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要真诚,这是前提。
可问题是,有些人没有优点,让我们如何赞美?
总不能为了赞美而去说谎话吧?
有些人的确是这样做的,心里想:你真是个垃圾,嘴上说:你真棒啊,你真行啊。
你以为别人感觉不出来吗?
你真对自己的演技这么有信心吗?
其实,真诚赞美别人,一点也不难。
有句话说:世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有些人看不到别人缺点,眼睛怎么了?
苏东坡与佛印是好朋友,一次他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我看你是一尊佛。”佛印回答。
苏东坡十分高兴,得意之余不忘表现一下自己。
“你知道我看你是什么吗?”苏东坡问佛印。
不等佛印回应,苏东坡自己抢答:
“我看你是一坨狗屎。哈哈。”
佛印笑而不语。
回到家,意犹未尽的苏东坡向妹妹讲述戏耍佛印的过程,苏小妹听完后,对他说:
“哥哥,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其实你吃亏了。佛印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你心中只有狗屎,所以看谁都是狗屎。”
有几个朋友聚会。喝酒,喝多了。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大姐又哭又闹,大概是借酒消愁吧,这个委屈啊,世界对她不公平啊,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啊。
喝多了,朋友把她送回家。
晚上三四点钟,酒醒了,在朋友圈里发消息:朋友全是狗,没一个能靠得住。
朋友一看,不愿意了,回复:“你喝多了,吐我一身,我们把你送回家,你一句感谢没有,反而这样说,什么样的朋友才算靠得住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看一下思想形成过程。
原材料——加工方式——思想
这是正常顺序。
但是,这个顺序不是单向的,当思想形成稳定之后,又会反过来影响原材料的取舍和加工方式。
比如“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一思想形成后,她会选择性注意,只看男人不好的一面,而对好的一面视而不见。
有时候我们也想赞美,可是真找不到可赞美的地方。这不是没有赞美的地方,而是我们的思维禁锢了我们的眼睛。
看不见别人的好,只看见别人的不好,这是选择性注意的原因。
看一篇文章:
今天看到一张很美丽的风景照片。
“你知道吗?其实,它旁边就有一个厕所。”朋友说。
“不可能吧,我怎么没看见?”
“你当然看不见,拍照时谁会把它加进去,多煞风景啊!”
“这不是骗人吗?”
“厕所是真实存在,风景也是真实存在。你说它不好是对的,说它好也是对的。风景的美丽与厕所的丑陋都是客观存在,取决于你拍照的取舍。”
我们的大脑就是一部照相机,随时随地在为生活拍照。生活中,美丽与丑陋并存,我们不能说世界全是美好,那是自欺欺人,但是我们可以调整看问题的角度,让自己多关注真善美,少看假丑恶,这样会得到更多快乐。那些不快乐的人,眼睛总盯着问题,却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幸福,事实上,谁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把自己困在问题与困难的牢笼中,看什么都不顺眼,好比拍照,专门找阴暗、肮脏的地方取景,拍出的照片谁看谁恶心,心情能好到哪去?
转变信念,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当我们欣赏生活中美好事物时,心情很快乐,顺便就把别人赞美了。当我们真正觉得某件东西很好时,即使什么都不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对别人的欣赏,就是肯定、赞美。
仅仅是欣赏美,体验美,自己高兴,别人也高兴。
快乐最重要,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