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玫瑰》是苏联作家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部散文集主要探讨写作上的一系列问题,他本人自称为写作札记。帕乌斯托夫斯基不是我熟知的苏联作家,同时代的高尔基最为耀眼,那些稍微亮度不够的星辰,都被这强烈的光亮遮掩。
看了译后记,才知道,在苏联期间,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在当时的作家,大量歌颂革命和英雄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他是比较另类的一个,坚持用古典浪漫主义的风格进行创作,因而受到官方的冷遇。
作为一个小说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金玫瑰》中所有讨论创作问题,都会包含一个他所知道的故事,在故事的展开中,在前面或者是章节的最后,把对创作的看法和一些主旨,表达出来。与那些理论性的关于创作的分析书著相比,更加吸引人,读起来丝毫不觉得腻味和厌倦。没有那些论证,观点照样让人信服,即便是领悟不到写作的精髓,也看了一个不错的故事。
读这本书,就像是做了一次写作的旅行。有时候,作者和你坐在某个地方的长椅上,给你讲述一个意义非凡的动人故事;有时候他带着你去了一个有特别风景的地方,告诉你那些写作的源泉;有时候,他把他的那些作家朋友介绍给你认识,让你知道他们各种癖好;有时候,他像站在讲台上,你则是他得学生,他把知道的那些不同类型的大作家比如像维克多·雨果、契科夫的故事告诉你,让你知道作家并没有固定范式,而且他们都有残缺,世上没有完美的作家。
由着这本书作为写作初期的指导读物,可以让你将来去啃那些学术“大砖头”的时候,不至于倒了胃口,视写作为畏途。
书名《金玫瑰》是开头引用的一个故事《珍贵的尘土》中一位老兵的黄金饰品。《珍贵的尘土》中一位退伍的老兵为了制作给心爱人的礼物,为金匠的作坊打扫灰尘,从灰尘中筛选出一粒粒金粉,最后打造成了一朵金蔷薇,但所爱的人已经把自己忘记。帕乌斯托夫斯基用这个故事来说明,生活和写作的联系: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波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上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玫瑰”——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作者在这里用浪漫的笔触写出了不变真理——写作来源于生活,作家把生活中的点滴提炼出来,铸就自己的特别物品。铸就作品的来源,往往是大部分人所忽略的,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就像尘土中的金粉一样,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得到这么一丁点。虽然没有明确告诉你如何提炼这些微粒,但是已经描述出了其艰辛的程度。
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从生活中提炼这些金粉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他说就是要“全心全意的投入生活”。而不是做一个拿着小本子到处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记下来的观察者。他自己在平时基本都不这么干,他从不刻意的去记录他生活中的事情,也没有特意为了一个看到的人物或者了解到的故事去写作,“压根儿没想到要为未来的书记录点什么下来,或者记住点什么”。他和不同的人交流,和他们一起工作、聊天、喝酒。但是只要他全然投入,那么生活中的点滴,都会在创作的时候被回忆起来,并且往往恰到好处的出现在作品中。这个可能就是作家的天赋,和一般人的区别:生活经历成为作品中的元素被恰如其分的安排。
但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已经有一双作家的眼睛和脑袋,可以从容不迫的,在投入生活的同时,又写出抒情隽永的文字。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最初进入文字写作的人来说,做点记录或者把从脑子里突然蹦出的句子记下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写作是必定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除此之外,应该到外面去,感受各种事物,接触各种人,过一种真正的生活。许多作家,但凡写小说的,必定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写,而是在生活。所以不用为到了四十五十突然想写点什么,或是起了劲头要当作家而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因为你已经收集了许多尘土,并从尘土上得到了些金粉,现在你要做的,一是继续把尘土中的金粉拣选出来,进一步的,你可以打造自己的那朵“金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