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40到7:40两个小时看了朱永新老师的六个教学实录,六十页。自己看书一向不快,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看就可以了。而且我发现看得多了慢慢速度也快点了。下面说说今天读书的收获,主要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很重要的,但是什么时候读?如何读?怎样指导读?通过今天的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课前预习读
这个读主要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在老师讲之前自己通读全文,主要是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哪些生字不认识、读不准,可以问他人或查字典,为上课做好准备。可以读两遍三遍五遍,甚至更多,和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兴趣关系较大。
二、课堂上的初读
上课伊始,老师为了了解学情,会先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是否都认识了?课文句子是否读得通顺准确了。一般老师会指名分段读,借此了解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还会随机进行一些生字的指导书写教学。
这个环节,老师还会给学生明确读书的一些常识,比如要有停顿,不同的标点符号处和段与段间要有时间长短不一样的停顿。读书时有停顿也是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因为读书要有思考。
这次读就为接下来更好地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中的读
真正进入课文学习,指导读的契机和形式就较多了。主要举以下几个于老师常用的我觉得我们拿来就能用的方法。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后的再读。通过预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吗?找两三个学生说说,会各有说得到的地方,也会有说不到的地方,这时候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次读学生会带着刚才对课文的概括比较地读,会在脑海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信息,对课文有更全面的理解。
2.通过理解词语读课文。老师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联系生活、或其他同学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在理解了词语的基础上再读相关的句子和段落,会读得更好了。
3.老师的示范读。在学生读不通的地方,读不顺的地方。不会停顿的地方,老师除了先指导学生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四遍地让学生对通读顺,老师还可以示范读,让学生在听中意识到该怎么读。在学生理解了词句但读不出感情的地方,老师示范读,让学生明白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表情读出句子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再模仿读,这样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读书水平都会有明显的坡度提升。
4.营造氛围读。在讲《月光曲》时,理解读熟之后,于老师让学生听着这首钢琴曲再读,由于节奏氛围的营造,学生读得更入情入境更投入了。
四、熟读成诵
各种形式的读后,学生对句子的语感对课文的熟悉已经越来越好了,这时候趁热打铁加一把柴让学生试着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课很多时候就是阅读课,读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花里胡哨的讲,不如多让学生慢慢地读、反复地读、细细地读。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