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应该是应朋友之邀,写了好久,在前一次高铁上写完后,一个不留神,没有了保存,所有的思绪表示着要重新来过。
文字,一直都觉得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每一次敲击键盘,每一个不一样的时间,或许落下的文字也不一样。很早很早之前,都觉得一辈子如果每天都能有文字、都能将脑海里所想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来记录下来,那真的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前端时间,好友从新疆发来一串很长的微信,大致是说窗外细雨滴答,屋内一本书、一杯茶,想着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只不过是少了当年上学那时候的心境,总有一种焦虑感莫名的袭来。生活压力、职业选择、娶妻生子等等,再也没有上学时候花前月下、校园小道、梧桐细雨那样的氛围,即使说有一天,我们回到校园 、同样的景、同样的人,我们却找不出同样的感觉,因为时间变了,我们早也就变了,用此话来回答我那位老友的疑惑,不知道是否贴切。
在我们周围几个熟识的朋友看来,他堪称是一位“情种”,可也带有一点轻佻的感觉,沉浸不到那种感情当中,游离边缘却早已把自己搞的伤痕累累,以至于到现在还是单身一个,奔三的年纪,宿舍也只剩下我们两人属于单身狗的行列,他对于感情、对于婚姻、对于恋爱的态度直到现在都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符号来总结,或许是胆怯积淤心中太久的缘故,渐渐的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很多时候,我们听了太多的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是比较排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有些亏,光靠大道理提醒是远不够的,只有自己陷进去了,才能深有体会,这也才是他自己真的生活。
在上一家单位时候,认识一个A君,标准的上海男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下载收藏狂魔,每天最大的乐趣和时间都花在刷微博、豆瓣、知乎等碎片化知识型网站上。
有人问他你把时间都花在手机上,为什么不多看看书呢,他竟说自己在手机上看的都是有用的东西,还给我展示他的收藏量:
“快看,马上就要突破10000啦,我网盘里分门别类的存书都有十几G。”
我于是问他:“这些收藏的内容,你平常反复看吗?”
他答复到:“每次看到好东西,就直接收藏了,看不过来,只会捡重要的看。”
我又接着问:“那你收藏的意义在哪里?”
他快速反回到:“难道你不觉得,这很有成就感吗?每次看到那种醍醐灌顶的文章就很有启发。”
我再问:“那除了收藏的成就感,你获得了什么认知和结果上的改变么?看完哪些启发性文章后,你做了什么?”
他说:“好像改变还是有一些的,不过感觉不是非常明显,虽然很有启发,但总感觉不太好应用。”
我解释到:“那你这是属于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也就是说你继续这样’努力’的收藏和看碎片化知识,并不能把这些转化为有效的技能并精通,这是非常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不够系统。"
A君:“好像是这样哟,我想静静。"
道理有时候我们都懂,就是过不好生活,大抵就是如此这般。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或许真的是你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你总想着,我要学得足够多,看的书足够多,集气憋大招够了,再出击,而你憋得再久可能也就是个屁。你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人,那不是我的错,请问你何尝自己真的找过。
大道理也听过、小情绪也闹过、弯路继续走着。总归到底,活成自己才最重要。
真实的在活着,不为了别人的认同,不为了自己的虚荣,只是仅仅为了活着这件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卷云舒,就这样的再也回不了头。
时至今日,我仍然庆幸自己当初就想明白了这一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另类,“心安”才最重要,至于理不理得,交给空气吧就,
是羊都群居着,是狼都孤独着,很多问题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无法想透彻,当我一个人坐飞机或者高铁的时候,反而这些问题会有深度的思考,常常会带给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孤单往往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只是一群人的孤单。
人生越到后面,你越能体会到,真实和长久的愉悦,永远都只会在你的精神世界里,任何一个人群都无法提供。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大道理,听听就好。
王小污,鸡汤界砒霜派掌门人,专业治疗各种拧巴人、怂软蛋,36度紧致提拉你的人生姿态。简书专栏作者,代表作《谢谢你给的罂粟鸡汤》、《那个人,可安好?》。微信公众号:36度慢时间(id:manshijian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