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考试时,信心满满答完卷子,认为总能得高分。当随后去翻书查找正确答案时,发现自己的不少地方记错或记混了,当然最终的分数也比自己预估的要少很多。这事尤其在年年的高考中体现得最明显,预估能上榜,最终却名落孙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原因就在于人的记忆存在偏差。
记忆是不完美的,记忆常常扭曲数据。我们忘记了细节,事后尝试去回忆时,需要借助想象力去填补细节的空白。刚开始时可以意识到这个细节重构的过程,但很快就会忘记这个重构的过程,转而相信那就是当初的感知。
所以说人的记忆是存在缺陷,对于之前感知的重建过程,会无意中受到当下认知的影响。对于很多人的成功经验分享以及传记,更多的是从当下的心境、思维与角度去描述过去的感知,而非真正当时的感知。
因而如果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与教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存在记忆偏差这个问题,需要去识别那些经验与教训在当时情形下真实情况以及为何做出这种或那种的选择。这也要求读者或听众本身利用自身的认知去重构他们当时的细节与过程,所以想从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中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不少人读过伟人的传记,或参与过牛人的干货分享会,但最终成为伟人或牛人还是凤毛麟角。
虽然你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些道理都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
你不可能比你经历的更多,当然也不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