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完一本书,书还是书,你还是你,那读书花费那个时间干嘛!
如果上个完一个课程,课还是课,你还是你,你花费那个时间、精力、金钱做什!
叹号高效阅读,是那种学了就想立马行动,行动之后还会上瘾的课程!都说没事多读书,可是读书是件多么反人性的事情,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书量不超过5本,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几乎不碰书,甚至读大学期间就不怎么读专业以外的书籍了。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在最舒服的葛优躺刷着手机才对得起一天的奔波,这个画面描述的就是我之前的状态,随着年关的到来,还记得年初那壮志豪云的读书目标,目测又要打脸了!偶然的机会,刷到叹号训练营,居然还有10天读20本书的法宝!果断报了名,接着就是一段新认知的刷新之旅。
框架思维
进入核心的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刷新了我的阅读认知,更新了读书的习惯,也对快速阅读更加有信心。以前的我,阅读存在2大困难,读书慢和不能坚持,在细节上面,常常是拿来一本书就会一头钻进文章内容,标题只是扫视一眼即过,从没有认真对待过。这是一种典型的战术失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很多时候往往看过后面就忘记前面内容,很难联系起来,这也导致完成一本书的战线拉的很长,越读越没有信心,最后形成恶心循环。通过前三节的课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立马按照新的方法实践,突然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原来读书是那么美妙,原来可以读的这么快。大部分书籍,在作者写作的时候都有完整的逻辑构思,文章的目录往往就是最好的框架,各章的标题和黑体字是作者最想传递交付给我们的,如果想快速的进入作者的思维,看这些就够了。其实这种思维,不仅读书有用,还可以用到我们的工作和其他方面,比如做一场演讲,我们需要列个提纲,从提纲出发再发散到下一层次要讲的内容,层层推进。没人喜欢杂乱无序,干净清爽的环境总是令人赏心悦目,而框架逻辑,就是构建一个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桥梁,是一种高效的心灵沟通方式。
成为书的主人
我以前往往总在想,要去记住书的全部内容,不放过任何的死角,要把书啃完。通过叹号阅读课,我的思维转变了,视角换了,我们阅读者才是主人,我们通过书本去找自己所需。读书是为了用起来,为我所用才是书的价值,一本书只要用到书中的几点,那就非常值得了。当我们转变思维后,才可以在快速翻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放过那些无关信息,变成书的主人。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总有人对快速阅读持怀疑态度,读的那么快能记得住吗,囫囵吞枣的阅读有效吗?开始我也是有所怀疑的,这其实是没领悟到快速阅读和精读的关系。通过快速的阅读目录和找到感兴趣的关键词释义,我们基本可以对全书全文精华有大致的了解,如果确实对全书比较感兴趣,还可以从头开始逐页阅读,当我们有个大致的框架在心中后,即使逐字阅读我们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很多书是不值得精细阅读的,尤其是一些畅销书,会有很多案例和重复的内容,其实这都是可以快速略过的,唯有精华部分才值得深究。对于那些经典、好书,一次读完就放弃了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反复的回顾和复习的,所以精读和泛读要结合,才能在信息爆炸时代更好的处理信息。当我们快速阅读的功力修炼到一定层次,即使让我们去逐字逐页的阅读,我们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甚至你自己都很难察觉。
量变到质变
所有的技能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习得,叹号训练营教授了很好的阅读方法,但是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阅读量,效果就会不太明显。就像叹号老师分享的一样,学习成果等于学习密度乘以持续时间,要想成长,尤其爆发式增长,需要集中某个时间段,高密度学习。由于时间关系,直到最后一个周末才成功挑战1天10本以上的阅读量,即兴奋又有点后悔,兴奋是因为自己也能做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天读了一年读的书,后悔是最后一周才挑战,之前的周末浪费了,不然本次挑战中,能阅读更多的书籍。虽然读书营结束了,但是后面读书的习惯不能丢下,完成更多的读书量,最后形成自己的输入系统。
最后,谢谢叹号老师的训练营和贴心的助教们,搭建这么好的平台汇聚一群志同道合小伙伴在一起学习,我们才走的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