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池谷裕二
206个想法
1-1 能力只能用考试检测吗?
>> 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提前预测考点并据此进行复习和训练,就成为了应对考试的最佳策略。
1-3 记住与忘记
>> 要想形成长期记忆,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短期记忆。保存文件时应该认真为文件命名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如果缺少这些步骤,那么在需要时就无法迅速地调取出数据。这就像在我们的脑中明明储存着相关的知识,但在考试时却愣是想不起来那样,真是一出惨剧。
脑心理学专栏 1 / 色彩心理学①
>> 快餐店的招牌和店内装潢大多以红色为基调,这是因为红色最能促进人的食欲。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还残留着野生食肉动物的天性吧,所以快餐店利用红色色调能吸引到更多客人。
>> 调查结果显示,当两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赛时,红方选手的获胜率为 62%,而蓝方选手的获胜率为 38%。由此可见,仅仅因为穿了红色的运动服,红方选手的获胜率就是对手的 1.5 倍以上。
1-4 认识海马体
>> 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叫作“大脑皮质”,它相当于人脑的“硬盘”,可以保存我们已经记住的知识。
>> 为了灵活运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脑如同法官一般,会对信息下达“价值判决”。只有被脑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
>> 海马体的审查标准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
脑心理学专栏 2 / 色彩心理学②
>> 红色对答题者的影响并不仅体现在显眼的封面上,就连答题栏的边框线、试卷上某个角落的标记等轻微红色元素也会造成答题者分数的下降。这样看起来,红色似乎具有降低 IQ 的效果。
>> 一旦红色元素进入答题者的视野,那么最终选择简单问题的人数就会增加。
>> 智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是“逻辑能力”(数学)、“语言能力”(语文)和“热情”
>> 换句话说,红色的运动服能让对手畏怯,进而使我方处于优势。
1-5 加油吧,海马体!
>> 人脑大约会消耗人体总能耗的 20%
>> 漫天阴雨,不会只倾注到一个人的生活中。3——朗费罗(诗人)
>> 要想让海马体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全部的热情和诚意,持续不断地将信息传送过去。这样一来,海马体就会产生一种“如此锲而不舍地传送来的信息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错觉,进而允许信息通过“关卡”,进入大脑皮质。
>> 日本自古流传一句话:“学习就是要反复地训练。”
>> 这样看来,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忘记获取的信息,这是否也是一种幸福呢?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人脑都会慢慢忘记曾经获得的信息。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人脑具有这种“不重要就不保留”的谨慎设计。
>> 那些掌握了技巧、擅长欺骗海马体的“诈骗高手”,通常就会被大家称为“聪明人”。
作者之见
>> 曾经被牢记的信息(也就是“印刻”在大脑皮质中的长期记忆)会无意识地储存在大脑某处,所以如果要从现在开始再次学习,应该能比初学时更容易地回想起知识点,学起来也更加轻松。
>> 如果你觉得“我已经掌握了整体的知识框架,选择它比较有利”,那么生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当时你只达到了“临阵磨枪”的程度,那么恐怕你并没有真正掌握那些知识,所以还是选择最近学过的物理比较妥当。
>> 所谓记忆恢复现象,是指相对于刚刚学习的新知识,沉睡于大脑某处的知识反而更容易被利用的现象。
2-1 无论是谁都会忘记
>> 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巧是刚刚记住的时候——在记住信息后的 4 小时内,我们会一口气忘记大约一半的内容。但在此之后,剩余的记忆却能维持较长时间,它们是逐渐被忘记的。
>> 与其前一天晚上彻夜苦读、临阵磨枪,还不如考试当天早上早起努力,这样到考试时记住的东西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脑心理学专栏 3 / 组块化
>> 853-972-641这样记起来就容易多了。将所得信息划分为多个小组以便于记忆,这样的方法就叫作“组块化”,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 例如在背诵英语词组时,如果零零散散地记忆,效率是很低的。不如试着将词组分类整理,比如将 get at、get out、get over、get up 这样都带有“get”的词组分成一组,或者是将 get at、arrive at、look at、stay at 这样都带有“at”的词组分成一组来背诵会比较有效。
>> 越是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人,其笔算过程也越是杂乱无章
>> 请大家记住,对于学习来说,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2-2 好方法?坏方法?
