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实习小编苏三儿第一次跟大家见面。
面试给了一道题目《白鹿原和书法》,看到文章惊喜不已。
苏三儿是个(真的很帅)的血气方刚少年,
他满腔热情地爱着书法、阅读、写作,
陪着墨铭奇妙和你们,一起成长。
大凝
(一)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先生因病在西安去世。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当时,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我正坐在从南京回家的大巴车里,无聊地刷着手机,屏幕上突然弹出陈忠实先生去世的消息。陈忠实、白鹿原,这六个字不断地在我脑海里闪现,我望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田野,思绪渐渐回到从前。
第一次读《白鹿原》是在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接近暑假,南京更是溽暑难耐,学校的图书馆有空调,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图书馆里。那个时候读书会经常上网查一查书单什么的,《白鹿原》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且据说还有什么“马赛克”泡枣的情节。当时,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慕名就去借了来看。
果然,名不虚传。第一章就很吸引人,“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前六房女人新婚之夜的表现、叫法,最后的死法都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哈!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两三天就把厚厚的一本书读完了。
后来,《白鹿原》再次出现在视野里是电影版上映的时候,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白嘉轩的饰演者是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的沙书记——张丰毅,鹿子霖呢,则是达康书记——吴刚。
最近剧版的《白鹿原》上映只播了一集就停播了,据说正是为了避开《人民》的锋芒。你看,缘分呐。
惊喜不惊喜?
意外不意外?
开心不开心?
(二)
关于读书,苏轼有一个叫“八面受敌”的读书方法,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苏轼是这样说的:“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读《汉书》的时候,每次读都带着明确的目的。读第一遍,特别关注其中治世之道的内容;读第二遍,注意总结用兵方法的部分;读第三遍,着重研究人物和官制等等。
读《白鹿原》也是这样。年轻人读它,可能不自觉地就会关注“带倒钩的那毬”,就会记住鹿子霖与田小娥乱伦时那句嘻嘻的嗔怨:“甭叫大甭叫大,再叫大大就羞得弄不成了”。吃货呢,可能就会关注小说里的关中美食——臊子面,羊肉泡馍……也许只是看着文字,都会情不自禁地咽口水呢!
如果是戏剧爱好者呢,可能就会额外关注里面有关秦腔的描写。
那我们学书法的呢?能从中看到书法的身影吗?
(三)
《白鹿原》里面确实有不少与书法有关的情节,主要集中在大儒朱先生以及黑娃和白灵三个人物身上。
陈忠实先生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朱先生是书中的圣贤形象,书法场景的描写很自然的必是手法之一。小说中有多处关于朱先生书法场景的描写。
举个例子,比如在第四章,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争着买同村李寡妇的六分地打了一架。白嘉轩向姐夫朱先生诉说了鹿家欺人太甚的事情,意在求姐夫给知县提示一下,以便自己能打赢这场官司。朱先生说:“我昨日已听人说了你与鹿家为地闹仗的事,我已替你写了一件诉状”,并特意叮嘱他“回家后再拆看”。白嘉轩急急忙忙回到家,见一小块宣纸上写的内容是:“致嘉轩弟,倚势持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值得一提的是,朱先生给鹿子霖也写了一页纸笺,上面的内容一模一样,只是题目变成了“致子霖兄”。
这样俩人谁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寡妇家的那六分地了。此处,小说中描述朱先生的字体是“稀稀朗朗几行娃娃体毛笔字”。
再比如,小说第六章中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巡抚方升被革命军打败后,他从甘肃宁夏拢聚20万大军反扑西安,朱先生受张总督之托,凭一张嘴,说服方升退兵,免去了一场战争。张总督要给朱先生接风,先生只喝了一杯热茶。走时张总督拉住他不放,求先生为他留下墨宝,朱先生只写了两行字:“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小说中原文是这样:“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这两行字前两句是意说朱先生自己支持革命;而后半句则委婉地暗劝张总督不要搜刮百姓。
那么娃娃体是什么呢?
