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导读
今天的内容分为三部分:语言、非语言和倾听。
二、别让语言引纷争
语言是个很棒的也是必需的沟通工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语言,人类会是怎样的。语言也像下水道,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注意它。以下有三个容易引起纷争和冲突的语言习惯,你可以检查下自己有没有:
1.混淆事实与个人意见。
把推论当成事实,就会出现上面这种争议。尽量不要去猜别人的心思,还记得昨天学的知觉检核吗?经常可以用得上。
“当你不回我微信的时候(事实),我就会产生你在生我气的想法(推论),真的是这样吗?”
“你最近一直问我,我是不是还爱你(事实),这让我猜想你很没有安全感(推论)。或许我最近的行为有些反常,你在想什么呢?(疑问)”
3.用情绪性的语言。指的是表面上好像在说事实,其实说的是态度。
可以看到,情绪性的语言很主观,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取决于你个人的意见和态度。避免冲突的方法,就是用中性的词语来描述和表达。不要说“我希望你停止这些性别歧视的言论”,而是说“我个人不喜欢你用‘妹子’这词性别标签而不是‘女士’来称呼我们”。这样说话,比较精确,也更可能被人接受。
三、性别、文化与语言
性别和文化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1.性别与语言。“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你可能听过的一种观点,主张男女在说话上的不一样。那么到底男人和女人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呢?
2.文化与语言。举个例子,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更倾向于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而在很多亚洲文化里,为了保护对方的脸面,人们不会把话说得那么清楚。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归纳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方式(针对语言使用方面):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
四、语言之外
非语言沟通包含不用字词表达出来的信息,包括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环境、时间等。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侦探,而是更好地沟通。我们主要来看看以下两种非语言信息:
1.表情与眼神。
首先,研究者发现,眉毛和额头会产生至少八种不同的位置,眼睛和嘴唇也有八种,下巴有十种。当你去计算这些我们能感觉到的复杂表情时,会发现要去搜集所有的表情变成一本词典,并在词典里标明每一个表情对应的意思,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面部表情的转换速度非常快,你很难把握住。
正确的做法是,当语言与非语言的内容不一致时,沟通者多仰赖非语言的部分,也因此在解读非语言线索时要特别谨慎,最好进一步确认表达者的初衷。
2. 外貌
有研究显示:当我们认识一个人越深入,而且越喜欢他们时,就会对他们越看越顺眼。
五、倾听:不只是听见
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北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个工作日都有60%的时间花在倾听别人上;大学生花在倾听上的时间占比也高达55%,而阅读只有17%,说话占16%。沟通除了输出信息,还要输入信息。
倾听是最普遍但也最常被人忽略的输入信息的方式。
倾听是解读别人说的信息的过程(一个好的倾听者也会留意到对方的表情等非语言信息)——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审慎地听别人跟我们说的话。
1. 少说话。古希腊哲学家说过:“我们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2. 不过判断。综上,我们应该先倾听,弄明白所有的意思后,再做出回应。
3.寻找说话人的核心意思。除去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大部分人说话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不过人思考的速度其实比说话的速度快,所以听者很容易走神。因此,你可以尝试从别人的话里总结出核心意思。如果你没办法搞清楚对方的意思,你可以用知觉检核的方法。
六、倾听的关键:反应
合适的反应是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关键,以下有3点方法来帮你达成这一目标:
1. 借力使力。顺水推舟,有时倾听者可以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来鼓舞说话人多说一些,这也帮助了说话人通过这个过程自己协助自己解决问题。
2. 释义。指的是用你自己的话说一遍讲话者刚刚表达的信息(不添加新内容)
3. 支持。有时候,说话者想听到的是你对他(她)的关心、照顾、情感和兴趣,尤其在有压力和沮丧的时候。
这也许是你经常用到的反应方式,不过,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以免好心却说了坏话。
(1)火上浇油。
(2)看轻事情的重要性。
不过,法无定法,优秀的沟通者会根据性别、文化、场景、对方和自己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风格的方式来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