>> 最容易导致原有的记忆提前消失的活动,就是添加新的记忆,也就是指将知识一股脑地硬塞进大脑中。
>> 如果往脑中塞入了过量的信息,我们记忆的效果就会变差,因为人脑一次能记住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 像这种新记忆和旧记忆互相影响的现象就叫作“记忆的干扰”。
>> 面对这项强人所难的作业,与其试图通宵把 100 首和歌都背下来,不如踏踏实实地只背 30 首,这样反而能得到更高的分数。虽然这种策略看上去有些狡猾,但无论是从时间、体力还是精力上来说,都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方法。面对那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出于对健康的考虑,也不应该熬夜往脑中硬塞知识。
>>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在一天内向脑输入大量新知识。说起来,学习的重点原本就应该放在“复习”上,我
>> 对于考试而言,学习了多少知识的确很重要,但它并不会决定最终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学习的质量”如何。
经验谈 2 / 高效率的英语单词记忆法
>> 之后我会按照每天背诵两页的计划,在书页左上角的空白处写上应该背诵这一页的日期,如果完成了计划就在该日期上画圈。一天之中我会背 3 次单词,每次间隔 8 小时,只有在睡前才背诵新单词。在上学和放学时,我会在通勤车上复习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背诵的新单词。
作者之见
>> 因此,要求自己每天只背诵两页单词,这样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妥当的,而且完成计划后在日期上画圈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明确地看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好了,这对于维持学习热情来说也很有帮助。
>> 我认为,预习、学习、复习的比例在 1/4︰1︰4 左右比较妥当。
2-3 反复记忆的效果
>> 怎样能让遗忘曲线的倾斜程度变得缓和一些,也就是怎么做才能让已经记住的信息不容易被忘记吧。
>> 实际上,这些音节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仍然存在于脑中,只是我们想不起来罢了。换句话说,那些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忘记的信息,其实都完整地保存在无意识的世界里,只不过它们属于潜在的痕迹,所以才无法被我们想起来。
>> 复习可以降低我们忘记知识的速度。
作者之见
>> 登山的目标肯定是山顶,但人生的乐趣却并不在山顶,而在那充满困难的半山腰。
2-4 蛮干终究是徒劳
>> 潜在记忆的保存时间只有 1 个月左右,如果不在 1 个月以内复习学到的知识,潜在记忆就无法发挥作用了。所以,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复习都有效果,大家最迟也要在 1 个月以内就开始复习
>> 在复习时也要像初次学习那样用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动笔写、出声读,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感官。这样一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传达的信息都会对刺激海马体起到积极作用。
>> 第 1 次复习:学习后的第 2 天第 2 次复习:第 1 次复习 1 周后第 3 次复习:第 2 次复习 2 周后第 4 次复习:第 3 次复习 1 个月后
>> 而只有内容相同时,复习才会产生提高记忆力的效果。请大家务必牢记这最重要的一点。
>> 做一件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行。——富兰克林(科学家)
2-5 人脑更重视输出
>> 复习时需要注意的第三点,是人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
>> 测试比学习更能留住记忆
>> 在重新测试时都考查了全部的单词。而第 3 组虽然重新背了全部的单词,但是却只测试了之前出错的部分。
>> 这个信息竟然会被如此频繁地调用,看来必须要记住它才行。
>> 那就是在复习时与其反复钻研教科书或者参考书,不如多做几遍习题集,勤加练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1 掌握记忆关键的 LTP
>> 将细小的电极轻轻插入海马体,尝试对海马体进行反复刺激。大家知道结果如何吗?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竟然增强了。不仅如此,在刺激结束后,连接也仍然保持着增强的状态。也就是说,神经元被长期地激活了。这种现象名为长时程增强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
>> 如果海马体处于容易产生 LTP 的状态,那么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 反复刺激海马体的神经元,即“复习”是十分必要的。海马体神经元的这种性质,使得复习成了我们无法逃脱的命运。
脑心理学专栏 4 / 莫扎特效应
>> 有一个词叫作“莫扎特效应”,指的是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能让人变聪明的现象。
>> 大家在学习累了、需要休息时,不妨也去听一听莫扎特的音乐吧。
3-2 童心是提高成绩的“营养素”
>> 童心是提高成绩的“营养素”
>> 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即使复习的次数很少也能记住。
脑心理学专栏 5 / 乙酰胆碱
