里了,有时我都忘记了这些照片的存在。记得以前没有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年代,用装有胶片的相机拍照,拍完的照片都被冲洗打印出来,装在漂亮的影集里,我们还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那时的照片是无比珍贵的。而现在拍照则变成了一种旅行的仪式,摆摆样子而已,没有了实际的意义,有些照片发完朋友圈之后,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
而这次我手上没有了拍照工具,我突然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感,原来用自己的双眼比在取景框中感受美景要视野开阔得多。眼前没有手机的阻挡,人与自然的距离瞬间被拉近了。
看着天空,我对儿子说,天上的云像不像一片片鱼鳞?听我这么说,儿子也探过头来,他说还真像鱼鳞,这时他突然想起语文书上的一句谚语: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我说那就是说这种云彩没有雨呗!儿子说是的。还真难得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倘若平时只顾手机拍照,考虑的多是照片的构图,而忽略了景色的本身。
走过一片树林,中间出现了一条很宽阔的河流,河面倒映着树影、天空与白云,我让儿子快看,是不是有一首诗可以形容现在的景色?儿子想了一会儿,想起这学期刚学的那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儿子说和诗里描写得很像,就是没有青螺,说完我俩相视而笑。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水塘边一丛丛的芦苇、水面上低飞的白色水鸟,荒草地上吃草的成群的绵羊。
快傍晚的时候,我们迎着快落山的夕阳快速地行驶,红色的晚霞在天边呈现出放射状的美丽景象,就像一个通往童话世界的神秘隧道。这时老公打开音乐,随着轻快的节奏,我们都陶醉在这令人愉快的旅程之中。
这是一次平常且不同寻常的旅行,我没有拍一张照片,但我却记住了所有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