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够特别明确顺畅、相互理解的时候,其实并不多。所以高山流水这样的知音才近乎于神话般的存在,所以才有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总是在反复沟通,反复误会,反复澄清,反复纠结的过程中曲折前行。
然而再遇到有些人天性敏感多疑,神经脆弱,并不能接受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需要多回合反复的迂回前进,而是主观上就是认为他就是应该被别人所理解,进而觉得别人居然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被理解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生气的。换句话说,这种人往往会自己生闷气,为什么生气呢?你猜,猜不到吗?继续猜,你连我为什么生气都猜不到,这点让我很生气。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需要识别他人的情绪。前者需要自控力,后者需要观察力,都很强就可以说是情商高了。虽然很多鸡汤都会告诉我们,情商比智商重要,事实也许是,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需要比拼智商的边界,智商决定的天花板本来也不是给普通人去触碰的。情商则是出现在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管理好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不需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只是注意一些细微末节的地方,不需要活得太憋屈痛苦。
只是我们被电视和文学作品影响太深,真以为现实中会存在那么一个不用言说,一个眼神就什么都懂的知己。这样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就是我们对现实失望的根源。这样的感觉,有时候就会是错觉。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很多时候就算从结果上看似乎是达成了一致,但是你也没办法去完全的验证,两个人内心的活动就真的完全一致。
哪怕已经是看上去很完美的知己,依旧需要沟通和交换彼此的想法,整天你猜我猜的猜来猜去,最后恐怕也就不是知己而是自己的自娱自乐。
就算知己,也可能只是一时一事的知己,世上不可能有完全心意相通的人,在任何事上都能完全相互理解,那样想想也觉得很诡异,如同世界上有2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无论是自己活成了别人,还是别人活成了自己,细想都没觉得是件好事。
就如同悲剧结尾的故事有时候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一样,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沟通之后不断产生误会,然后继续沟通去消除误会,然后不断趋近意见相同这么个过程,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也平淡如水。点头之交的分歧是最少的,因为压根就没有开始。
感觉,有时候会是错觉。时间,却会留下相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