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我在悦读】何初见
【书名】《影响力》
【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
【篇目】第七章 稀缺
失去500块钱后痛彻心扉的滋味你们谁体会过?对此,我绝对有发言权,因为我在刚毕业来北京工作的时候,当时的工资少得可怜,有一次从银行里刚取出500块钱要去超市买东西,一进超市发现500块钱不翼而飞。
当时那种心情,简直可以用痛不欲生来形容。在两手空空回家的公交车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个不停,惹得旁边的人都在我身边旁敲侧击地谈人生的大道理,意在劝阻我不要难过和心痛。
那时候的我,全然没有超然物外的心情,那丢失的500块钱简直就是我的命,失去500块钱就象失去了人生的希望一样。
依然在钱不是很多的时候,我所在的公司每个重大的节日都会发500块钱的过节费。每次拿到那500块钱,并没有那么多的惊喜。跟失去500块钱时的伤心相比,得到那500块钱的快乐情绪简直不值一提。
我不知道,同样价值的500块钱,为什么失去它时伤心能那么深,而得到它的快乐那么浅。直到我读了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的“稀缺”原理后,我才知道,在得与失之间,人心里会有一个不同的测量体系。
通常来说,稀缺原理指的就是,机会越少见,价值就越高。失去的那500块钱用来体现它的价值的机会在它丢掉后变为零。因为机会没有了,那么它的价值在瞬间就变得大得不可想象。所以,我在丢失那500块前后才会那么伤心和难过。
这个稀缺原理引申起来便是,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波动。
原来,人们的一些情绪波动或行为方式,皆来源于人类长久以来形成的心理规则。因此,把那个丢钱的人换做你或他,大家的情绪波规律都差不多,那就是,认为失去的500块价值更大,因此更难过。而对于得到的500块,虽然有收获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感觉的力度远远不是失去它时的难过力度的对手。
1. 物以稀为贵
因为失去而稀缺,因为稀缺而贵重。那种越得不到的东西价值越大的心理,让我们总是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他们获利链条上的一个砝码。
比如商家宣传的“限量版”“最后一份”“最后期限”等噱头,总是让我们在头脑发热、不由自主的时候乖乖就范。
说到那丢失的500块钱,它的价值其实就时500块而已,只不过在它丢失的时候,我为其附加上了一些额外的价值,夸大了它对我的生活的影响。
对于稀缺为零的东西,我们最好坦然对其放手,这样不但能够让我们正视现实,还能够让我们及时总结经验,为再次上路积累经验和教训。
2.阻碍,往往成为最大的推动力量
有时候,在我们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如果中间出现了阻碍力量,往往能够更加激发我们的获取心。就像堰塞湖,阻碍越大,最后决堤后的破坏性越强。用到人们身上,就是在阻碍后,逆反心理会加速事件的进展。
这种逆反心理,在恋爱中最为常见。很多原本恋爱关系不是很牢靠的情侣,在经过父母阻挡或者情敌横插一杠后,往往能迅速让这段感情开花结果。因为在失去的恐惧中,人们会更加重视这份感情,并且将其缺点全部屏蔽掉,靠着积极进取地逆反心理,快刀斩乱麻般地确定一份也许日后会后悔的感情。
3. 给予后再剥夺,是不能容忍之痛
占有欲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当人们已经占有某样东西后,再从他们手里夺走,那这些人会比从来就不曾拥有过这种东西的人更家疯狂地反对剥夺。为了继续占有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这些人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自由、民主。
这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在爱情、婚姻、亲子等关系上,如果我们一味地付出,在某天突然停止这种付出,对方就会生出不满甚至怨恨的心理。所以,无论是在亲密情感关系中,还是在社会关系中,都需要我们运用一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