>> 乙酰胆碱是产生θ波的根源,具有激活海马体以保持意识清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 其实在大家身边有很多能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药物,比如几乎每个人都吃过的感冒药、止泻药或晕车药等。想必大家都有吃过感冒药后脑袋发晕、很想睡觉的经历吧?这就是人脑中的乙酰胆碱被抑制的证据。所以,如果我们明明在考试前没有感冒,却“以防万一”提前服用了感冒药,那么面临的结果可能会很悲惨。
>> 能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成分中,最有名的两种就是东莨菪碱(scopolamine)和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3-3 所谓回忆
>> 减少刺激海马体次数的第一个秘诀是θ波。此外,还有一种能十分有效地引发 LTP 的方法,那就是激活人脑中名为“杏仁核”的神经元聚集组织。
>> 换言之,人在情绪高涨时会更容易记忆。
>> “以情绪为辅助来促进记忆”的策略就应运而生了
经验谈 4 / 记忆天才的秘密
>> 他的回答竟然只是:“因为背东西让我特别快乐。”
作者之见
>> 包括学习和背诵在内,如果某件事能让你觉得快乐,那么那件事就是最棒的。
3-4 感动式学习法
>> 人脑自身的机制又的确决定了它会牢牢记住那些带有情绪的信息。这种感动式学习方法不仅符合生物学原理,而且可以减轻记忆带给人脑的负担。
>> 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对考试的焦虑情绪以及随之产生的危机感激活了杏仁核,使记忆力得到了爆发性的提升。
>> 这种不利的影响就是“压力”。LTP 无法承受压力,在面对逃避不开的压力时就会减弱。9 换句话说,记忆力会因为压力而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临阵磨枪的复习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
>> 如果在距离考试很久之前就开始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拟订了时间过于充裕的日程表,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缺乏紧张感、提不起干劲的状态对记忆也没什么益
>> 大家在学习时,不要总是千篇一律,而要保持适当的紧张感,同时灵活应用能让神经元产生 LTP 的两个秘诀——θ波(兴趣)和杏仁核(情绪)。
经验谈 5 / 考试恐惧症
>> 这场比赛能检验我三年间流血流汗、辛苦练习的成果,这样一想我就特别期待考试的日子能快点儿到来。我就是抱着参加甲子园棒球赛的心情去考试的,最后甚至能在考场上想起很多知识点。
作者之见
>> 对于容易怯场的人来说,积累实际经验是一剂良药
>> 如果把考试前的不安心情写出来,紧张的情绪就能得到缓解
>> 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即使是做相同的事情,挺胸抬头也比弯腰驼背让人更自信。
>> 当然,真正对自己感到自信的人并不多,但其实自信并不需要十足的把握或依据,只要一个劲儿地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到”就行
3-5 狮子记忆法
>> 肚子饿的时候记忆力会较强,当然过于饥饿的状态也不行。我们最好让脑处于能感到适度危机的状态,比如早、中、晚饭前的时间就很合适。
>> 那就是当肚子饿的时候我们的胃会分泌一种名为食欲刺激激素(ghrelin)的饥饿激素。这种饥饿激素能随血液循环进入海马体,促使海马体神经元产生 LTP。13 相反,在吃饱后不仅饥饿激素的水平会降低,而且血液还会相对集中于胃部和肠道,这往往会导致脑的活动水平降低。正如狩猎后吃饱了的狮子会在树荫下睡觉一样,人类在吃饱后也会犯困。
>> 走动”是提高记忆力的开关
>> 从动物实验的数据来看,虽然自己走动时θ波最容易出现,但是就算自己没有亲自走动,比如乘坐交通工具移动时θ波也会出现。也就是说,即使你只是在公交或地铁里随着车的行进而晃动也没关系,只要脑能感知到正在移动的状态,就会产生θ波。
>> 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房间的温度也会对记忆力产生影响。动物在感到寒冷时会产生危机感,因为它们本能地知道,到了冬天就难以捕捉到猎物了。所以在温度略低的房间里学习可以提高效率,夏天在空调冷气较强的房间、冬天在暖气不太充足的房间里
>> 通过狮子记忆法,我们可以推测出饥饿、走动和降低室温这 3 种能提高记忆力的技巧。
脑心理学专栏 6 / 情绪唤醒
>> 换句话说,对于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事物,人们不会容易感到厌烦。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是如此,只要是能让人感动的作品,我们都能坚持看到最后。这种效果就叫作“情绪唤醒”(emotional arousal)。
4-1 睡觉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如果我们在某一天学习了新的知识,那么当天最好能有充足的睡眠。相反,如果一夜没睡,那么刚刚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从脑中消失。
>> 也就是说,所谓的“梦”,其实就是由人脑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记忆的片段相互组合而形成的。有研究人员认为,人之所以会做梦,就是为了不断探索这些片段的组合是否有什么意义。
>> 在我们睡着时,脑会以各种形式整合信息,然后检查信息的一致性并“整理”过去的记忆。海马体就是在此时对信息进行审查,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必要。因此,如果不睡觉,就相当于不给海马体整理并选择信息的机会。结果也可想而知,那些因为海马体来不及整理而杂乱无章的信息最终会被全部抛弃。
