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9
《自己培养自己》第二部分 智慧与技能 P37-101。
这一部分,七个小节,七个主题
一.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孩子喜欢听故事而不愿意听说教,这是每个班主任都明白的常识。所以善于讲故事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怎样讲故事呢?李老师分享了他的体会:1.把自己放进故事里。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汇在故事之中。2.要自然切入。我们要把教育意图尽可能隐蔽起来,不要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被大人“教育”。只要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生活,并能够随时敏锐地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就能够找到讲故事的自然切入点。3.要善于展开。要善于描写。4.要曲折波澜。5.让学生走进故事。就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或者让他们推测故事的发展以及结局等等。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否则是失职;但“教育意识”的体现却一定要润物无声,讲故事最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
1.有学问——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俯视古今、联通中外......震撼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想要具备这样的品质与能力,那么,阅读、学习是关键。阅读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俯瞰我们的每一堂课。
2.有思想——“思想”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是指能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通俗地说,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准确把握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拥有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
3.有情趣——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有效,又有趣。有效,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收获;有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如何才能达到有趣?语言的风趣机智,让课堂活泼和谐;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就是学生活;引导课堂讨论甚至争鸣,让学生的思维碰撞;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4.有才气——一手好文章,一副好口才
5.有胸襟——尊重、平等、宽容
三.自然而然的教育。
这一节,李老师写了自己带一个新班时“不露声色”的教育:发信时不动声色的引导;发现早恋学生拥抱时巧妙制止,而后借由语文课引导学生的认知。结尾,李老师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最后一条建议“保密”,即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氛围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效果,总是发生在自然而然地场景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而教育过程则一定要不露痕迹。这需要我们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三.还有比操作性更重要的。
这部分内容里,李老师剖析了老师们非常热衷于“可操作性”方法或策略学习的原因。注重实践、注重方法、注重技巧,拿来即可用。但忽视了其背后的理论。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的方法与目标,教育的价值与理念,教育的特点与原则......这些都是体现在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行为中的,没有了这些,任何一个教育行为便失去了意义。我想,我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明确底层逻辑之后,才能更好地思考并形成良好的教育行为。
四.成长是最好的奖励。
这一节,李老师写了李晓波老师成长的经历,重申了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最后一段文字,分享给自己: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每一次成功,都是起点;每一个教训,都是财富;每一次创造,都是庆典;每一次超越,都是惊喜......
五.把评语写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这段文字,李老师写了自己读了郭文红老师所写的学生评语后的感受。一句话,郭老的评语写进了孩子的心灵深处。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评语,折射出了郭老师平时的日常工作——从容耐心的陪伴,心灵交融的聊天,细致入微的记录,不辞辛劳的家访,童趣盎然的嬉戏......
写期末评语本身也许不过是几天的事儿,但要真正写进孩子的心灵,则需要每一天和孩子的息息相通......
六.“以人的方式去爱”
这篇文字,是李老师执教《致女儿的一封信》课堂实录及始末。借书中王荣生教授的点评:李老师是带着素材来上课,做了很多准备,这些准备都是针对这一个班的学生的,就他们在预习中所提出的问题而“定制”的。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种景仰,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了解,还有他和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一些交往。他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教学,他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把上课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问题上,然后顺着学生的问题不断的推进,这是我们可以学到的。至于李老师对
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景仰,那种了解,和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那种交往,交往当中有许多深切的体验,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学到的,不是谁都做得到的。
我想,能学到的 好好领会 去学习 去迁移实践,就已在成长的路上......
观念与情怀大抵是因为热爱;智慧与技巧,一定是因为“四个不停”!
那就让我们向大师学习,不停地实践、思考、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