从书体的角度来看,娃娃体实质上是孩儿体,在北魏时期关中地区的一些造像碑上刻写造像题记时常用的一种字体,其字体天真烂漫,歪斜有趣,被后人称之为“孩儿体”。
最典型的是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的《杨缦黑造像题记》,字体怪巧、幼稚、富有情趣。当时造像碑刻写题记时用这种字体,原因有三,一是刻写者出于民间,其文化程度不高;二是这种字体易于被接受和辨认;三是刻写的目的是纪事,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佛教信仰、愿望与乞求平安等。
同样是在第六章,朱先生为白鹿村撰写了《乡约》,原文是这样:“白嘉轩接过一看,是姐夫一笔不苟楷书的《乡约》”。在这里,因为《乡约》是村民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所以朱先生选择了楷体,体现了乡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后来白嘉轩还请来两位石匠,“凿下两方青石板碑,把《乡约》全文镌刻下来,镶在祠堂正门的两边,与栽在院子里的‘仁义白鹿村’竖碑互为映照。”
所以你看,碑帖碑帖,这里就是碑呀。
另外,在小说的个别地方,还有黑娃和白灵的书法场景描述。
黑娃是陈忠实笔下着力塑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白鹿原上真正的叛逆者是黑娃,真正的回归者也是黑娃。当了县保安团炮营营长的黑娃,虔诚地走进白鹿书院,拜朱先生为师时说“兆谦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获得明白,做个好人”,朱先生为他写下了“学为好人”四个字。
后来,黑娃在“学为好人”的鼓励下不但做了好人,而且还每日舞剑诵读《论语》。朱先生死后,黑娃在白绸上写下了挽词“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被大家认为是朱先生弟子中写得最好的挽词,且传诵最快也传诵最久。这是黑娃真求学问的体现。
白灵,作为白嘉轩唯一的女儿,她从小就有非同一般的秉性,小时候不愿缠脚,一心到城里念书,喜欢接受新思想。白灵的个性与性格在她年轻时,陈忠实就用书法作品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少年白灵性格外向、聪灵,是仁义村祠堂里的唯一女学生,她看书过目不忘,一遍成诵,书法进步很快,描摹半年时间,就开始临帖,只是两年时间,她的毛笔字就超过了老师徐先生的水平。在年三十后,父亲白嘉轩让她和哥哥白孝文、白孝武一起写对联,她独出风头,使她的两位哥哥羞愧难堪。她书写的对联,小说中描述为“初看是柳,细观像欧,再三品味,非柳非欧,既有欧的骨架,又有柳的柔韧,完全是自成一格潇洒独到的天性,根本不像是一个女子的手笔,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豪放不羁的气度”。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陈忠实先生显然很明白这个道理,在小说的创作中,通过不同书法场景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正义儒雅的朱先生、改邪归正的黑娃和灵动秀气的白灵形象。
(四)
事实上,小说《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关学最后一位传人、关中才子——牛兆濂。关于牛才子,有几个小故事称牛才子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无所不通,谁的牛丢了,谁家鸡丢了,只要去问他,他准能告诉牛在哪儿、鸡在哪儿,一般都是问后随口就答,失主果真能按照牛才子的指点寻到牛或者鸡。所以呀,《白鹿原》第二章中青年找牛的故事也并不全是陈忠实臆想出来的嘛。
牛才子也精于书法,他书学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端庄厚重,颇有颜真卿遗韵。近年来,牛才子的墨迹屡见出现,但以楷书居多,内容多是修身齐家以及孝子贞女轶事为主。
(五)
除了文学创作外,陈忠实先生也酷爱书法。陈忠实先生学习书法的原因很有趣,上世纪九十年代《白鹿原》出版后为陈先生赢得了极大的赞誉,随之而来慕名要签名的很多,陈先生觉得自己的字并不好,于是倒逼着自己练起了书法。陈先生总结自己的书法创作是:“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六)
时光飞逝,陈忠实先生已去世一年。电视剧《白鹿原》正在热播,陕西人艺话剧《白鹿原》也在全国巡演。只可惜,老先生再也见不到了。
长安犹存白鹿原,人间再无陈忠实。
文:苏三儿
图:网络
编辑: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