>> 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记住自己能记住的所有知识,切实掌握自己能理解的全部内容”。做到这点之后,就果断地去睡觉吧,剩下的工作都交给海马体。
经验谈 6 / 生物节律与高考
>> 一个人能否在高考中取得成功,除了实力,更与其自身的生物节律有关
作者之见
>> 人的状态会在好与不好之间波动,这种生物节律的波动大致是呈周期性变化的。
4-2 梦能培养学习实力
>> 学过的内容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理解得更为深刻了;之前怎么也想不明白的知识突然在某一天恍然大悟就理解了;练钢琴时有一段曲子总也弹不好,一赌气之下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再弹,居然能流畅地弹出来了,等等。
>>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叫作“记忆恢复”(reminiscence)。
>> 这也意味着在我们学到某些知识以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让记忆恢复,从而充分发挥作用。相对于刚刚记住的知识,人脑更容易利用的是已经整理好的、几天前学习的知识。
脑心理学专栏 7 / 快速眼动睡眠
>> 当人处于浅睡眠期时,虽然本人已经睡着了,但是眼球会无意识地快速转动,这种睡眠状态叫作“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S)。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眼球之所以会快速转动,就是因为睡着的人正在做梦。
>> 当我们睡着时,浅睡眠和深睡眠会反复交替多次(一般为 4~6 次)。一旦达到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就会在浅睡眠期结束时自然地醒来。但是如果在深睡眠期被闹钟强行叫醒,那么醒来后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糟糕,精神也会比较恍惚,而且这种意识模糊不清的状态会持续一整天,让人非常难受。如果这样的状况发生在考试当天,那可就太糟糕了。
>> 平时也要注意建立并维护好正常的睡眠节律,尽量每天都在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
4-3 睡眠和记忆
>> θ波强度最大的时间段,其实是在夜晚入睡之后,特别是当我们处于浅睡眠状态的时候。
所以要前一天晚上背诵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记忆
>对人脑中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之转变为“可用”状态,这正是睡眠的作用之一。睡觉虽然不能增加知识的“量”,但却可以改变知识的“质”。在这个实验中,正是因为人脑在参与者睡觉时将知识转变成了能被其有效利用的形式,所以才会出现“在第二天早上的测试中取得的成绩更高”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 在睡觉前把题目过一遍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巧。
>> 如果时间允许,大家可以试着在结束上午的学习后睡一个午觉,半小时左右即可。
>> 睡眠发挥作用的重点并不在于“睡着”,而是在于要“停止向脑输入信息,给脑整理信息的时间”。实际上,即便人处于清醒状态也不要紧,只要安静地待着,海马体就会开始整理信息。
>> 仅仅是在安静的房间里闭上眼睛放空自己,就能达到和睡觉一样的效果。
脑心理学专栏 8 / 恢复精神和注意力
>> 曾经有人这样咨询过我:“如果一直以同一种姿势聚精会神地学习,精神很快就开始涣散了,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时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妨试着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或者听几分钟音乐来恢复精神。
>> 首先,请大家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正头戴一顶尖尖的三角帽、手里拿着一个水煮蛋。接着,将水煮蛋轻轻抛起,用另一只手接住,然后再次抛起,用最开始抛水煮蛋的手接住。就像这样,把水煮蛋在两手间来回抛接数次后,请再尝试着用自己的惯用手将水煮蛋轻而稳地放在帽尖上。成功后,一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水煮蛋上,一边缓缓睁开双眼,此时注意力应该就能集中在眼前的书桌上了。一旦我们习惯了使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省略反复抛接的环节,直接将水煮蛋立于帽尖即可集中注意力。
>> 如果在视野中出现了“加油”“非常棒”等积极向上的鼓励语,即使本人没怎么意识到,也能实际地起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 如果在书桌前贴上“我一定会成功考上大学!”“目标:×× 大学!”等标语,也许能收获不错的效果呢。
4-4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 其实在记忆研究领域中,我们用专业术语“集中学习”代指“临阵磨枪”的学习方法,“集中”一词表示这种学习方法要在短时间内一股脑地学完所有内容。与之相反,每日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则被称为“分散学习”。这里的“分散”并不是指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指将学习活动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
>> 分散学习小组的遗忘速度较慢,而一股劲儿地学完所有词组的集中学习小组,很容易把这些词组一股脑地忘记。
睡眠也太重要了吧
