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段时间十分迷恋宇宙学和量子物理,别人煲剧我煲BBC的科学纪录片,每每看到那些精妙却如天书般的理论与公式,总不禁长叹:以前读书时怎么没选择做个理科生。加之舆论经常提及的理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生似乎总在伤春悲秋),作为一介文科生,无论是在理想思考能力,或者与时代技术发展接轨上,似乎都并不占优势。但今天万维刚老师专栏中的《文科生的反击:软技能的时代》一文,启发了自己不同的思考角度。
文章源自美国8月新出版的一本新书《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 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标题中的Liberal Arts(尚未查证“自由技艺”是否约定俗成的通用翻译,听上去有些误解),大体对应中国的人文/文科教育,在美国大学教育体系中指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
书中给出了一组调查数据:2012-2016年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期间,在美国新增的1010万就业岗位中,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岗位仅占总体的10%;而其他的90%的工作,都是文科相关的也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而不仅仅在工作的数量上,甚至是长期发展上,文科生都具有更强的“长跑”能力。虽然一开始毕业的起薪不如技术类的工程师,但一旦掌握了关键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文科生的后劲便是不可估量的。
文中列举了5种最重要最值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是探索新事物
也可以说是调研能力。在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说的时候,能不能有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这一点让我想起最近中层管理会议上老板特别赞赏的一个新进员工C。C是公司的管培生,直接跟着一个资深的策略部门主管做事。主管平日工作非常忙碌,交代任务常常非常简短,也常常没有时间指导C具体的做法。但在这种环境下,C显示出了高度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平日任务完成质量不错,还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将原本简单枯燥的竞品数字报告,配合上了最新的行业和竞品动态,并加上设计,变成装潢精美内容翔实的竞品月刊,并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这个案例当然是个小案例,这本小小的竞品月刊的绝对水平可能也是有限的,但值得赞赏的是新人主动探索的精神,并最终有所创造和产出,这便释放出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信号。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积极辨别和鼓励这样的行为典范;而作为员工来说,也要时刻关注工作中是否有新情况新事物的发生,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二是获得洞见
也即在一堆杂乱的信息中获得一个洞察的能力。
在媒介策划工作中的确常常面临需要分析获取洞察的情况:很多是偏向数理分析性质的,比如研究消费者行为,媒体发展趋势,品牌指标表现等等,这些背后依靠的是数理分析能力,一般是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通过学习来使能力增长。
但困难的部分却是,大多数情况下以上提及的各项分析,都是互相割裂的,并无法串联成一个清晰的因果关系链条。最终作为策略依据的,数据为辅,经验为主。但在媒体和消费者行为变化如此迅速的今天,经验是否能有效,能有效多久,依然存疑。
而近年来兴起的所谓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效果类投放,实际应用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粗暴,主要就是判别是否目标消费者,然后进行广告投放并追踪转化效果。对于真正数据层面的挖掘分析其实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产生真正的洞察。
因此要培养真正的洞察能力,功夫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或者基本事实之上,可能还需要提升真正的思维能力,譬如多维度思考,或者跨学科的思考。
第三是选择与决断
按照别人制定好的规则行事总是更加容易的;但如果现在根本没有规则,能不能自己来制定规则,并且带领别人完成任务呢?
如果现在没有规则,能不能站出来制定规则,并带领别人完成。考验的除了积极主动性,还有对于“团队规则”有效性的笃信程度。在其它地方读到过一些自然界的奇妙现象,譬如鱼群为什么能呈现出某种特定的群体性态游走,是因为个体间维持一些特定的规则1) 分隔规则: 尽量避免与临近伙伴过于拥挤; 2) 对准规则: 尽量与临近伙伴的平均方向一致; 3) 内聚规则: 尽量朝临近伙伴的中心移动。
当时这个例子用于说明,为团队制定基本规则的重要性。只要有正确的基本规则,团队便可以自主流动起来,但规则必须:简单,激发能动性,经过思索与检验。
今天的工作中遇到制定团建规则的问题。以前团队较小,业务也不那么繁忙时,会有定期的团队内部分享,团建活动,组员生日活动(旧规则)。现在团队人数有所扩充,人员流动性加强,工作节奏也更快的情况下,无论是时间的调配,或者准备活动的精力耗费,旧有方案都已经不适用。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协同团队的核心成员,制定出一套易于实施(节省精力,碎片化任务)并让每个人可以充分参与的规则。
第四是理解他人
一个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能力的人,一定也是有深刻人际洞察能力的人。知道团队内每个人的特点,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是否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
理解他人可能是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了,无论是知人善用,还是物尽其用,都是领导者判断并且调用安排人力资源的能力。其重要性无需赘述。
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发展理解他人的能力,首先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其次是多从他人的利益,他人的方便处着想。
从一个人的第一眼外表,衣着打扮,站立或者坐卧姿势,到说话的方式,思维反应的速度,能快速有一个基本判断;而后便是给予这个判断,进一步通过一些关键问题,了解对方在组织内的地位高低,决策权力,对于涉及问题的个人态度,利益偏好等等。大致摸透了信息,再来处理事情,便能节省大量的精力,做到八九不离十了。
如果说以上方法论有做起来特别困难的时候,便是“自我”太过膨胀的时候,过于执着于证明自己的见解或者方法的优越性,却忽视了对方的利益,一叶障目。
第五是影响力
一是需要培养清晰的表达能力,二是具有共情能力,因此能成功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这部分恰恰是自己的短板。一直自诩自己还算是个头脑灵活,反应快速的人;但却没有深刻理解从脑内思考到有效表达之间,其实隔着月亮太阳,甚至整个银河系的距离。
过去总是迫不及待地,一股脑把所有想到的东西“倒出来”,结果自己可能一边说一边也想明白了,但对方因为跟不上自己思路或者压根就不是同一个思路,最后根本没有明白你要表达什么。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未经整理的思想也是不值得表达的。先想好自己的结论是什么,有几个论证的理由,想要对方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之后,再来进行表达。最近也是努力一次次地练习中。
回到书中的论断,为什么文科生在未来会更值钱,主要是因为好的文科教育会有很好地培养以上的5种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而复杂问题,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现状,正因为如此,虽然这两年AI人工智能炒的沸沸扬扬,但《得到》专栏的各位大牛们,基本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大脑的悲观预言持乐观的态度。
换句话如书中所说的,只要人工智能跟真人还有区别,就业市场就需要”文科生“,所以各个文科生,接下来依然是我们的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