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人生百态,无不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而我们往往浑然不觉。比如一个人的言语习惯,就一定受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的制约。有的人说话,你听起来总是心头欢喜,脸上露笑;而有的人则相反,他一开口你就感觉气闷。
这一切不同,有一个功能一定在其中发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那就是心理暗示。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受过它的影响,或好或坏。
我现在反思自己的过去,突然发现,我几乎可以算是消极暗示的半个牺牲品,同时也是消极暗示的不定期的施行者。我相信八零后以前的农村家庭教育,多半都是随随便便了事,简单而又专制。这种情况在我这里似乎更严重。
我特别记忆犹新的,是我父亲对我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我记得以前的我(其实现在还是这样)特别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不善与那些“有点能耐”的人交往,我喜欢宅在家里,不想出门。父亲看到这样的我,估计是对我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但他无计可施,于是,消极暗示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现在知道,父亲这么做,的确是一种爱,但是他不知道,这种爱只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直到现在,当年的有些场景我依然忘不了,以致于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家庭环境如此 ,学校和社会也是马马虎虎。受外界影响得多了 ,自我也不自觉地消极暗示起来 。这便是自卑。一遇到什么事,往往脱口而出的就是“我不能”“我做不了”一类的消极词语,真的做起来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去。
不仅如此,就像传染病一样,某些时候,我居然也会用这种消极暗示去影响别人,例如我的学生。这种结果更是糟糕!瞧瞧吧,就是这样的连锁反应,在不知不觉中不知道给多少人带去了痛苦。这个结果,不能单纯去怪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因为无知往往像无意识一样不被人注意,看上去好像很无辜。事实上,这是一个群体性甚至是一个民族多少代人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总认为往好处说是不够谦虚,总认为我们应该低调,总认为做得不好就应该直言不讳地指出来。这本来是没错的,可惜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因素,那便是大脑和人心。人心都是易感的,大脑也总是会思想的。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很可能悄没声息地就被存储进去了,日积月累,你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某一天你被这些负面的东西苦恼到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由来已久。
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把积极暗示奉为做人和做事的金科玉律,最起码也应该努力避免消极暗示。你可能永远都想象不出,消极暗示带来的恶果会有多么麻烦。
有一段时间 ,我常听到某些父母教育孩子时的一些话 。比如,孩子因玩手机或电脑而耽误了吃饭 ,他们想让孩子快点吃饭,有时候就会不耐烦地说“你每天都趴在手机(或电脑上)上,还吃不吃饭了”这样的话。这就是典型的消极暗示 。在听到这样的训斥以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反抗 ,没有直接反抗的,他们已经在心里受到了 “感召” :我要每天趴在手机(或者电脑)上 。即便行动上会受到限制,但在内心里,他已经牢牢记住这份“感召”了。
其实,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吃饭这件事上来,至于他在干什么,你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尤其是孩子做的事是那些你比较担心的事,比如游戏。你可以以温和的行动去制止,千万别用严厉的言语去刺激。语言,尤其是带有强烈情绪的语言,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两代人的关系危机。这些心理学常识,如果大家都懂一些,那就会避免多少麻烦啊。
说起来是很惭愧的,做为老师,我虽然有一些心理学知识,却很少用它们来指导工作。因为繁琐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很多时候都会把你的心灵蒙蔽,那个时候,你的所学好像都不翼而飞,你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瞎忙瞎转的陀螺。当然,这也只不过是个堂皇的借口而已。知者不惑,只能怪自己修为太浅吧。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暗示这个话题上来。不管过去是怎么样的,那都已经过去了,不愉快的经历,还是应该努力忘记。以后的路还很长,以后还会遇到很多人,消极暗示这个麻烦,是真的不能让它祸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