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追了二十多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的教育智慧给了我不少的启示。这里摘取几个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
01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子女就是什么样的人。
盛家六姑娘明兰6岁那年,因为三哥把姐姐的嫁妆赌输,丢了盛家的颜面,忍不住出面以她的投彀绝技赢回了嫁妆,为盛家挽回了名誉。
这是深藏不露的她第一次显山露水。
明兰因此遭到了母亲卫小娘的责怪。
身为小妾,卫小娘谨言慎行,处处隐忍,她常常告诫明兰不要争强好胜,因为这才是夹缝中唯一的生存之道。
卫小娘临死前,对明兰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学会忍耐,活着为大!
这个遗训让明兰成功避开了盛府明争暗斗的凶险,得到了祖母的荫护。
深爱孩子的父母,骨子里隐藏着大智慧,不会贪图眼前的痛快和小利益,而是为子女做着最深远的谋划。
明兰的韬光养晦,为她的未来扫清了许许多多的障碍。
盛府的大娘和林小娘对子女的爱就目光短浅得多。
在她们的默化与娇惯下,大娘王若弗的女儿五姑娘如兰,个性跟自己母亲一样,霸道蛮横、争强好胜;
林小娘的女儿四姑娘墨兰则秉承了母亲工于心计的秉性,处处耍小聪明和小手段。
两位姑娘成日为小事明争暗斗,闹出了一个接一个的笑话。处处不争的明兰却成了赢家,小小年纪就掌管了家里的大权。
剧中,明兰说了一句很到位的话:你是什么样的人,子女就是什么样的人。
02
娇惯子女的父母,表面上看起来很爱子女,其实他们爱的是自己。
他们的心态基本上可概括为这两种:
一是图省事;
二是让自己感觉好。
首先,娇惯子女是最快平息孩子哭闹和对抗的一种途径。
只要孩子不哭闹不对抗,父母就能获得一时的安宁,省去了眼前的麻烦。
其次,娇惯也是表现自己爱子女的一种最省力方式。
这种爱不是为了子女更好地成长,只是为了满足父母享受“自己是爱孩子的”那种感觉。
中国有个古训叫做“慈母多败儿”,这个“慈”就是那些娇惯子女的父母享受的感觉和状态。它不是爱,这样短视的眼前之“爱”,换来的是对子女长久的祸害。
顾府的嫡子,二公子顾廷烨就深受其害。
他早年丧母,继母秦氏深谙“慈母败儿”之道,为了达到把顾廷烨赶出顾家的目的,秦氏从小就对他百般呵护,宠爱有加,把他捧在众兄弟之上。
在她的宠惯下,顾廷烨浪费了一身的才华,终日不务正业,赌博吃酒,私养外室,还气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被族亲长辈们指责不孝。
这时继母露出了真面目,佯装悔恨自己养了个白眼狼,对顾廷烨变了脸,把他成功地逐出了家门。
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用方式,就是对他百般迁就,让他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力和抵抗力。
03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注重的是他长远的幸福,而不是眼前的快乐。
《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句话明兰在母亲让她读的《战国策》里读到过,她用这个道理成功说服了二叔顾廷烨。
当年被逐出顾家的廷烨落草为寇,在一次意外中救了明兰。
明兰为二叔懂事可爱的女儿蓉姐儿的前途担忧,劝他弃暗投明。她说:
她是你的女儿,你是什么样的人,她就是什么样的人。你在顾府,她就是侯府千金,你是流寇,她就是流寇的女儿。
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意气耽误了她一辈子。
望着正在同大家尽情嬉戏的蓉姐儿,顾廷烨说:“你看她现在多开心,比在甜水巷快活,比在侯府快乐。”
“可人这一辈子不能只看眼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怎能只顾眼前当下呢?
3岁就要想她10岁的事,10岁就要想她16岁的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话点醒了顾廷烨,之后,他投军了。
父母真正为孩子好,就应该从他的长远计,而不是只贪图他眼前的短暂快乐。
可惜现在还有许多父母依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闪烁着许多这种教育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