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豆瓣,ID:翩翩,文责自负。】
每个人
都可能是罪恶的帮凶,
每个人
也都有机会偿还正义……
——腰封题记
2020年初,疫情爆发,持续三年,多少人被隔离封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悄然发生。蔡骏的这本《一千万人的密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门闭室孕育创作出来的。
老实说,我首先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而来的。《一千万人的密室》,到底这一千万人的密室里都有什么秘密?其次,我很喜欢看悬疑侦破故事;再次,也是想了解著名作家蔡骏的写作风格,读他的作品,就是直观了解这个作家的最好方式。
所以,它成功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拿到书,我又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血红色、蜘蛛网般密布分隔的密室,黑底蛛网密布的腰封,上书“著名作家·蔡骏 ·悬疑推理现实主义长篇 ”“本格”“硬汉”“社会派三大流派融会贯通”“经典悬疑推理结构、雷蒙德·钱德勒‘硬汉派人设’”,这些抢镜的字眼,吸引了我。
打开书,很快就被它拉满的紧张悬疑氛围带入,欲罢不能。
小说主人公雷雨开了一家名叫“探照灯调查公司”,承接商业调查、个人征信调查、寻找失踪人口。说是公司,其实就他一个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兼调查员,开业三个月未接到一单生意。却在一个贵妇洪姐光临公司,让他帮着调查她的儿子后,探照灯刺破了长夜,大幕徐徐拉开,故事开始了。
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一起迷雾重重的密室谋杀案。要从一千万人的密室里找到凶手,只有一千万分之一的机会。然而,一起又一起凶杀案的出现,都有一个标志性的S体呈现,这难道说明凶手是一个人?
小说既有凶手精心设置的诡计,又有主角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推理能力,以及刑警强大的破案意志。全书涉及父子亲、母子情、父女情以及微妙的男女之情……彼此深刻的救赎,长达十五年的矛盾心结化解。
密室,可以囚禁身体,但囚禁不了事件真相。通过主角抽丝剥茧的分析推理,层层迷雾涌来又散去,案情凶手反转再反转,最终,被不近人情没有“人性”的雷雨找到了真相,将一个个凶手送往公安局。
题目吸睛。
《一千万人的密室》,书名起的很有噱头,看点十足。这个“密室”,既是被疫情封闭的住宅,物体空间,也指案件发生的密室,人性的密室以及这个创作的文学密室。所以“密室”含义较多,仁者见仁了。至于“一千万人”用得夸张,引人遐想。
语言腔调独特,很有磨砂质感。
首先语言很浮夸。外国地名人名常用,显得主角见多识广,狂放不羁,天马行空,又心思缜密。比如:大众甲壳虫的远光灯轰然击中他的脸,惨白得如同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他的外套和眼镜片上沾着暗红色污迹,好像逃出斯蒂芬·金的闪灵酒店,住客们多半有三只眼睛、六条胳膊以及两对乳房。
其次语言比喻大胆。比如:时光抽入马桶。凡尔赛变成坟墓。庞贝在维苏威火山下凝固。世上的销金窟犹有竟时,无独有偶地幸存两道手机电光,照亮舞池中央的祭品。
再次是直白兼黄腔。比如:纵使在监狱里蹲了九年,被打爆了两个luan蛋,他也要回到不夜城的顶楼舞池,拧开所罗门王的瓶盖。无数粒尘土相拥起舞,宴饮,欢庆一个人的死亡。
再比如:我坐上人造革沙发,上面同时残留着江志根与洪姐的体温。一个是江志根滚烫的四川火锅,一个是洪姐温热的广东煲粥。江志根的屁股尖锐沉重,洪姐的宽阔博爱。两者极度复杂地叠加,赛过一次激烈的X爱。
最后文字也很细腻带画感。比如:潮湿的路面像一面破碎的镜子。车子如一尾黑色的大鱼,滑入雨水丰盛的冬夜。车灯下的雨点像金粉洒落。风挡玻璃上的雨刷舌吻交缠。这座城市漂亮得像个装了电梯的假古董。
再比如:十楼顶层。我住在兰陵街三楼顶层,雪贝住在海上邺三楼顶层,钱奎和他妈妈住在湖边的豪宅顶层,老法官住在衰败的四楼顶层,沙德宝住在五楼顶层,就连麻军的谋杀现场也在鹦鹉桥的孤楼绝顶,并与不夜城大酒店隔着长江相望。每一个顶层都是一个修罗场。
反转再反转,套娃再套娃,谁是娃中娃?