>两组的测试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就是因为分散学习小组在为期两天的学习过程中有过一次睡眠,所以记忆得到了巩
>> 两组的测试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就是因为分散学习小组在为期两天的学习过程中有过一次睡眠,所以记忆得到了巩
>> 如果从培养长远的学习实力的角度来看,还是坚持每天勤勉学习的分散学习法更有利。
脑心理学专栏 9 / 生物节律
>> 当人出现时差综合征时,海马体中的细胞会一点点死亡,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
>> 如何度过周末也是一个问题。比如,有人喜欢在周末睡个大懒觉,这就相当于主动给自己制造了时差,这简直就是在虐待脑。所以说,休息日也应该和平日一样,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起床。即使醒来之后还是特别困也不要睡回笼觉,等到中午再睡个午觉就好了。
4-5 睡前是记忆的黄金期
>> 反之,夜间学习组在接受了第 1 次测试后马上睡觉,成绩由此得到了显而易见的提升,甚至拿到了晨间学习组绝对拿不到的分数。也就是说,趁着还没忘记刚记住的知识就赶快睡觉,这算得上是保持记忆的一条铁则了。因此可以说,在晚上记忆要比在早上记忆的效果好
>> 对于人脑而言,睡觉前的一到两个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时间。
4-6 能有效利用全天时间的学习方案
>> 能有效利用全天时间的学习方案
>> 饭前处于饥饿状态,正适合学习。睡觉前也是学习的黄金期。早饭或晚饭后处于饱腹状态时,不学习也不要紧。可以读课外书、看电视,或者玩游戏都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午后如果实在困得坚持不住,不妨睡个午觉,不要有什么顾虑。如果早就决定要睡午觉,那么应该在午睡前的这段时间内抓紧学习。
>> 。睡觉前非常适合学习那些需要记忆的科目,比如地理、历史、生物,或者背诵英语单词;上午可以说是人在一天之中最清醒的时间,用来学习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科目比较好,比如数学、语文、物理和化学等;最后,因为在早上刚起床的这段时间内不适合背诵,所以只要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复习就可以了。
>> 虽然人类的平均睡眠时间是 6 ~ 7.5 小时,但是有人睡 3 小时就足够了,有人则必须睡上 10 小时才行。
脑心理学专栏 10 / 外在动机
>> 让海狮和猴子等动物学习表演时,人类常用“饵料”作为回报。在心理学领域,我们将这种奖赏称为“外在动机”。
>> 外在动机似乎也常常被应用到学校的学习上。“如果这次你总考不好的数学能考到 80 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有的学生应该就是得到了父母的这种承诺才努力学习的吧?还有人会经常自我鼓励,想着“考完试我就要去游乐园玩儿”。
>> 我每天都会设定一些能完成的、低层次的小目标,以激励自己持续学习。正因为每天都能获得小小的回报,我才能坚持下来,不断地向最终目标前行。
5-2 面对失败,毫不气馁的积极态度最重要
>> 面对失败,毫不气馁的积极态度最重要
所以说美学老师说的抖音是学到的碎片化的信息果真没错
>学习可以说就是掌握事物关联性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就是把之前各自独立的信息在脑中关联起来
>> 学习可以说就是掌握事物关联性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就是把之前各自独立的信息在脑中关联起来。
>> 世上绝对没有突如其来的成功,只有一边思考失败的原因、一边不断地思考解决方法,我们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 我们也许需要经历多次失败才能获得一次成功,不经过反复的失败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记忆。
>> 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就很难有所作为。记忆正是通过“失败”和“反复”得以形成和强化的。
>> 即复习的重要性。同时,经历“失败”也很重要,比如答错题、因疏忽大意而出错、考试拿到的分数很低,等等。
>> 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要确立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利用排除法进行自我修正——这也是脑的机制。因此,对于学习来说,“善于反省”和“保持乐观”也很重要。
脑心理学专栏 11 / 偏好效应
>> 与其在不擅长的领域闷闷不乐,不如充分发挥长处,这样成绩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对于实在学不会的部分,我们可以不去管它,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 在正式考试时,要想实实在在地拿到志在必得的分数,就得先从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开始着手。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建立自信,干劲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注意力也会提高。
>>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擅长的科目是什么,还要思考在高考时,这些科目对于报考大学具有怎样的意义,然后才能拟定适当的应试策略。
5-3 人脑和计算机的差异
>> 在神经回路中,这个换乘站就是“突触”(synapse)。虽然突触与突触间的间隙很小,只有头发粗细的五千分之一,但这样微小的间隙还是会导致电信号无法传递下去。
