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忙于给孩子全方位启蒙的家长,都明白孩子从小读历史的重要性,也想知道:怎样挑选一本优秀的少儿历史读物?好的历史书长什么样?反正它一定不是历史课本的样子。
首先,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对历史怀抱热情的孩子大有人在,但市面上真正优秀的历史读物不算多。原因之一是,给孩子写历史读物,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又要有深入浅出的通俗文笔(能生动就更好了)——但是,据我观察,能同时具备这两项技能的作者太少了!!
顺便插一句:不要说“我家孩子不爱看书”这类的话,我做少儿编辑十余年,没见过不爱看书的孩子。如果真不爱看,那是书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历史是存在心底的智慧
近年来,大陆出版界从台湾引入多部获奖青少年历史读物,如《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少年读史记》等,可读性强。引人注意的是,书中贯穿一种“启发式”教育理念,使历史不再让人感觉“不干我的事”。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陈卫平认为:“给孩子讲历史,应不断激发孩子的思考与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从中得到足够的思维训练及丰富的行为典范,并用于检视自己的生活。”
一部好的历史读物不在于给予答案,而在于探讨过程、锻炼思辨力,很能体现当今前沿的历史研究理念。
书中,作者并不完全讲述故事,他认为碎片化的故事会割裂历史脉络,无法解释事件的深层意涵。作者注重超越旧说,注重打破人物的符号化形象。例如,他问“郑成功反清复明,是怕失去权力,讨厌他族文化?习惯性地遵奉明朝?还是觉得投降是奇耻大辱?”开放式的问题重新赋予历史人物以“人性”,传达了学术界倡导的史观。
本书文风平实,没有故意搞笑逗趣,但读来不失生动。例如,作者用《清明上河图》来介绍繁华的汴京城,讲道:“进入图画世界的人,马上就能明白,为什么宋朝的君臣都不喜欢战争了”。孩子读到这里,可能会好奇:宋朝不喜欢战争,就能不打仗吗?别急,作者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紧接着开始讲宋朝的战争史。可以说非常懂孩子的心理。
学历史不在于背诵人名和地名,更在于透过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让人了解人性,认识世界,学一些用得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