毋庸置疑,开篇我已说明,该书的悬疑紧张气氛拉满,只待我们读者沉浸式体验。由于推理、侦破、分析是本书的最大看点,恕我暂且保密,让读者将来看书时细嚼慢咽。总之,不要被表象、虚像以及看到的所迷惑,哪怕你怀疑的凶手承认了,也会有案情真相反转的可能!
十六年后连续死亡三个人,死亡现场与十六年前的谋杀案现场一模一样,都是死者身体蜷缩着,脊背弯曲得像只小龙虾,双手双脚折叠着紧贴身体,像子宫内的胎儿,或者印度瑜伽的高手,并且都是背部一刀刺中心脏而死。——难道凶手是一个人?还是模仿凶手作案?还是另有隐情?
抽丝剥茧后,竟然发现,案子里的主要人物,在二三十年前,竟然是一条街上的邻居。大家相识于微时。有人发迹,有人落魄;有人出手,有人受害;因果循环,爱恨情仇,亲情叩问,伦理矛盾……层层纠缠,环环相扣,却又黯然神伤,阴差阳错。
记住退休老法官说的话:我从不质疑自己的判决结果,但我开始质疑十二岁的李雪贝在法庭流下的眼泪,真的是为了被杀的爸爸吗?
人们都以为,漆黑的背后便是白昼。可你并不晓得,那里有更深的漆黑。十六年前,除夕夜,海上邨,杀死李炼钢的人,也许不是江志根,而是……(不能剧透)
可十六年前判决的杀人案,能推翻吗?!
如果是这样,翻案的唯一价值,就是对老法官的公开羞辱与处罚。他一生的尊严和名誉将要葬送在雷雨的手里。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主角雷雨的外貌:首先肯定自己不丑。鼻梁略有攻击性,乌青色嘴唇,仿佛轻度中毒。黑发密如野草。胡须如仙人掌刺在双颊,酷似一个抽雪茄的拉美男人。喜欢用牛角梳蓖好头发,穿黑皮夹克,戴一枚日被机械表,常戴N95口罩,露出单眼皮,随身携带一瓶哮喘喷雾剂。
至此,小说中,N95口罩常常出现,似在提醒这是个连口都要被密封的身体“密室”。哮喘喷雾剂,也是说明主人公有哮喘病,一旦离开,生命就会有危险,那就陷在自己的肉身“密室”里了。
此外,每每涉及到凶案现场,会出现诸如旅行箱、猫毛、手机等关键证物,希望读者朋友们提高警惕,随着案情的发展理好自己的思路,看能否跟上雷雨的侦缉分析节奏。
试想一座城,表面静默,冷清,萧瑟,实际底下暗流涌动,一个案件接连一个案件悄然发生。夜幕下的听客,会作何感想。
我想引用这句话来给雷雨的侦破能力助兴:没什么事情像成功那样成功。
就是说,当他取得一项侦破成功时,就会有连锁反应,继而取得一项又一项成功,势如破竹,拨云见日。
正如作者蔡骏在《后记》中补充说的那样——
疫情已陪伴我们度过第三年。我们亲眼目睹了密室的营造、填充、拥挤以及最终的拆除。谁都未曾想象过自己的有生之年会经历这些。
当我们戴上口罩,控制自己的呼吸,等于将肉体封闭在一座密室。
古往今来,大多数人的肉体是自由的,处于密室之中的是灵魂。
但我更羡慕肉体被封闭但灵魂自由之人,比如普鲁斯特、比如霍金。如果肉体和灵魂共同被封闭于密室,剩下的可能只有文学了。
《一千万人的密室》,我也很难用某种类型来定义,这里有社会派,也有一点本格,更有硬汉式的人物(抑或是假装的硬汉)。
但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语言和腔调,雷蒙德·钱德勒给我打开了一扇语言的窗户,一道腔调的大门,帮助我逃出令人窒息的文学密室。
在命运的车轮下,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碾过怎样的路面。命运有无限种可能,世界就像一个大密室,我们大都蒙着眼睛在踯躅前行。
可是,终究,密室,虽然可以囚禁身体,但囚禁不了事件真相!也囚禁不了勇敢者探索真相的决心和坚定步伐!就如探照灯刺破黑暗那样,终将照亮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