>> 交接之后,如果电信号比较弱,那么就意味着在电信号的“翻译”转换过程中,化学物质的释放量很少。
>> 可以自由地调整所传递的信息量。这就是“思考”的源泉。
>> 人类的学习也同理。学习有三要素,它们分别是:不畏失败的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乐观的性格。
经验谈 7 / 感到“有趣”的瞬间
>> 这么一想真是让人郁闷,于是我开始深入钻研学习内容,直到觉得“有趣”为止。在感到“有趣”的瞬间,这场黑白棋游戏的形势也发生了大逆转。
作者之见
>> 生而为人,我们有义务把人生活出价值。”既然与别人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学习,那么就不能让付出的努力白费——这种想法很重要。
5-4 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
>> 只需要把教学的步骤分解开就可以了,也就是先分解学习步骤再循序渐进地记忆。
>> 分解学习步骤后狗失败的次数可以减少到此前的十分之一,学习效率能因此提高十倍。
>>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高难度的问题,而应该先夯实基础,然后再逐渐提高难度——这样才能尽快掌握学习内容。
>> 当你想要理解什么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歌德(作家)
>>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目标,而是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
经验谈 8 / 参考书的难易程度
>> 后来我又去了书店,试读后选择了一本自己能解答出书中 70% 左右问题的习题集。之后又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的整体成绩竟然提高了很多。
作者之见
>> 总之,对任何人而言,不要误判自己现阶段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脑心理学专栏 12 / 行动兴奋
>> 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
>> 但是,“只要想做就可以做到”其实等同于“做不到”,因为孩子缺乏学习的干劲儿,进一步明确地说就是缺乏三大核心要素之一。
>> 因此,每当感觉自己没有干劲儿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总之,要先刺激伏隔核,等到慢慢地有了干劲儿之后就能集中精力学习了。俗话说得好,百思不如一试。学习这件事,只要能开始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
原来如此,万事开头难有了原理,就是我常说的一干啥就停不下来
>一旦开始行动,状态就会渐入佳境,注意力也能集中了——这就是行动兴奋。唤醒伏隔核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不管怎么样,先坐到书桌前不间断地学习十分钟再说,这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5-5 记忆原本就是模糊的
>> 循序渐进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一般来说,记忆本来就不严密,甚至可以说是模糊而随意的,这就是脑的记忆的本质。
经验谈 9 / 利用糖果和口香糖取胜
>> 学长曾经告诉我,高考时一定要带糖果或者口香糖。人脑虽然特别需要能量,但它只能吸收最容易转化成能量的葡萄糖。从化学成分上来说,糖果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蔗糖,所以吃了之后马上就会转化为能让脑运转的能量。
>> 嚼口香糖会使人头脑清醒。这好像是因为臼齿在咀嚼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送到脑,使脑清醒起来。
>> 如果在考试前吃了牛排或者猪排 3,那么出于消化的需要,血液首先会聚集到肠胃,所以等牛排和猪排的能量到达人脑时,恐怕考试早就已经结束了。
作者之见
>> 果糖被身体吸收后,马上能转化为人脑的营养源——葡萄糖。
脑心理学专栏 13 / 葡萄糖
>> 所谓的“三大营养素”,就是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它们对于人体而言都非常重要,但神经元只能吸收“葡萄糖”,也就是糖分和碳水化合物。
>> 相比猪排,或许吃米饭、面包或者薯类等碳水化合物的人会比较幸运呢。
脑心理学专栏 14 / “开头努力”与“结尾努力”
>> 避免“中途松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考试的时间分成前、后两部分。例如,当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时,我们可以想象前 30 分钟一到考试就要结束了,而后 30 分钟又是一场新的考试。
5-7 带着长期计划去学习
>>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 当我们想要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时,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整体概貌。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忽略细节,首先把握全局,之后再一点点地记忆细节。
>> 如果想让有意义的记忆尽可能长时间地保存在头脑中,大家的目光就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考试,而要以长远的目光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长期计划,然后依照长期计划去学习。
脑心理学专栏 15 / BGM
>> BGM(back ground music,背景音乐)
