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类孩子:
妈妈,怎么办——依靠他人的【听话小孩】
爸爸,我不会——容易放弃的【气馁小孩】
这很丢人,我不要——在意他人眼光的【害羞小孩】
幼儿园不好,老师不好,没有人喜欢我——归结于他人的【怨天尤人小孩】
可是,我们希望小孩的模样是:“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尝试一下,这样很好玩!”,“我想要这样做……”遇到困难,能够看到事物全局、努力想解决办法,敢于实践的【勇敢小孩】。其实不仅仅是小孩了,我们也希望成长为这样的大人。
我们希望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是指能够客观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到应对的策略与方法,拥有不气馁的承担!
1.「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比较容易遇到两类人,一类是太不拿自己当回事的『都是别人的错』,在问题出现时自己完全是无辜的,无能为力的,是时运不济,是遇人不淑,而拒不认错是维护自己僵硬边界、可悲自尊、沉重依赖的最后一道防线;还有一类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万事往自己身上揽』,一直说对不起,是他不够好,不够坚强,不够聪明,不够努力……可怜巴巴的,只是这样除了像泄了气的气球,好像什么都做不了。《熊博士当校长》中,熊博士可能是遇到问题最多的校长了。各位动物们上课用时快慢有差,午饭众口难调,午睡要求不一,游戏规则冲突等等,如果熊博士先下个判断:“我的能力有问题”或者“大家事儿太多了,故意找麻烦”,那这个学校就开不下去了。
当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指责,拒绝,愤怒,烦躁的时候,我们忽略了第一个信息:有问题出现才是正常的!其次,人是环境中的人,问题也要放在“场”中见。
一位少年去拜访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快乐地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呢?智者告诉他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智者的话道出了看待事物的最重要的立场问题。
『把自己当成别人』会更宽容,让我们的思维更广阔;
『把别人当成自己』会更理解,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深度;
『把别人当成别人』会有距离地尊重,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客观;
『把自己当成自己』会负责任地上心,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担当。
2.找到应对的策略与方法
思维是有尽头的吗?这个问题一定很好回答。都知道想象力、创造力是无边无尽的,同理思维怎么可能有边际。但是,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想一个问题总也想不出答案,就此搁放,然后等待自然出一个结果,即传说中的“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实际,自己的大脑什么都没做啊!如果想用自己的大脑做点什么,要怎么做呢?
即,在大脑中画一个问题分解之树,“列出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判断对谁是问题——想出解决策略——分析不同策略优缺点——做决定”。
3.拥有不气馁的承担
没有什么问题是能够得到永久解决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最简单,最粗暴的谎言。每一个解决方案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行动等待去承担。比如,是选择增加学校投入成本还是舍弃部分学生?如果选择增加学校投入,那就要想到投入的来源以及投入的回报率;选择舍弃部分学生,就得考虑办学宗旨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难做,不是问题难解决,为什么有人有“选择困难症”?为什么有的人会做事墨迹?为什么有的人难以下决定?答案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