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是一种家族责任,是一种传承精神,更是一种心灵寄托。修谱之人都希望子孙兴旺,家族发达,家谱承载了家族的记忆,后人通过家谱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先,知道家族的光辉历史,从先辈的艰辛中体会到奋斗的精神。
一个家族,想要修谱就必须具备以下因素。
是否有家族意识
家族观念淡化,家族事务弱化,族谱无人管事,是现今修谱面临的最大的思想问题。现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家族的区域之内,而是走向五湖四海。家族观念逐步淡化,家族观念更加缺乏。从而导致家族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对于家族,族人没有认同感。
因此,现今修谱,一定要家族对于家族和家谱认同,最起码不排斥家谱,对家谱的认知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所谓的“百害而无一利”。
家族是否有续修家谱的习惯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修谱,自古以来就有着“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说法,很多古老的家族,有史以来便有家谱记载,有清晰的世系传承,有规范的族规家训,有统一的字辈排行,有很多家族名人传记。
续修家谱,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家族每一代人的事情,对此还有着“人活一辈子,一定要修一次谱”的说法。因此续修家谱,一定是持续不间断的。
家族是否藏有老谱
老谱,对于修谱来说至关重要,上面说过,家谱每一次续修都是三十年左右,在这三十年期间,家族所发生的事情,族人出生,去世,大事记,都需要有人专门记载到老谱之上,所以老谱不仅仅有收藏保存意义,还有着辅助新谱编修的巨大作用。
老谱上的世系、凡例、谱序、后记等内容,可以让本次修谱的族人有很大的借鉴和引用作用。可以说,老谱也是修谱最珍贵的资料。
家族是否全心协力
编修家谱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大工程,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所以编修家谱一般都会先组建一个家谱编修委员会,有热心于家族事务的人来牵头,这个人要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拿得起,放得下,搞得懂家谱,理得清世系,并且还要能吃苦耐劳,心胸宽广,不记得失和名利。
只有牵头之人一个人付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群不怕吃亏的参与者,也就是家谱编修人员。在修谱的时候,需要编修人员走街串巷,去挨家挨户的走访族人,将族人的信息和情况搜集起来。期间不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但为了家族事务,应该不计得失,不计报酬,有奉献精神。
当然,修谱一定要有资金的支持,也就是修谱经费,信息采集整理,稿件编辑校对,印刷等,都是需要经费的支持的。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