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诗歌日◢
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还是国际睡眠日,与后者相比,诗歌好像离普通大众的生活有点远。毕竟人每天都要睡觉,但是诗歌……与我何干?
去年的诗歌日,我们做了“什么是诗?”(点击阅读)的专题,从阿多尼斯、博纳富瓦、亨利·米肖等著名诗人的诗作中,去寻找答案。而今年,我们想知道,“诗”是怎样与“人”发生关系的。
辛波丝卡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那么不写诗的人,会有“诗意”的生活体验吗?人们对“诗意”的感受、理解和表达,与他是否写作、阅读诗歌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联?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28位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他们当中有诗人,有诗歌爱好者,更多的是“诗歌绝缘体”。我们怀着做实验的心情,请他们分享一个觉得有“诗意”的瞬间,并兴奋地期待着,当所有的答案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分野,或是无法分辨哪些诗意是属于谁的?如果你也对此怀有好奇,不妨先来读一下人们关于诗意瞬间的分享,或许答案将会打破你的心理预期——
▼
诗 人
有诗歌创作经验的人群,
不限于以诗人为职业。
*
○余幼幼,诗人
昨天和朋友聊天,我说不知道诗写来干嘛却还是要写,这个行为就挺诗意。
○马永波,诗人、译者
春天的梅花树下,木凳微湿
读圣经,唱圣诗,花瓣在空中静止
○蒲荔子,诗人、作家、美宿平台“朋友家”创始人
听到小酒馆里各种混乱模糊的对话
像拆开来自不同世界的信
碰杯的声音就像是给信签名
○李万峰,诗人、策展人
每一个瞬间都不同凡响
我这么觉得 但这句话还不对 凡响也有“诗意”
所以很不好说
……
我感觉自己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宇向,诗人、画家
儿子两岁的某一天,高兴地在床上使劲蹦。我说,宝贝,轻点儿轻点儿,这样会影响到楼下的。可能我有些严肃,他坐下来很认真地看着我,问,妈妈,是很深很深的楼下么?
○王寅,诗人、作家、《南方周末》记者
沉默的终点站
梦见海啸
○程璧,民谣音乐人
昨日春分,已经渐渐接近花期。树的枝桠撑满夜空,花还没开,但微微已经泛了粉意。看着这样的情景,回想起四年前写下那首《春分的夜》,“温润的夜里藏着喜悦的静”。含苞待放充满期待的心情,也独属于这个季节吧。
○郭小寒,乐评人
万晓利冬天来北新桥吃饭,好久不见,有点生份。临走寒暄时他望着天空说“还是冬天没有树叶的树好看”。
▼
诗歌读者
出于爱好或工作需求,
培养有诗歌阅读习惯的人群。
*
○肖海生,媒体人、《此刻》编辑部主任
站在田野上,吹来的风突然变柔和了,和前一天的凛冽完全不同。回家一看日历,原来是立春。
○四月朱,全季酒店品牌经理
FB跳出七年前的《我的这一天》,我写了篇网志给女儿。
她拉了张椅子,挨到我身旁,
学我把双腿盘起,
这一双白嫩嫩的小花肉,将来必然会比我更修长。
她看到我写给爱曼达的那首诗,开始朗读了起来:
“我想为你写一首诗,
由你娇柔的嗓音读来,必定能编织成一曲曲靡靡天籁。”
她问:“什么是天籁?”
嘿!宝贝!这就是天籁。
○张景昱,UI设计师
阳光好的时候,夕阳的时候,下雨的时候。
闻到你暖暖的味道的时候,在不想到达目的地的路上,把脑袋歪向你的时候,都是诗意。
○颜展敏,作家、编辑
春日六点,小区花园路上,暗香浮动,各种鸟儿在各种高低的树叶丛中合奏、迈步。天微明。奋斗的一天开始了。
○李二狗,互联网工作者、不靠谱八零后中年男子、短篇君
滴滴车上,司机放着我中学时听过的歌。
他在用语音和女人对话。
大致是关于一场逃离和争吵,
一次承诺和平静。
想起清晨和父亲的一次争吵,以及其他。
想起了河堤。
以及一次对话。
○椿恋,「椿里」小酒馆主理人
我觉得在我日常生活中最有诗意的瞬间,应该是我在厨房里看着热腾腾的锅气弥漫上升,这样的日常有温度的瞬间会让我觉得诗意就在眼前啊~
○CAN,九零后全职妈妈,有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
一般旅行的时候在异国他乡特别能感受到诗意,可能因为脱离了日常琐事,那种陌生环境的感觉配合起来更容易唤起诗意的感觉。
如果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话,就是心情平静下来的时候,需要配合音乐和天气,也会感觉诗意满满(偷笑)。
○大海,策划编辑
下辈子你将成为别人的萌宠,而她在南美高原放养羊驼。打开农舍院子时,她粗糙的手在风中停下,似乎来自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异域南国的柔情穿透了她。但随即就被远处花栗鼠的叫声打断了这莫名的白日梦。
○Isabelle,联通APP运营推广、娱乐部部长
落叶、窝在家听雨声、一个人走在林荫道上、坐飞机的时候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桌上的时候。
○吴信号,果农、酿酒人
妈妈和姐姐在山上石头丛间挖野菜,三只小狗寸步不离。在山上找一块有杂草碎石的空地,和三个小狗一起躺山坡上睡午觉。漫山遍野,随地都可以睡、晒太阳。
▼
非诗歌读者
没有主动的诗歌阅读需求的人群。
*
○刘行,旅行作家
有爱就有诗,追姑娘的时候,她一笑,世界便醉了。