>> ,特别是在进行重复性的工作时,BGM 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但是当我们正在攻克难题、需要做出高难度的判断时,BGM 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
>> 如果播放 BGM 后记忆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那么就可以在下次学习相同内容的时候播放相同的曲子。像这样,在形成条件反射之后,这首曲子就有可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回忆起相应的知识点。大家不妨试试这样利用 BGM 来辅助学习。
5-8 先扩大擅长科目的优势
>> 一旦开始注意到某种图形的细节部分,狗就可以通过观察细节部分来区分其他不同的图形了。这也是脑的重要性质之一。
>> 一旦掌握了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方法,就能帮助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能够掌握某一问题的解法,那么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跨学科应用这种解法了。
>> 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水平越高,迁移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记忆的东西越多,脑就越灵光。和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出故障的计算机不同,脑是一种越使用性能就越好的神奇的学习装置。
>> 从长远来看,与其在每门科目上都花费相同的时间,以期成绩得到均等的提高,不如集中精力学习其中一门科目,并将其研究透彻,这样的学习方法才是上策。
>> 不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还是应该先集中时间学习一门科目并彻底掌握这门科目,这种学习方法会比较好。
>> 想要拥有所有的人,最终也会失去所有。
>> 在有了一门不输给任何人的擅长科目之后再去挑战其他科目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之见
>> 确保在早期阶段学完重要科目非常关键,因为“学习迁移”的效果不仅可以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带去积极影响,而且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如果临近高考却还不能完全掌握任意一门科目,那么考生就会开始焦虑,甚至还可能陷入无法专注于学习的恶性循环之中。
>> 人脑会在无意识中对各门科目进行关联以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所以完全独立地学习各门科目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6-1 改变记忆的方法
>> 那就是,它们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者体验过的事情。
>> 我们将那些能轻易回想起来,也就是与自己过去的经验相关的记忆称为“经验记忆”;与此相对,那些缺少契机就难以回想起来的知识或信息类的记忆,我们称之为“知识记忆”。
>> 重点就是要把考试内容作为经验记忆而不是知识记忆。
脑心理学专栏 16 / 恋爱期的脑
>> 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冯·洛高曾写道:“恋爱开始,智慧消失。”“恋爱”是人脑产生的一种巧妙机制,它可以让人不再考虑除恋爱对象以外的其他事情。所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恋爱后成绩下降也是很自然的事。
>> 我们不能断言恋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
6-2 联想很重要
>> 即使是单纯的知识记忆,只要能与我们的个人信息或者周围环境相互关联起来,其性质也会变得类似于经验记忆。
>> 也应该把这件事和其他事尽可能多地关联起来。关联得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想起它来。即使想起这件事需要一个偶然的条件,通过关联相关信息想起它的概率也会提高很多。
>> 要想顺利地发挥想象,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创作用于记忆的谐音,因为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经验记忆”,所以自然就能想象出谐音文字所描绘的情境来。
作者之见
>> 其实,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一样,问题不在于数学本身,“被强制学习”才是关键所在。
6-3 向别人讲述学到的知识
>> 你想记住哪些信息,就把哪些信息讲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听——这就是形成经验记忆的最简单的方法。
>> 我们要试着经常向别人讲述那些必须能随时想起来的重要知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它们重新转化为经验记忆。
经验谈 12 / 选择参考书的要点
>> 说到我在选择参考书时的要点……其实主要就是买图多的。还有,各级标题都最好很大、很清晰,因为这能方便我在头脑中梳理知识体系。另外,分段比较多的书也不错。
作者之见
>> 要想让图产生更大的效果,重点在于要把图放在视野的左侧。人更容易记住位于视野左侧的内容,这大概是右脑在发挥作用。
6-4 声音、听觉与记忆
>> 其实一般来说,使用耳朵学习要比使用眼睛学习效率更高,比如别人说过的一些伤害了我们的话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里。通过耳朵获得的记忆是非常牢固的。
