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写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小随笔,说很多书是多余的,只是将毫无营养的信息堆砌起来,只会占用大脑内存,弊大于利。
于是有朋友在后台问我,那怎么读书才有效?
其实,读书这事儿,每个人习惯不同,很难有四方皆准的方法,既然有人问道了,我又说几条我自己的,是否适用你,仅作参考。
一、多读经典
经典书籍必然有其经典的道理,千百年流传下来,经过无数人鉴定,所以,差的概率不大,可作为首选。
但是有一点建议,很多经典文学名著,不看也罢。确实非常的晦涩,让你一头雾水,我其实挺讨厌那些明明看不懂,且看不出乐趣,还附庸高雅的人。
我高中时代,所有正课,都没好好听讲,全在看世界名著,有的确实觉得好看,有的难看的不得了,为了假装才子,我硬着头皮也给啃完了。
其中几本,我以为是当时年轻,所以品不出滋味,于是前几年,把那些难看的大部头又搬出来读了一遍,结果还是觉得很难看,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追忆似水年华》。
那些作品,可能是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为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对于一般阅读者,不见得受用。
我个人建议,可以读一些关于哲学类、历史类的经典,对认知提升,和视野开阔都有帮助。
二、好书一定要读两遍以上
把一本好书读两遍,胜过多读100本烂书。
你要明白一点,不同的年龄节段,读同样的书,所拥有的感悟是不同的。
所以,一本好书,真的值得一读再读的。
而且,当你把一些经典重读时,与当下情景联结,往往会感受到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
就像我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其中说到两个理念让人震撼。
一是说,“公司”这个概念是创造出来的,它既包括公司的LOGO,又包含员工,还包含公司的领袖,也包括公司的大楼,但是一打散,每一样东西都不能代表公司。
所以,“公司”这个概念是虚构出来的,但是又存在于众人的想象之中。
二是说,人类发现了麦子,于是驯服了它们,从此从狩猎时代,过渡到农耕时代。但是,人类征服了麦子的同时,也被麦子所征服。
因为人为离不开麦子了,到处播种,麦子这个种群得到了空前繁荣。
当时,看到这两个理论,总觉得在哪儿见过。
后来重读了安德森的《想像中的共同体》和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找到两个理论的真身。
所以,一本真正的经典书,即使过去很多年,书中的观点也历久不消,总能让你找到新的联结。
三、要一行一行的读
很多人花不少钱去学习读书的技巧,我也听说过一些,而且多是教你速读的。
我实在想不通速读的必要。
一本通过速读就能完成的书,可见这本书得有多么肤浅。
如果通过速读,作为选择好书的手段,我没有意见。
如果花钱买回去,还要速读,那你为何去买它?
我的观点是,找到好书,一行一行的认真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记录,这才能起到开拓心智的效果。
四、设置测试环节
我最怕买到烂书,不仅仅是浪费钱,更会浪费你的精力。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测试环节。
可以通过豆瓣去看看评分,能帮你筛掉一部分烂书。
只是,现在很多作者会找水军来刷评分,所以也不要只看评分,还要看书评。
大家写书评肯定都是写书里最精彩的部分,如果书评都引不起你兴趣,那么这本书多半你不会喜欢。
当然市面上有不少听书软件,花点小钱,买个会员,也是个好选择。
但是,千万要记得,听书代替不了读书,听书的目的是为好更好的选择书籍。
一般一个二十分钟的音频,很难能说出书的全貌。
而且,为了照顾大众,也会忽略一些深刻的内容。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听完觉得不错,买一本回来,认真读。
比如,去年我听某到《娱乐至死》的音频版,觉得还可以,就在书城买了一本实体书。
读完才发生,音频版错过了太多深刻的东西,毕竟终极预告片,再怎么样也无法取代正片。
五、写书评是掌握一本书最好的方法
这一点可能不是每个人能做到,我却非常推荐。
你能把看到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再输出,就说明你真得掌握了。
所以,你可以尝试一下写书评。
不见得面面俱到,涵盖书里所有内容,只用选出几个点,写出来,最好能匹配自己的感悟。
这样一来,你的认知就形成了对流,并变成了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存在于意识形态中的碎片。
当然,如果可能,写书评更高的境界是,根本不引用书中的例证,只写书中的核心观点,自己另外找例证。这时你的知识关联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既然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一定是个很上进的人。因为我有意选了一个很土的文章名,自然过滤掉了一些浮躁的人。
所以,想对看到此处的你说句真心话:
对于喜欢读书的你,不必焦虑,屏幕将把这个世界的多数人变得越来越弱智,你也许根本不用做什么,只用保持现在的习惯,大家都在后退时,哪怕原地不动,也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