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之前试过爸爸读绘本失败后大家气急败坏,昨晚特意准备了Emily八成会感兴趣,爸爸读起来难度也不大的绘本----《咻!溜滑梯》和《噗!荡秋千》。等我进到房间,两人已经读完了。爸爸和Emily看上去都轻松愉快,并没有一个挫败一个无聊的样子。问起爸爸的读后感,“很简单啊!都没多少字。她也喜欢看。”“是吗?那就适合你陪她读啊!字多了她不爱听,你就失控了!”
不得不说,滑梯和秋千这两项活动确实是孩子最爱,百玩不厌。昨天去了个没有滑梯的公园,本着没有滑梯也要创造滑梯的精神,Emily就在比较宽的石头台阶扶手上找到了溜滑梯的乐趣。如此紧密连接生活经验的话题,加上绘本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生动的画面,孩子当然会感兴趣。虽然仅仅是两本简单的小书,这小小的成功对爸爸来说更重要。面对难缠的小人儿,哪个陪读绘本的大人不需要点鼓励,不需要点自信呢?不然哪来越挫越勇的耐心。
碰的钉子多了,现在选绘本基本能八九不离十。总结起来,儿童不喜欢某本图画书的原因往往比较多元,下面一些原因可供成人参考:(来自《早期阅读与儿童语言教育》)
太简单
太难
叙述较为无聊
铺陈太多,故事冲突太靠后
对体裁不感兴趣
不喜欢图书中的人物或者是人物的形象
基调太过悲伤
太吓人
主线索不突出,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太过庞杂
和某本书太相似,毫无新意
避开了选到娃不喜欢的书这个坑,假如娃拿到手上的都是感兴趣的书,怎么读呢?现在比较提倡的是“互动”式阅读方法。
在开始互动之前,家长首先要做到声情并茂。拟声词,夸张的表情,到位的肢体动作,信手拈来。在娃面前,一定要放下所有矜持,变成一个沉浸的演员,一个戏精。孩子经常有人前就若无其事演起来了,大人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呢?
有一次Emily爸爸的故事里出现小狗,他依然只顾着照书念。我忍不住插一句,你倒是学一下狗叫啊!Emily最感兴趣就是各种动物的叫声!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毫无波澜地念书,大人孩子都容易睡着不是吗?
接下来怎么互动呢?听上去高大上,其实Emily爸爸也差不多无师自通了。经常读绘本的爸爸妈妈们更是能熟练操作这个技能。
昨晚读《咻!溜滑梯》一书,爸爸就自发提问了,你想要玩(图画里)哪个滑梯呢?一问一个准,Emily等等配合回答。还可以提问各种问题,比如与其它绘本,幼儿园生活,日常生活等经验联系起来。比如,今天去公园有没有玩滑梯啊?在幼儿园有没有玩?再比如,有一次读《月亮冰激凌》,月亮融化了滴答滴答往下流,我就把这个情节与她一直念叨的幼儿园睡室空调滴水联系起来。果然,Emily看了又看,自己也开始讲起来了。
反过来,如果孩子想要主导,开始问爸爸妈妈问题,那一定要满足她的好奇心,跟着她的兴趣走。哪怕跳过一些情节,哪怕就只研究她想看的那一页。再哪怕,暂时把手头的书放下,转移目标去找她更感兴趣的书。
读完后,还可以一起讨论回顾情节,甚至猜测情节走向。拓展活动还有做手工,表演等等。这部分我基本没有操作,每天能坚持读两三本已经着实不易。娃和爸妈的时间真的不多,先选重点的来做。
至于绘本反复读精细读,这也是需要家长引导的。无论多爱的绘本,只要不摆在娃面前,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想不起来,顾不上读。所以我家收藏的绘本,基本都是借来看过之后,有一阵娃反复要读,甚至还了之后还要求我再借,我再买下来。这部分作为精读,其它一遍过之后她不感冒的,都作为泛读。
最后重中之重,我认为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仪式感,以及长期的坚持。不要问我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因为我曾经中断过。7月份我重感冒被迫与Emily隔离近一个月,绘本也没人坚持了。等我身体恢复再想陪读,Emily百般不配合,又花了很长时间才重新建立起睡着读绘本的常规。
二胎再过几个月就出世了,我免不了因为生产和月子无法再坚持陪读一阵。想到无人陪读就难免焦虑。希望爸爸能多加练习,尽早练就陪读的过硬本领,中英文通吃。随着娃专注力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实也不是很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