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全国多处40度高温屡见不鲜,“中暑”与“热射病”等词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严重的中暑或热射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一旦发生,死亡率也极高,在这极端高温的天气下,已然引起了广泛重视。
但你知道吗,除了身体上的伤害,高温带来的另一危害也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那就是“情绪中暑”。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体会处于“易激惹状态”,即“情绪中暑”,专业术语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情绪中暑”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炎热或高湿环境中,并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容易产生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影响精神和心理状态。具体症状包括心烦气躁、情绪易失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悲观绝望等,甚至出现焦虑抑郁。
“情绪中暑”易感人群包括室外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者、生活压力较大者、遇事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的个性脆弱者。因此,这段时间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变得易怒、脾气暴躁,应当考虑其是否得了“情绪中暑”。
出现“情绪中暑”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想办法调节。除了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做好高温防护,多补充水分等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保证休息: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足相应时间,同时日间午休半小时左右,身体状态调整好,有利于缓解身体疲劳和情绪低落。
2.适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转移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天气炎热时不建议过度运动,运动程度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佳。
3.清淡饮食:入伏后可以多食苦瓜、黄瓜、番茄等应季果蔬,适当食用西瓜、菊花茶、绿豆汤等消暑食品。日间不论是否口渴都应及时补充水,少喝最好不要喝含酒精或大量糖分和过凉冰冻饮料
4.调节情绪:尽力保持心态平和。如果因为天气闷热,情绪欠佳,可以选择舒适安静的环境,静坐沉思,降低“心理热度”。
5.场景想象: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音乐、跟朋友聊聊天。也可以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尝试情景式想象法,想象自己在美丽的度假村里闲坐,在清澈的游泳池里像鱼一样畅游,或者在冬季冰天雪地里漫步等,让精神逐渐得到放松。
当然,要想避免热射病和“情绪中暑”,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就要做好高温防护,如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打遮阳伞。
以上部分内容整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