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单位院内有两排绿油油的银杏树,转眼变黄,片片黄叶在寒风中纷纷落下,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经典诗句: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入殓师》这部日本电影,曾经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我一直没有看,原因心理上对这种题材电影和职业的回避和恐惧。普通人对入殓师有着莫名的厌恶和秽忌,从笼统的“不干净”到内心的排斥与恐惧,其真实原因还是害怕死亡本身。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抵触和死亡有关的一切。死亡,是人最畏惧的一件事。因为它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死亡对人来说到底代表了什么;因为它充满了悲伤和离别,亲人离去不再回来,那些我们熟悉的东西灰飞湮灭,无处可寻。纵有再多的不舍,物质上的消亡,任谁都无可避免。
但终究没有抵住好奇,在心理上还不那么脆弱的时候看了这部影片。没想到,就是这么一部以死亡为主题的电影,却并不阴森怕人,倒是温暖,平静,动人心弦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但是没有一个活着的人真正懂得死亡。影片从一个入殓师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生死,让人感到寒冷中的一点温暖。男主人公小林是个大提琴演奏家,有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乐团解散后他失业了,为了生存他选择在隐瞒妻子的情况下接受这份工作。他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片中有一段是他在桥上看桥下的鲑鱼,一些正拼命在水中逆流而上,而另一些已经死去被水冲下来。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鲑鱼明知会死还要苦苦挣扎?后来老者告诉他是鲑鱼为了回到生的地方。生和死的轮回其实死并不是结束,生命的意义在于延续。
日本人的生死观里,生与死没有明显的界限。认为只有摆脱死的阴影,人们才能享受人生,坦然而活。在生死间,在悲伤间,在万物彼此间,保持一种安全的距离,不因近而亵玩,不因远而淡泊。智慧地把握着道清和说不明之间的分寸。这种温和缓慢的状态,不知不觉,已深入观者心间。因此,这部片子安然且内敛。因此,这些离别疼痛却温柔。
中国人向来“重生恶死”。一方面对生充满了渴望与留恋,不少帝王将相甚至苦苦追寻长生不死之术,另一方面因对死亡的无知而感到厌恶与恐惧。其实,我们恐惧死亡,是因为将生死对立起来看待,觉得死是人生的尽头,我们无法左右而又不能不面对,就不可避免引发恐惧心理。
我们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值得我们思考。他提倡“重生贵生”,“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尊重生命,不会因为贫富而伤身累形。在重生贵生的同时,他并不怕死恶死,认为生与死相通相齐,都是自然演化过程中的现象,以死为乐,坦然面对死亡的到来。就如开头我提到的泰戈尔的小诗,要生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奔放,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绚烂旺盛,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不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死如秋叶,面临死亡,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要静穆、恬然地让生命逝去,不必轰轰烈烈,便只要像秋叶般悄然足已,更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平静自然地进行。
贵生乐死,所以,才要活得更用力一些。人生短短数十载,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这一生里,做了些什么,希望不要在死去的时候才看透,什么才是最珍贵。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让今生没有遗憾,顺其自然,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