我是个害羞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她不同,情感来得热烈。第三次见面的时候,在地铁站里陪她等她的方向的地铁过来,地铁刚驶入月台,她一下抱了过来,脑子轰一下空白了,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扑通扑通的,就这样恋爱了。
○John,澳洲独立摄影师
拍风景人像的时候,尤其是后期调色的时候会感觉到,是看到某个角度,我拍的那个女生真的漂亮,会满足。或者是某种别人会珍视的moment,都感到诗意。
有时候去旅游,一个人呆着,兴奋感冷下来。但眼前美景还在,你没有什么事赶着去做时也觉得挺有诗意的。
能看到幸福,安逸的时候都是诗意。
○Magiclee,服装设计师
去年我们做中国式时尚的时候,在听一次戏曲的过程中,突然就觉得戏曲服装的结构和图形,特别具有特色,能够代表中国时尚。
○Chan,餐饮龙头大哥
生活跟诗歌绝缘的。悲伤的时候,会关掉灯看一部恐怖电影,无限循环一首歌。悲伤能带给我安全感,最怕就是大喜大悲。悲伤时候最有诗意了,嗯。
○腻腻的LINLIN,小哥的女友、设计师
海边的风吹到脸上,潮潮的咸咸的,特别是夏天那种,然后身边有人散步经过,但是路灯不亮,大家都是暗暗的。
沿街的商铺,养了小猫小狗,午后在门口打盹儿。
吃雪糕时候,滴在了手上。
○小哥,就是前面那个小哥
打了球回家女朋友做好了宵夜就能吃。
夏天的下午,在树荫底下听着海风乘凉,还有一杯冰可乐的时候。在下生活过得比较粗糙,这已经很诗意了。
○Rémi,实习律师
那天朋友给了我一块牦牛肉干,我吃了一块,太好吃了,感觉灵魂被电击了般,味蕾都快爆炸了。
上周三替一个被告出庭,开完庭她给了我两个又甜又脆的苹果,感觉也很诗意。
○大垚,造型师
喜欢和朋友聊天喝茶,喜欢焚香闭目养神,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家里看书。
对《庄子》里面的一段话感触很深: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冯提尔,设计师、媒体人
大学时,为了拍毕业设计,和小伙伴住到了寺庙里面,待了一年,见了很多事情,就想“不如红尘,何来净土”,就到了上海。
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在直播间写稿子,直播间的调性,让我想到《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男主,感受到很多东西。
○大臻,自由职业者
一天傍晚,我们坐在景山的万春亭边说话,看着面前气势恢宏的故宫,太阳不知不觉落下去,我吻了她,我们最后一次收割了对方。
后记
这是一次很有趣的实验,也许未必严谨,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看万花筒的目镜,每个人透过目镜看到的景象,是千差万别的。以下岛君也想分享一下,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收获的一些所思所想。
关于“诗意”的瞬间,诗人群体总体上更注重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对能指、所指的使用,并很讲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意识和技巧上,他们都展现出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的专业能力,仿佛这些诗意的瞬间,是以诗句的形式在他们的记忆里储存的。在所访问的诗人中,只有宇向在读到问题后,有意识地问了一句,“讲一个现实中诗意的瞬间?”,并给我们叙述了一段珍贵的私人记忆。
什么是“诗意”这个问题,在不同的群体里会遇到不同的解读。诗人也许会陷入诗学的思辨,非诗歌读者则直接白目,表示读不懂这词,对“诗意”最有把握的群体,是诗歌读者。诗歌读者大多被视为文艺青年,“诗意”的感受于他们是非常熟悉,更串起了其它的艺术体验。但是从分享的答案来看,除了个别从事文字工作的朋友,阅读诗歌的习惯,对诗歌读者感受和表述“诗意”,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上一段的结论,当然是和非诗歌读者对比产生的。尽管很多人一开始就与诗歌撇清了关系,但对“诗意”瞬间的回忆,非诗歌读者并不缺乏独特的体验。而且他们的表述更具体,感觉更多地来自琐碎的生活日常,或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们当中有人回答问题的方向好像有点偏差,但这种微妙的“走神”,在岛君的眼中却是一个素人身上不自觉散发的诗意。
我们并不想去比较谁讲述的“诗意”更“诗意”,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只想知道,“诗”与“人”有着怎样的关系,“诗意”是否只灵光一闪地,降临在被选中的诗人身上……感谢以上的28位受访者,是他们的真实反应和坦诚分享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诗性”。无论你是否写诗、读诗,你都会经历到一些值得被记下来的瞬间,一些偶然想起觉得“那个时候的感觉真好”的瞬间,用作家杨照的话来讲,一些“此处应该有诗”的瞬间。
而诗歌,则是将这些“诗意”瞬间以文字保存下来的载体。
也许有人擅长写诗,使用这种载体创造了更多超越个人经历的瞬间;也许有人喜欢读诗,巧妙地利用别人创造的载体,储存着自己的感受;也许有人珍藏了很多的诗意瞬间而不自知,怀揣满兜的记忆,来到诗歌日的今天,才刚刚拾起诗: )
欢迎留下你的观点或经历,让我们的这个实验,在评论区继续。
▶本篇图文资讯来源自网络,由“诗歌岛”编辑制作,版权所有,转载请与本微信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