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不负韶华
——二十大开幕之际有感
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天清气朗,山河锦绣。迎着收获的喜悦,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奋斗壮阔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自信豪迈地站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充满了人民情怀,充满着信心和力量,鼓舞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当我看到报告中提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时,眼前浮现出了学校无数孩子天真的笑脸,此时此刻,我最想做的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关心与祝福带给他们。
“办好特殊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特殊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之后,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殊教育再次成为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支持”到“办好”,再到“强化”,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办好特殊教育的决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党员教师,我时刻端正思想,提升自身思想素质,以“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作为标榜,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实践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守初心、担使命,以德树人、以德立教。
(一)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长期以来的班主任工作,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因为是特殊学生就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他们虽然在认知、动作等方面存在缺陷,但在日积月累的养成教育下,他们同样可以做到上课坐端正、眼睛看黑板、举手答问题、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学生在良好习惯的作用下,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听课。听课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对于特殊学生并不容易,很多学生坐在那里不吵不闹,看似很认真,其实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学习内容上。因此在课堂上我重视发挥学生各项感官知觉能力,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同桌合作、展示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眼手脑协调性发展。另外,给学生展示班里优秀学生的作业,让全部学生一起学习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动力,也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也是幸福的源泉。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在营造崇尚劳动、自信自理的校园氛围时,坚持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将种植园、生物园、烹饪室、家政室等处开发成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场所,推动“五育”融合发展。结合校本课程的主题,在3月的盆栽节和5月的蔬菜节中,不再是单纯地教学生翻翻土盖盖泥地简单传统学农劳动,而是发挥班级全部学生的所长,带领学生DIY花盆、花牌、温馨寄语、布置主题板报、制作盆栽成长手册、照顾盆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感悟、体验种植的乐趣。让学生从育瓜苗、移瓜苗、搭架子、挂防虫贴、剪黄叶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蔬果的生长方式。通过剪、择、洗、切、炒等环节,让学生尝试做一份佳肴(“五彩缤纷”)、做一道甜品(烧仙草)、做一款小吃(韭菜鸡蛋饼),让学生从一个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出发,切实的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重构融合,打造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合力年级老师的力量,整合年级学生的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全级学生在蔬菜节的活动中种得丰收,做得美味,玩得开心。在这样的实践教育下,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都得到切实的发展。
(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必须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理念,因此在班级注重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尚。一、注重环境育人。特殊学生对于国家与民族的认识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为了加强他们的党性认识,提升对祖国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还让学生通过涂色、裁剪、粘贴的形式,共同制作一幅“童心向党 感悟党史”的宣传板报。在加强学习伟大英雄人物事迹时,除了学习课本相应的内容,还带学生带阅读室浏览更多伟大英雄人物的事迹(如王小二、刘胡兰、邱少云等等),观看有关的教育影片,并在班级粘贴有关的英雄人物事迹。二、持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和班级老师一起,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唱一首歌、给父母留言、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方式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三、利用传统节日育人。在元宵、清明、端午等主要传统节日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传递给学生。带领学生通过“云祭扫”的方式表达对英雄先辈们的敬意,通过做香包、互赠香包表达对家人、老师同学的关心问候。
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乃至文明程度的标尺。我深深体会到,特殊孩子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需要知识与能力。未来,我将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特殊教育,尊重并包容特殊学生,共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每一个特殊孩子的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