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国宝,秦岭大熊猫更是国宝中的国宝。秦岭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成为大熊猫自然选择栖息地的最佳庇护之地。这种耦合中的必然,得以使秦岭大熊猫作为独特的秦岭亚种繁衍至今。因秦岭而显贵、因棕色而稀奇、因量少而珍稀、因脸圆而可爱、因易见而共生的五大特点,成为秦岭大熊猫区别于四川大熊猫的显著特征。秦岭大熊猫的“萌”与秦岭的原真性,合为自然界最宝贵的共生,给予生命动力,野性十足,快乐无穷。
中国人对大熊猫最初的认识,因其野性称为“林中大兽”,以其黑白配的侠骨称为“山中大侠”。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秦时即称大熊猫为“貘”,人们坚信大熊猫是“猛兽”。到了汉武帝时期,宫人还把貘关在上林苑里放养,供皇帝打猎,把成功地猎杀到貘当成是勇敢的表现。关于大熊猫是食铁兽,晋朝《尔雅·释兽》记载:似熊头不大,外观黑白交驳,好食铜铁和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这样描述大熊猫:房县有貘兽,喜欢吃铜铁但不伤人,老百姓的锄头斧头上的铜铁都被貘兽吃尽。史书的记载,虽野性十足,但不伤人。谦谦君子,贵为“大侠”。从大熊猫的古籍和方志的历史记载可以看出,三千多年来,大熊猫一直被视为我国极其稀有,珍贵的珍奇异兽,具有重大的经济、文化意义。
在白忠德老师写的《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也记载过好多关于大熊猫的故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