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将近20年前的老牌特工片系列,《碟中谍》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卖点,依靠其惊险紧张的剧情、千奇百怪的高科技和极限的动作场面在特工类电影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如今与其齐名的007系列在失去原著支撑后走向颓势,《谍影重重》系列在剧情上面临难以为继的尴尬,然而《碟中谍》系列居然依旧保持着新鲜的活力。
这部《碟中谍6》集合了之前系列的精华,虽然各种剧情似曾相识,却以各种套路和反套路让观众猜不透接下来的走向,动作场面虽不能说超越以往,却依然能让观众看得惊心动魄,尤其是在知道这些动作场面基本全是由阿汤哥亲自上阵且拒绝绿幕实拍之后。
回归复杂的剧情
“碟中谍”这个名字对第一部来说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翻译,从表层意思看,任务藏在碟片的录像之中,其次,第一部剧情扑朔迷离,迷雾重重,玩的是“谁是卧底”的套路,实为“间谍之中的间谍”。然而,电影的直译名本应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的2-5部,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所以系列的新观众可能难以理解这样一部激烈的动作电影为何取了一个悬疑片的名字。
然而,第六部再次以多重反转、复杂无比的剧情找回了一丝悬疑片的感觉,这也让本作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结构上的突破。以往的系列,故事其实是相对断裂的,以一个大的主线为中心,通过场景的转换分割为一个个小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这样安排也是有其优点存在的,首先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因为几十分钟就换一个场景与任务的新鲜感而集中,并且每一个小段都可以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来编排,观众将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任务中大呼过瘾。将这一套路发挥到极致的是《碟中谍4》,观众在看完多年后仍然可以想起这部电影的构成——潜入克里姆林宫,爬迪拜塔,极限阻止核弹。
但《碟中谍6》的编剧选择了一种更为困难的方式,整部电影仍是始终围绕一个任务展开,但剧情上的编排再也没有割裂的感觉,但这样显然就无法再以多高潮的动作戏吸引观众了,那要怎么办呢?编剧选择了走悬疑路线。
当然,说《碟中谍6》因此成为了悬疑片是不恰当的,其悬疑成分还是无法与专业的悬疑片相比。只是编剧在这一部中不在一开始就给予观众足够的信息,加入众多动机不明的势力方,造成剧情前半段不够明朗的效果,这种效果也是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尤其是对动作场面的影响。
低开高走的动作场面
还是以以往的作品对比,以往的作品,通常会给主角安排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详细说明这个任务有多么困难,然后主角方想出一个极其巧妙的方法(其实多半依靠逆天的科技),一开始就把这些通通告诉观众,然后观众就可以提心吊胆地看着任务中出现各种意外,以及主角方各种有惊无险地解决这些意外,因为一开始观众有了足够的心理预期,所以对电影的动作场面也有了足够的情感支撑,带入情感看的动作场面总是更加精彩的。
但本作中,由于前半段剧情的不明朗,动作戏给观众的感觉犹如一圈打在了棉花上,主角在行动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岔子,但这一次不同的是,观众一开始不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知道主角的计划,所以更多的只有猜测与疑惑,我们不知道该带着怎样的期待去欣赏那些激烈的动作戏。
编剧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聪明地根本就没有在前半段安排太多的精彩动作戏,而把重头戏放在了最后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当形式完全明朗后的部分,那可以称之为高潮迭起,令人目不转睛,心跳加速,尤其是观众前面积攒了一肚子憋屈,几乎就希望主角与反派像硬汉动作片那样狠狠打一架了。
拼命的阿汤哥
前面所说的剧情的悬疑向与因此造成动作场面的低开高走,固然是为了创新,但也有不得已为之的元素在里面,因为在经历了前五部中飚摩托、攀悬崖、爬迪拜、扒飞机等各种已经极限到不能再极限的动作后,已经很难创新出更进一步的惊险了,看完本作后你会发现本作中大部分动作场面都是以前的加以改动再整合到一起,之所以仍能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纯粹是依靠剧情上带来的情感加持,加上前期各种宣传阿汤哥亲自上阵以及拒绝特效实拍的新闻。
汤姆克鲁斯,确实已经成为了动作场面的劳模,他可以做到一般士兵都不敢尝试的HALO跳伞动作,可以作为专业摩托赛车手实拍摩托飙车戏,可以仅凭一根安全绳真正徒手扒飞机。在看完本作后我确实非常震惊于实拍的效果,如此惊险怎么看都像是特效绿幕合成的,怎么可能是实拍的?但事实如此。
阿汤哥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还能再这样拼命多少年呢?我无法想象没有了阿汤哥的《碟中谍》,所以,真的是拍一部少一部了,每一部都有可能是最后的精彩,作为观众我们不应该错过这个20年了仍然活力不减的系列。
最后,有人问我没看过之前系列会不会有影响。在这里我推荐各位至少看过第五部再去看第六部,这两部剧情联系相对紧密,但如果实在没时间,直接去看第六部也不会少了太多乐趣,电影会解释一些必要的前作中的剧情。但我还是强烈推荐各位把前五部都看了,因为确实都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