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李娟的《记一忘三二》,有一段文字很有启发。
在自序中,李娟谈到了她的写作题材问题,她说,长久以来,我的写作全都围绕个人生活展开。于是常有人替我担心: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把生活写完了怎么办?我不能理解“写完”是什么意思。好像写作就是开一瓶饮料,喝完拉倒。可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总是这样——写着写着,记忆的某个点突然被刚成形的语言触动,另外的一扇门被打开。推开那扇门,又面对好几条路……对我来说,写作更像是无边无际的旅行,是源源不断的开启和收获。总之,只要一开始动笔,往往刹不住脚——不过,也可能因为我话痨。
然而自《冬牧场》后,这些年再没出过新书。之前很多编辑劝我要“趁热打铁”。可我又不是打铁的。如果只因好几年没出书就被读者所抛弃,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总之冷了热了什么的也没管太多。写作方向一直稳定不变,野心勃勃的长篇计划也从未停止。闲暇之余,兴致所至,也会随手记录一些身边小事。写了这么多年,写作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习惯与乐趣。”
李娟的这段文字,对我而言之所以有启示,就在于这段话解了我的心疑。
我常常因为写什么而困惑,写自己的生活,是最驾轻就熟的,所以我们的写作一定离不开自己的生活。
但写着写着就会有产生疑虑:
一是自己只是寻常百姓,过的也是寻常人生,既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大起大落,写一两篇文字还好,再多了就有些心虚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写的。
二是总写自己的生活会不会显得很小家子气,经历本身就平淡无奇,拿不上台面,又写不出深度、写不出美感。琐琐碎碎,流水账一样的记录,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是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去品味生活,担心会不会导致看问题过于主观,越写越封闭自己。
四是自己经历有限,不够见多识广,如果总是写自己的生活,写作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
看了李娟的这段文字,我豁然开朗。自己的生活不是不能写,而是怎么写的问题。
我想起罗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平凡的生活到处都有美,只是我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天的生活于我而言,平淡无奇,像一瓶饮料,喝完拉倒。但李娟看到的却是一条河,滔滔不绝。她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有深入的思考、有丰富的生活储备……,所以才会“写着写着,记忆的某个点突然被刚成形的语言触动,另外的一扇门被打开。推开那扇门,又面对好几条路”。
而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
所以,个人的生活不是不能写,而是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去写。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支画笔,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神笔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