>> 请大家记住,学习时一定要动笔写、出声读,通过反复输出知识来加强记忆。
脑心理学专栏 17 / 小矮人
>> 脑是一个使用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的神奇器官,因此,我们最好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地使用脑。
>> “使用手指”也是一种有效刺激人脑的方法。我们只要在平时稍加留意就可以完成指尖运动,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学习时除了要用眼睛看,还要动笔写,其重要性已无须多言。此外,在上学途中空手做一做手指操,或者培养做针线活、演奏乐器以及打字之类的兴趣等,只要肯动脑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刺激脑。
>> 据美国指压疗法的研究者介绍,用两根大拇指按压眼部内侧的凹陷并向上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能消除眼疲劳的方法,或者用 40 摄氏度左右的物体热敷眼睛 15 秒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此外,在缺乏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C 的状态下眼睛也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
6-5 理解记忆的种类和年龄的关系
>> 所谓的“方法记忆”,就是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记忆。
>> 最下面的一层是方法记忆,中间的一层是知识记忆,最上面的一层是经验记忆,我称之为“记忆三兄弟的金字塔结构”。层级越靠下,记忆就越原始,其对于生命存续的意义也就越重要。而越靠上的层级就越是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具有丰富内容的记忆。
6-6 根据阶段改变学习方法
>> 进入初高中阶段,与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相比,更重视原理和逻辑的经验记忆会逐渐占据优势。经验记忆需要人具备充分理解事物并掌握其原理的能力,因此学习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死记硬背显然是行不通的。一旦进入高中阶段,死记硬背就再也算不上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了。
作者之见
>> 要努力将脑中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纵横相连,并不断丰富它们的内容。如果在记住词源的基础上再掌握语法,应该就可以把英语变成自己擅长的科目了。
6-7 方法记忆的魔力
>> 擅长数学的人常说他们在考试时是靠直觉来解题的,但只靠偶然闪现的直觉根本无法保持良好成绩。只有准确理解问题的内容,并把问题的模式类型化,才能出现正确的直觉。即使是惊人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其背后也一定有可靠的方法记忆在发挥作用。
6-8 会“膨胀”的记忆方法
>> 能记住很多东西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大家要明白这一点:记忆量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不能仅凭此就自我满足。与之相比,记住知识的应用方法,即如何灵活应用脑中储备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大家最好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以较少的记忆量获得较大的记忆效果。
经验谈 16 / 竟然有人很喜欢考试?
>> 我很喜欢考试,因为它可以清楚地证明我曾经努力过。
作者之见
>> 人类要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迎接自己的命运。
6-9 为什么要持续努力?
>> 一般而言,学习迁移具有“指数级的增长效果”。
>> 实际上,只有在付出了千辛万苦的努力之后,我们才能看到明显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习和成绩间的关系的本质。很遗憾,学习效果或者学习能力并不会立刻显现,它们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出来。
>> 如果继续坚持学习,我们就会感到犹如眼前的迷雾突然散开一般茅塞顿开,这大概就是一种类似于“顿悟”的心境吧。
>> 现实中,从开始学习到出现效果,至少也需要 3 个月的时间
>> 要想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那么至少要从实现最终目标的前 1 年就开始学习。长期性的规划非常重要,另外就是专心致志的努力了。大家不要因为不会立即见效就心灰意冷。每当感到学习很辛苦时,请回忆起“脑的机能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这一事实,并不断激励自己“效果肯定会出现的,继续努力吧!”
作者之见
>> 失败并不等于结束,一旦放弃了才是真的结束。——尼克松(美国前总统)
后记
>> 奇特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学习方法,反而是那些从过去流传下来的“常识”却意外地正确,因为“常识”是前人经过千辛万苦的反复试错后才得出的实验结果。
>> 只要积极地持续努力,脑就不会背叛我们。
>> 如果大家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那么就应该消除自卑感和自负感,认清现在的自己,把握好自己应该做什么。